2009/12/13

文化體驗


「皓皓先生嗎?」正在趕報告,怎麼有個阿桑(阿姨、大嬸)打過來呢?難道又是銀行想借錢給我的嗎?「這裡是誠品書店,你九月六號在網路書店買了某書是嗎?」三個月前的事情,誰還記得?不過的確是買了這本書。而且,是貨到付款的,書送到便利商店去,銀貨兩訖,沒欠他們錢啊。「我們系統弄錯了,把書到付錢變成信用卡分期付款。明天開始扣款了,你要取消嗎?」

銀貨兩訖怎會變成分期付款呢?我跟她說:「我付了錢才收到書的啊!怎會這樣?」阿桑開始不耐煩了:「我都說是系統的問題,到底你要不要取消?不要也沒關係,我們明天開始扣款。要取消的話要今天晚上十二點之前要弄好。」我開始懷疑了。到底是什麼一回事呢?我說:「我現在忙。要不我想一想,再回電給你。」「這還要想?不取消就開始扣錢了。好吧,你想好再打給我。」「那你的電話是?」「你沒有來電顯示嗎?好吧,我的電話是...,我姓董,董事長的董。」

電話掛斷後,想到最近不斷收到誠品的電郵跟手機短訊,提醒要小心詐騙。本還覺得煩,這次難不成真的遇到詐騙?去查她留的電話,是誠品的fax number,再打去165 求証,確實是詐騙。其實,在掛電話之前就覺得怪怪的了,所以才會跟阿桑說要考慮。怪在那?怪在從來沒有在誠品看到阿桑。而且,誠品員工講話才不會這樣沒禮貌。這位阿桑大概沒享受過誠品的服務,才會一開場就被我發現。

台灣服務業並不知名,不過老百姓不花錢或是花少錢能享用最好的服務首選誠品。誠品也不是省油的燈,他們的員工可是精挑細選的,除了有禮外,專業也夠。書有分門別類,他們的員工也一樣,問一本書可以介紹你看相關的十本。去過信義店嗎?賣生活類型書的部門有五十平方公尺,裡面還有個廚房,每週末都有活動,不是介紹做菜就介紹美食好酒。不只如此,連賣唱片的也一樣,誠品音樂的員工很多業餘是玩樂團的。上班下班都在玩音樂,有誰比他們懂呢?有一回去找一張自以為十分冷門的唱片,找不到。問他們,查都不用查,回答說這張賣完很久了,要訂,等三個月,問我之前發表的一張要不要。

回家時到深圳南山區一趟,去書城買書。南山書城是深圳最大的書城,五層樓共兩萬五千平方公尺,夠大了吧!比台灣任何一間誠品都大上兩倍。他們的口號是「打造深圳西部文化MALL,提供一流文化体验。」書城附近還有廸卡儂、Walmart、海岸城,每次回家都要去南山區逛逛。

季羡林七月份去世,以前看過他的「佛教十五題」、「牛棚雜憶」及一些散文集;又收集了他校注的「大唐西域記」。去南山書城最主要是看有沒有辦法買到他的兩冊「糖史」。關於「糖史」的故事另文再談,「糖史」藏在他的全集中,要買可是要三十本一起來。看看他去世後會不會讓這些重要的文字能獨立印行。

這麼大一個書店,光歷史部份就超過一百平方公尺,怎麼都找不到。找店員問問,受夠了大媽的教訓,挑了個年青人。問他季先生的書放那,他很熱心,不會像以前遇到的店員一樣「指」我去查電腦,而是帶我到電腦前面。當我跟他說不會拼音後,他很樂意的幫我輸入。可是,他在電腦前說了一句很有趣的話。他說:「季羡林...有聽過,寫小說的嘛!季羡林怎樣寫啊?」這...一時間讓我不知所措。只好跟他說:「四季的季,羡慕的羡,森林的林。」不過我的普通話太差了,羡慕他一真聽不懂。可惜的是,他的書在這個西部文化MALL寥寥可數。 

季先生是印度研究專家,精通英、德、法、俄、梵語、巴利文及吐火語。在大陸被奉為「國學大師」,不過他本人卻很不以為然。畢竟他研究的是印度,並不是國學。七月他去世時,不只報紙、電視、雜誌,各種媒體都瘋狂報導,當然包括他堅拒「國學大師」封號的風骨。大媽可能忙著照顧家裡,沒空看電視。怎麼連年輕店員都不知道呢?在歷史部門服務連季先生都不認識,搞出張飛打岳飛的故事也不奇怪吧。

所謂一流文化體驗,難道就是在歷史部門賣書的店員反問我季羡林是不是寫小說的體驗嗎?詐騙啊!

2009/11/26

台式上訪


週末看了『不能沒有你』。本以為是很無聊的片,所以在院線上映時沒去看。又因為入圍了金馬,趕快去看一下。原來是一部能讓人不斷反思,描寫台灣低下階層無可奈何困境的電影。

故事是幾年前的一宗跳天橋事件改編的。中年男武雄跟女兒妹仔住在高雄一間很破的港邊小屋,當沒執照的潛水員維生,過著有一頓沒一頓,生死邊沿的生活。妹仔的生母離家很久,一直都沒有消息。妹仔七歲了,沒有戶口,沒法就學;只好跟著武雄去上工,妹仔曾經機警的救過武雄,他把女兒當成守神。武雄想去幫妹仔辦 戶口,讓她能進學校讀書。可惜按照法律,女孩的監護人是生母或生母的丈夫,除非監護人把監護權轉給他。可是生母跑了,找不到人,而且武雄跟妹仔的生母根本 沒結過婚。按規定,武雄不是妹仔的監護人,就算是生父也不能跟她住在一起,要由社會局帶走。

武雄跟妹仔北上找當立法委員的小學同學幫忙。立委同學保証沒問題,交給警政署。警政署保証沒問題交回給高雄戶政事務所。戶政事務所說已經交社會局,沒辦法。武雄再次跟女兒上訪,什麼人都見不到,什麼事都辦不成,跑去跳橋...

故事雖然簡單,導演處理得非常好。首先他用了全黑白,用很冷的方法來描寫,目的是讓觀眾在不受色彩干擾下集中注意在劇情跟感情。電影裡除了武雄的同鄉朋友 外,所有旁觀者都是冷眼旁觀的幫凶,我覺得有點Lars von Trier 的味道。特別是那些辦事員的嘴臉,回應的每句話都是有禮而冷漠,看得人背後發涼。『不能沒有你』不是一部催淚電影,卻讓人在看後不停的反思,不停的問我們到底是怎樣照顧低下階層的。如果我是他會怎麼辦?為什麼領老百姓薪水的公職人員可以這樣糟蹋別人的尊嚴?愈想愈難過。

這部電影少有的在大陸網路論壇內受到兩岸網友的青睞(大陸人對台灣電影批評很多,每部電影都有罵戰)。我想是因為這部片勾起大陸網友對上訪者的同情。如果這是描述台灣人的上訪境況,大陸人的上訪可憐不只百倍。在台灣上訪,最遠不過從屏東到台北,最冷不過攝氏幾度。要是到北京上訪,坐的是好幾天的火車。住的 是上訪村東庄的木板房,冷的話零下十幾度,熱的話四十幾度,而且不斷有各地的官員來騷擾你,打你,架走你,讓你回去。不管是海峽的東邊或是西邊,低下階層 都是失語者,犠牲了尊嚴也不一定能爭取到應得的權益。

2009/11/24

亂七八糟的戰爭


上週五看了公視放映大江大海一九四九的紀錄片。片長一個半小時,外加半個小時的製作特集。感覺一片凌亂。

頭半個小時基本上是講對日戰爭,後面才轉回去國共內戰,所以一開始看得我一頭霧水。紀錄片,當然是一堆受訪的老人家或文史工作者。不知道是龍應台跟導演故意的還是有其他原因,打敗仗逃來台灣的老人家講比較多的是在怎樣離開家裡後就沒再回去,對打仗本身沒有多少描述。有個阿伯講他小時候反叛要從軍,這樣可以離開家裡。臨走時媽媽往他背包塞了個大餅,他對這種婆婆媽媽的行為很不屑,頭也不回就走了。他很瀟灑說:「我真的是頭也不回的走了。」然後他就開始大哭。顯然他為了頭也不回而難過,雖然他再也講不下去了。我們可以猜想到或許在這個『頭也不回』以後就再也看不到媽媽,他一生都為了這個『頭也不回』而感到自責。

另外有一老伯,他說本來要跟姐姐一起到台灣,怎知道上船後姐姐又被叫下船。就他自己一個去了。到了基隆,舉目無親,就睡在公園。沒錢沒東西吃,就去菜市場撿人家丟掉的蔬菜,拿到公共廁所洗一洗就吃。後來一直走,一直走,走到三六九飯館的後巷。遇到一個在洗碗的人。當他說到:「那個洗碗的人跟我說:『小朋友你吃了 沒?』」他就忍不住哭了起來,再也講不下去了。我們可以猜想到他已經多少天沒吃東西,又餓又窘困。 這一段,肯定是他一生最苦、最糟糕的回憶。

還有兩個台灣原住民被國民黨抓去打共產黨,其中一個被共產黨俘虜了,反過來打國民黨。兩個人回到台灣後才發現相互對幹了好幾場。還有更多更多,亂七八糟,自己都不知道打到那裡的仗。

這些長輩們,好不容易等到日本輸了,準備過點安樂的日子。沒想到又被捲入這個亂七八糟的戰爭,可能昨天打共產黨,後天打國民黨。而且打自己同胞,殺自己同胞,把城圍起來讓自己同胞活活餓死。沒有任何一位伯伯能把整個圖像描述清楚。我說的凌亂就是指這個,從看書開始就已經感覺亂。就算在獅子老虎的動物圈,也沒看過這種亂七八糟的奇觀。

2009/11/17

慳電膽事件


這次回家最精彩的當然就是特首曾蔭權的「慳電膽」(注1)事件。 十月中,曾蔭權在施政報告中,提出讓電力公司向每戶派發購買慳電膽現金券一百港元,美其名是要鼓勵市民換膽省電。 卻又同時要增加電費,發出的現金券可以用電費來回收。

此方案一出,討伐聲四起。連平常死忠的土共(注2)都群起炮轟。除了因為大部份家庭都是用日光燈管,並沒有螺絲頭供連接省電燈泡之用。要用你送的券豈不是要全屋的燈座都要換過?而且,要真環保為什麼不直接升級成LED?更省電,更長壽;又沒有水銀,報廢後也不傷害環境。

不只如此, 追查之下發現煲呔曾(注3)的親家(姻親,大兒子的岳父)莫錦泉是飛利浦省電燈泡的代理,名下九間公司,獨幢別墅,有錢人也。這下子慘了。雖然馬上宣佈現 金券照發,電費不加,也來不及了。除了被扣上圖利姻親的帽子外,立法會議員梁國雄已經到廉政公署備案,正準備調查。最可憐的是,所有香港報紙的A1頭版都 把他跟陳水扁比。唉!煲呔曾這種殖民地走狗,每天只會看著老闆傻笑,怎麼能跟阿扁比呢?人家阿扁觀摩國民黨撈錢幾十年啊。

身為政治人物,涉及利益衝突時都要申報利益,這是常識。 想利用當政治人物的機會圖利他人不是不可以,要好好學一下。跟大陸人學沒用,因為沒有武警幫你當門口狗。要學就要跟台灣人學,他們撈錢的技巧用一首台語歌歌詞來形容最貼切:「有緣沒緣大家來作伙,燒酒喝一杯,乎乾啦。」 就是無論有關係沒有關係人人有份個個都分一杯羮;連媒體都有收到錢就shut up戰略戰術齊備,這才可以撈大錢啊

土共沒分到到處吠這次不知道怎樣收攤!!

1:慳電膽=省電燈泡。慳電=省電。燈膽=燈泡。就是那種螺旋狀的燈管。

注2:土產共產黨

3:曾蔭權領帶愛打bowtie,我們叫他煲呔曾

2009/11/12

海盜遇著共產黨‏


回家前,得知中國貨輪「德新海」號在索馬利亞外海被海盜劫了。索馬利亞這種窮國,什麼都沒有,爛命就有一條,加上國家就卡在亞丁灣上(紅海口,為歐亞運輸紅 蘇伊士運河的必經之道,特別是從中東運油到亞洲。),不幹海盜還真不知道要幹啥呢。其實做海盜現在是高科技業,據說索馬利亞海盜們現在除了住villa, 開遊艇外,手上還有衛星電話,GPS,gadget 一大堆。而且劫富濟貧,收到的贖金一部份用作接濟索馬利亞窮人。而且到目前為止,從沒傷害過任何一名人質。不只如此,給人質吃好穿好,東方人提供東方菜, 西方人提供西餐,素食回教各得其所。放出來的人質說,比在船上還享受。這算不算現代廖添丁?

不管如何,當上週一看到報紙寫說中國海軍正趕往出事地點,最快約七天可以趕到時,背部一陣冰涼。不是第一天認識共產黨了,中國外交論壇上寫著(注1),解決這個問題有兩種方法。第一種是「不計任何代價對海盜進行堅決地打擊」。另一種「以人為本,支付贖金」。主權與人權,孰輕孰重?這篇文章的結論是:「凡是直接或間接宣揚『人權高於主權』觀念的人不是弱智,也是別有用心!」海盜,古惑仔是也;共產黨,黑幫是也。古惑仔打黑幫?以卵擊石乎?

背部的那一陣冰涼來自於對船員的擔憂。當船員的親人忐忑不安的期盼著國家來營救他們的時候,卻看到大多數的評論都呼籲政府要「出手吧!」 是否該去準備棺材呢?對這些大義滅船員的人來說,死的又不是自己的親人,當然說得輕鬆。我也認為為了中國的強大,所有(不管是嘴上或筆下)有犠牲小我精神 的大無畏之士應該全部跳海死。幫祖國增加糧食啊。

上週三,回家的路上,看到報紙頭條說中國開始跟海盜秘密談判,心裡落實了不少。到底真的是要表現大國風範還是要拖延時間呢?或許,第一步總是要先裝個樣子。

注1: http://big5.fmprc.gov.cn/gate/big5/bbs.fmprc.gov.cn/detail.jsp?id=345098

2009/11/09

讓座送票‏


上週回家一趟,新聞精采怎麼寫都寫不完。先來個簡單的。

報紙說:香港鐵路(地鐵跟火車合並叫港鐵)從十月三十日起,車門旁的兩個坐位會被劃成『優先座』,『鼓勵乘客主動讓座予有需要人士』。在十一月裡,乘客在車上讓座給老弱有需要的人被職員看到的話,贈送單程車票一張。

蘇 軾有云::一蟹不如一蟹。現在香港的教育真的敗壞到連讓座都要用利益作為誘因嗎?小學時,除了老師上課教要讓座給老弱婦孺外,家教當然也不會少了。最深印 象就是老師剛剛教完這等禮義廉恥就去廣州玩。馬上印證什麼是文明,什麼是野蠻。廿年前初到台灣,還是叢林法則,跟大陸沒兩樣。過了十年,儒家教育畢竟在台 灣落地生根,敬老尊賢不管草根還是象牙塔,嚼檳榔還是喝咖啡都是一樣的。大學時從林火旺老師讀John Rawls,裡面討論到我們會讓座,會幫助不方便的人是因為其實我們不知道生下來的時候是否正常。如果我們生下來就不正常或者是老了,也希望別人會這樣對 待我們。所有人都這樣做就等於簽下了一個無形的契約,不用法律,大家都有默契的遵守。看官,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不管東西,有志一同.

現在,香港竟然退化到讓座要利誘。不只如此,有港民到台北遊玩,特地用照相機拍下台北捷運裡的博愛座跟市民讓座的整個過程,然後po 上網大呼小叫。天啊!沒看過讓座嗎?多年前,我們老怪大陸新移民把香港人的平均素質降低。這麼多年了,不檢討教育也要檢討一下家教吧!

香港不是上海北京,以GDP 來說已經擠身已發展地區了。怎麼還要走回頭路去跟那些資源不足的地方一樣行叢林法則呢?這樣走得下去嗎?

2009/10/26

龜兔賽跑


江湖傳聞,美國矽谷(硅谷)的IC業為何會發達,靠的就是 I(Indian) 跟 C(Chinese)。江湖又傳聞,一家IC 公司如果是白人當頭,中國人或印度人當 executives 都會旺。但如果又有中國人又有印度人就會衰,就是 I、C 不能共存。傳聞說,其原因是老印一嘴印度英文叭啦叭啦,會講不會做。中國人英文不好,無論多會做都被吃得死死的。互相看不爽,不能共存。所以某 Inside 大廠因為只有白加中而六畜興旺,而某國家半導體中印大戰,愈做愈差。

四大文明古國死的死,倒的倒,只剩下中國跟印度。這兩位在金磚四國又湊在一起,剛好在隔壁,自然會攀比。黃河恆河流來流去,飛彈槍炮指來指去,經濟數劇比來比去。中印關係,從古代佛教中傳到近代阿差流落香港守銀行門口。唉! 一匹布咁長!

最近一連看了幾本印度流行小說,有個很特別的感受。覺得印度人特敢講,把印度政府、社會跟傳統禮教說得一文不值,把印度說成一個貪污腐敗暗無天日的吃人社會。舉例來說:

Q&A:這部就不用講了,拍成「平民百萬富翁」。一個印度小孩成長所能遇到最糟的事情都給他遇到了。種姓、性侵、貧富差距、男女不平等什麼都來了。電影拍得不倫不類,讓人失望。買原著小說看吧!看之前,先準備好一打衛生紙,十二個故事,每個都可以讓你哭濕一整張。

Six Suspect:Q&A 的作者Vikas Swarup 的最新作品。透過一個殺人故事描述印度社會的黑暗面。跟上面介紹的那本不同的是,Q&A說的是小朋友成長時的困難。而Six Suspect 說的是作為一個印度人的悲哀。官員跟政客的骯髒交易、政商鉤結、演藝界潛規則、新娘買賣騙局、等等等。最特別的是,Vikas Swarup 是個外交官,從未看過官員吐自己國家糟的,這是第一個。而且,第一本書大賣後還可以寫第二本。你可以想像猩猩臉李肇星說中共壞話嗎?聽到記者的問題有指桑 罵槐之嫌馬上罵回去!他只會恐嚇台灣人而已。

White Tiger:一本很特別的書,透過給溫家寶的信(你沒看錯,真的是溫家寶)講述一個當司機的平民如何變成富翁的故事。裡面充滿著貧富差距、階級、有錢就是大爺、如何在這個暗無天日社會求生存的故事。

印度的貪污腐敗世界有名,我們也不是第一天知道。跟台灣一樣,民意代表都為自己的利益做事,議事緩慢。寫貪污腐敗暗無天日的吃人社會,中國人不會比印度人差,反正照實寫就是了。特別的是,在大陸寫,書會被禁,人會被抓。在印度寫,書會大賣,不只賣得嚇嚇叫,還可以拍電影。

我 們這種自由主義的死忠粉絲總是說,政治跟經濟必須同步發展。任何一方先行可能都會出問題,總是說沒有自由就沒法監督政府。所以我們斷言,媒體能自由監督政 府的印度發展一定會比沒有自由的中國好。可惜,不管我們怎樣的唱衰,中國的經濟還是跟火箭一樣往前衝。不只各地的動亂都能化險為夷,還當起救世主,拯救全 球經濟。而印度,說來說去就只有接聽電話跟軟件加工的份。為什麼呢?難道自由這個普世價值並不普世嗎?我沒有答案。或許,我們只能酸葡萄的說,要不是中國狗屎運這幾任領導都是好人,一定會出問題。大家走著瞧好了。

上海第一財經電視有一欄節目叫頭腦風暴,是個很好的節目。前一陣子找了印度跟大陸的企業家辯論那一國比較有前景。大陸因為救了金融風暴所以腰挺得特直。印度人的回應是這是場龜兔賽跑,自由的烏龜可能一開始跑得慢,但最後會超越起步得快的兔子。你說呢?


附:大陸記者政治正確做得相當完整,轉譯時都會把「矽」改成「硅」。所以「矽谷」變「硅谷」,可惜很多時候會正確過頭。譬如說把台灣的「矽統」改成「硅統」、「矽品」改成「硅品」。每次在媒體上看到「硅品」如何如何,我一定會想到「人品」。

2009/09/27

庶民的故事


我不喜歡歷史,不是從小就不喜歡的。小學時看溥儀的「我的前半生」(小孩子的那半部)跟柏楊的中國人史綱(前面的神話時代)立志要當歷史學家。小時候把這兩本書翻來覆去的看,都只看前面的部份。一看到帝王的事就看不下去了。

不喜歡歷史是因為裡面都是王帝們的八卦,最不愛八卦了;而且他們都死了這麼久,關我屁事?

長大後很多人推薦看歷史,看這看那,說不只可以學會做人處事,還可以升官發財,更是討厭。司馬遷的史記,成書於漢武帝時,有夠老了吧。裡面除了書跟表以外,本紀說帝王、世家講各個宰相或重要人物、列傳描寫次要人物,都是權貴。想做人,看淮陰侯列傳(韓信);想處事,看項羽本紀;想升官發財後能終老,就要謮留侯世家(張良)。

嘩! 這麼實用?可惜,一不想做人、二不想處事,對升官發財更沒興趣。而且,從來都不相信八卦別人可以帶來成功。如果過去的行為可以預測未來,股市的技術派(線圖派)為什麼還會賠錢。不是說討厭史記,史記算是這一陣子看過最好看的書,文字優美。要是我小時候看過史記,就不會對金庸小說如此著迷了。

也不是對過去沒興趣,只是帝王八卦不是那杯茶。而且無論中外,歷史都被批評只注意大人物們,好像歷史是他們的。我們這些no name既失蹤又失語。在西方,不只被批評只看大人物,還被批評只看男的大人物。所以有Herstory 一說;不過,女性主義史學觀我們有空再聊。

跟歷史學家不熟,或許前陸同學可以給點意見,我覺得帝王八卦已經玩到沒啥好玩了,所以會有黃仁宇跟史景遷出現。萬歷十五年,原名叫:1587, 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從一個不重要一年發生的事情看出不是王帝、不是大臣、不是宰相,而是整個朝廷的結構把明朝帶向滅亡。這很社會學吧?而史景遷更進一步,他從歷史上的次要人物出發,往上往下建構起一張網,把當時的社會的狀況描述了個大概。雖然這兩人都很受爭議,很多「正統」歷史學家都說他們的論証不夠嚴謹,故事創作太多。這兩位卻是我等庶民比較喜歡的歷史學家,反正大家都愛看故事嘛!

John 介紹我看龍應台的大江大海。這書更妙,從小人物出發。書中的人物跟家裡長輩一樣、喜歡碎碎唸,又像是在樓下公園碰到的老伯伯、愛話當年,他們大部份都是no body。龍應台把他們連起來,不是用社會結構、不是用宮廷階層,而是用國共內戰。曾經聽過她演講,說如果當初在當台北文化局長前能過四書五經的話就不會 做得這樣辛苦;顯然她知道中國古書都是教人為官之道。所以她也知道在中國,寫史書要寫大人物,誰對樓下阿伯有興趣呢?可能是因為她沒受過正統史學訓練,所 以才會用庶民的角度來出發。

在我腦海中,歷史就像一張捕漁的網。漁夫拉著的繩頭就是帝王權貴們,下面的繩結就是我們這些庶民,網本身就是社會結構。中國的斷代史,全集中在繩頭們,無聊乏味。近代史家,從繩頭漸漸往下把網織出,讓我們多少了解當時社會的結構。而龍應台,利用口述歷史的方法,在網底開始織出那個混亂的年代。那些庶民們,並不知道繩頭到底要把網拉向何方。他們很無奈的生在網底的一個繩結,被繩頭到處亂拖,一別家鄉數十年。

歷史,如果只看達官貴人,只是見樹不見林。過去的no name,現在也追述不回來。何不從現在起,拿起筆、打開電腦,記錄下我們庶民的故事呢?

2009/09/20

柬埔寨的庶民經濟


最近新上任的行政院長提出看經濟只看數字不夠,要看庶民經濟。庶民經濟我最會啦!為什麼要全世界到處跑?為什麼旅行時習慣跟在地人一同食住行?為什麼每天都要看當地報紙?就因為要觀察庶民生活。去柬埔寨也一樣,讓我來介紹一下他們的庶民經濟。

到一個地方,最好檢視庶民生活的地方叫市場。吳哥(暹粒)有舊市場可以看,但不是賣菜就是給觀光客參觀。可看性很低。距離住處不到五分鐘路程有一個 shopping mall,是暹粒唯一的賣場,有著全暹粒唯一的電扶梯。每天晚上家長都會帶小朋友去坐電扶梯玩。這個賣場裡有著一個現代化的超市,也是全暹粒最接近西方的 超市。這個超市就可以給我們很多線索。首先注意到的是,來逛超市的人大都是遊客。通常是背包客,因為參加旅行團的不用自己出來買東西。本地人很少進超市買的。那不是問題,超市東西比較貴。比較重要的發現是,超市沒什麼國產的東西,大部份都是進口的。國產的東西有什麼呢?水(國產品牌有兩三種,其他都是國 外知名品牌)、啤酒(有好幾款)、棕櫚酒(兩個品牌)、冰淇林(眾多的其中一種而已);其他的東西,包括牙膏、拖鞋、薯片、糖果、甚至罐頭(喜歡試當地罐 頭)全都是進口的。就是說,柬埔寨根本沒產什麼東西。

說沒產什麼東西也不對,暹粒到處都是田,農產很豐富。傳統市場都很大,有很多從來沒見過的農產品。只是,大部份人都處在整個產業鏈的最低層,primary industry。上面說的水、啤酒等根本是當地人不需要的東西,全都為了觀光客。只有遊客才會買瓶裝水,本地人也不喝啤酒,他們有很好喝的各種各樣果汁 跟fruit shake。很特別的是,很少看到人抽煙。真的可說是個不煙不酒的國家。所以,如果把遊客全拿掉,我上面所提到的東西也不用生產了,大家就回到農業社會。 怪不得LP 說這是一個最乾淨的國家,沒有工業嘛,桃花園啊!

一個不需要外國進口貨,食物又能自給自足的國家到底會不會受金融風暴影響呢?答案是會的,因為柬埔寨還有紡織跟旅遊業。

紡織業佔柬埔寨的總出口百分之九十,非常的重。而且出口的都是歐美等國,所以在這次金融風暴中受偒很嚴重。從年初到七月,一直都是兩個位數字的衰退,以三 月份35.24%為最,真是慘不忍睹。柬埔寨紡織品很便宜,一件T-shirt 一塊五美元,圍巾兩元三條。又要印,又要縫,還要中間商,不知道他們在賺什麼?

至於旅遊業,今年上半年都是衰退,報紙沒有數字。雖然七月反彈了一成,一個很重要的訊息是酒店業龍頭Sheraton 把暹粒酒店的計劃擱置。本來決定要在今年營業的酒店先是延到2011 年,最近又再無限期延後。顯然國外大財團對投資的態度變得非常審慎。

走在這個GDP (per capita ppp)只有二千美元的窮國路上,遇到的所有動物都是瘦的,每種都瘦到皮包骨。瘦人、瘦牛、瘦狗、瘦雞就算了,連貓都瘦到見肋骨。一般來說,動物餓到皮包 骨獸性就會出來,不知道是否信佛的關係,這些瘦動物都很溫順。又或者,大家都很瘦,沒有什麼好搶的。 

最讓人驚訝的是,雖然35%人口在貧窮線下,這個國家對金融風暴有著跟大國不一樣的看法。這裡所關心的並不只是有多少的衰退,而是擔心衰退造成更多父母失業、 更多孩子沒書唸、更多孩子成為童工。據統計,柬埔寨有廿五萬名童工。政府與各組織為了改善他們的生活跟把他們找回來唸書花了很多力氣,經濟持續衰退只會讓 他們的未來主人翁受到更少教育、讓他們更沒有未來。相對於沉迷於數字的大國,這個佛教窮國認為保護孩子比保八更有意義。我也這樣認為。

2009/09/14

愛情與夢想,不用聽,不用說,也能感受得到


剛看了一部片長一百出頭分鐘的電影,裡面演員90%時間沒講話,70%時 間連配樂都沒有。可是劇情卻一直揪著你心,讓你邊哭邊笑。猜到了沒? 沒錯,你猜對了,「聽說」。跟去年最賣的「海角七號」比,「聽說」故事更簡單,主題更明顯,感情表達更細緻,更讓我們感動。為了只有一個的地球,不花掉太 多衛生紙。只好一邊看一邊刻意抽離去想怎樣才能構成這部吸引人的電影,卻一直失敗。不管如何,讓我把看到的告訴大家。

故事:
一個很普通的故事。就是有個男生要把聽障女。女生如何在親情(照顧準備參加聽奧的姐姐)跟愛情中掙扎。男生如何讓父母了解他愛上了聽障朋友,父母如何接受獨生子喜歡上聽不見的女孩。一共就五個角色。故事雖然有點幼稚,但簡單清楚明白。

說故事的人:
導演鄭芬芬看起來很年青,一點都不像已經在這個圈子裡待了十多年。她把這個原本可以搞得很複雜的故事簡單化,只剩五個人。可能是女生的關係,故事說起來非常的細膩。困難在於不用任何言語,用手語就可以帶著觀眾走。不是說沒有老土的爛gag。但最可怕的是,大部份時間整個電影院都沒有聲音,忽然間全院大笑,還沒笑完,又掉入了傷感。一部不用聲音就可以帶領大家情緒的電影,讓你真正感受到 The Power of Silence!

表演者:
在香港只看過一次手語人,爸媽說他們可能是小偷,在商量要偷誰,離遠一點比較好。手語人只能用手,表情動作很誇張,有點面目猙獰的感覺。那時候很小,沒有判 斷能力,而且只見過一次,不了解。到台灣唸書後,發現有手語社這檔事,用手語"比"流行歌,開始了解他們。五個角色裡,三位用手語的都是年輕的演員。說他 們是偶像演員好像不對,因為他們的表演真能扣人心弦。陳意涵活潑靈氣的演出在痞子英雄中有目共睹,沒想到用手語也一樣。彭于晏的表現延續我在墾丁天氣晴裡 的陽光男孩,用手語一樣的陽光,而且演出更全面,更生動。陳研希我第一次看她演出,乾淨清新的臉竟然能用手語表演出身為姐姐的固執;到底那裡的石頭可以爆 出這麼棒的演員? 飾演父母的演員林秀美跟羅北安就不用講了,前一陣子才看過他們倆的「人間條件四」,功力一流。

攝影:
秦鼎昌是海角七號的攝影。海角七號是墾丁的電影,拍的是大海沙灘、恆春,都是大的、廣闊的空間。在聽說裡,秦鼎昌把台北的城市感拍得非常好。機車左穿右插,動感十足。一直以來,以城市動感為主的一直是香港攝影師的強項。沒想到台灣也有這一號。

剪接/ 音效:
因為故事簡單,如果剪接不把節奏弄明快就會有冗長之感。廖慶松是前輩級的人馬,顧曉芸得過亞太影展。至於音效杜篤之就不用說了。

音樂:
現在台灣青春片都不能缺少流行音樂這個元素。痞客四的Band Sound 把台北的動感配合相當好。

看倌們,有這樣多的元素才能把一部電影,一部沒話的電影,拍得感人啊!不然你以為拍電影容易。

推:聽說快要下片了,趕快去看吧!不要給她下來!

2009/09/13

後殖民吳哥


為什麼要討論柬埔寨的後殖民呢?不是一九五四年就獨立了嗎?又不是剛獨立,談什麼後殖民呢?那香港是否有後殖民的現像?

先回答最後一個問題,談香港的後殖民沒意義因為九七換來的是另一批人的殖民。從說英語的人殖民到說北京話的人殖民。香港從來沒有離開過殖民的那一天。而雖然柬埔寨獨立很久了,可惜在吳哥卻看到很多殖民的遺跡。

無論你是騎單車或坐Tuk-Tuk,因為速度很慢,都可以很享受路上看到不同事物的樂趣。吳哥很窮,不只吳哥窟的世界遺產,很多小村落都需要外國援手。所以沿途會看到一些告示牌,說明這條村是那一國認養的。認養世界遺產當然風光,大家去看古蹟前面的介紹都會看到誰認養的,所以各國都有。認養貧窮村落就不一樣了, 如果遊客都坐旅遊大巴去的話,根本就看不到,沒有達到宣傳效果。所以認養貧窮村落完全是發自內心。那到底誰在認養這些村落呢?你猜?謎底揭曉,是日本跟韓國。

或許你會問,當年殖民的法國人那去了,難道他們沒有道義責任嗎?還有其他世界強國呢?柬埔寨,越南等地以前被法國人殖民時稱為「印度支那」,現在越南還可以吃到地道的法國菜,上年紀的柬埔寨人還會說一些法語。法國人的貢獻?有,嫖雛妓。在吳哥的一個星期裡,報紙登了三宗嫖雛妓被抓的案件。分別是六十三歲的法國人Michael Jean Raymond Charlot,六十歲的法國人Claude Jean-Pierre Demeret跟六十歲的美國人Michael James Dodd。

西方人到柬埔寨嫖雛妓非常嚴重。剛下飛機就看到路邊招牌說不要嫖雛妓,覺得很好笑。看電視,竟然有廣告說如果有人帶女童到飯店投宿要報警。廣告裡的「人」當然就要老外啦!沒想到一個星期就抓三件,可見沒抓到的更多。在那邊第五天坐Tuk-Tuk 車出去比較遠的地方時,迎面有一輛裡面就坐著一個肥胖的老外跟一個年紀很小(連胸部都沒發育完成)穿著洋裝的的當地人。我第一個想法就是電影「情人」裡男女主角東西方對換,但屁股很漂亮的梁家輝變成肥胖老禿驢。天啊!

柬埔寨很窮,小孩子沒錢唸書。很小就出來賣東西,通常古蹟外面都有很多小孩賣紀念品。LP 說,不要直接給他們錢,買東西是一種幫助他們自立的方法,就算他們賣的是盗版書。LP 又說,跟他們買東西不要跟做生意一樣,一直想著這個東西成本多少,要怎樣殺價才能讓他們賺最少又賣給你;覺得值多少錢就買吧。我覺得這樣做很恰當,而且東西真的很便宜,通常second price 就會買了;我看到其他東方人大都是這樣。LP 是老外寫的,可他們卻沒有這樣做。他們的做法是說,我手上只有這些錢,要買這個、這個跟那個,要不要賣?價錢殺得很低,甚至比超市賣更低。說跟做兩套。

因為消費低,所以在當地很便宜就可以吃到不錯的東西。在舊城裡就分開三種餐館,一種是專門給老外的餐廳,就是那種有啤酒什麼的,提供西方菜式。只有一兩間有柬埔寨菜。另外一種是本地人吃的路邊攤,本地人其實愛喝fruit shake,不喝酒的。還有一種就是介於兩者之間,通常想試一下本地風味又怕路邊風沙的人就會去。當看過上面的兩種老外的行徑後,我總是注意到底什麼人會去什麼餐廳。肥胖老禿驢就只會出現在第一種。而且因為老外的關係,舊城已經有一條酒吧街,一到晚上老外們就在那喝啤酒看衛星傳回來的足球比賽,然後有一票風塵女子混雜其中...這條酒吧街就好像是西方人的殖民地,讓他們有回到家鄉的感覺。

報紙上說,柬埔寨數量最多的遊客是韓國、泰國跟日本人。我也在第三種餐廳遇到三個日本老師帶著學生來做研究。我想,這些現像的出現,是不是因為我們同是東方人,所以比較會相互照顧?還是因為肥胖老禿驢用經濟優勢嫖毫無反抗能力的雛妓來緬懷著他們已經失去了的光輝歲月?

2009/08/31

失去的光輝


想想看,有天你到北京故宮,門口的介紹說根據馬可波羅遊記,這裡以前是中國皇帝住的地方,辦過什麼慶典。你會怎麼想?如果你去到天安門廣場,外面的介紹卻是引用史景遷(Jonathan D. Spence)的《追尋現代中國》對六四的描述。你又有何感受?我會說:「老子沒有歷史嗎?幹嘛要聽你們老外!」很沒面子對嗎?我不是老外,或許他們覺得無所謂。

最近走訪了吳哥窟。大城裡有座空中宮殿。外頭入口處的介紹板上用高棉語、法語、英語跟日本語說明根據元朝中國來訪使者周達觀的 《真臘風土記》記載,這裡是國王跟九頭蛇精同睡的地方。跟蛇精同睡?現代人一聽就覺得是騙人,但為什麼還要寫在有 UNESCO 背書的介紹上呢?原因是,很抱歉,高棉人歷史裡失去了最光輝的吳哥時期這一段,只好借用周達觀的記錄。不只空中宮殿,翻開任何一本中外關於吳哥窟的書,裡 面充塞著他在七百多年前寫文字。法國人叫他Tcheou Ta-Kouan,英國人叫他Chou Ta Kuan,無論怎樣叫他,都無法減少他的權威性。

吳哥古城是從高棉王Yasovarman I (889~910)開始建立的,一直到Jayavarman VII (1181~1219)死後開始沒落。最後因為暹國(泰國人)攻打,帶來瘟疫,導致全城死亡,這個古城就此被世人所遺忘。

周達觀大概在1296年到真臘,停留了一年後才回去。中間記錄了風土民情共四十條成書。在法國人發現它的重要性之前,一直藏在《四庫全書》、《古今圖書集成》、《百川學海》等大部頭,又或是因為其內容奇特而收錄在清朝的《香艷叢書》內,一直無人知曉。

十 九世紀初法國開始在印度支那(越南、寮國和柬埔寨)殖民,1819年第一次把《真臘風土記》譯成法語,1868年法國人重新“發現”了吳哥。因為殖民的關係,法國人前前後後譯、校、注了這本書六次。要是沒有這位元朝大使,吳哥窟內很多建築是做什麼的我們至今也不知道。又或者,是因為法國人看到《真臘風土 記》裡寫著「富貴真臘」、「唐人之為水手者,利其國中不著衣裳,且米糧易求,婦女易得,屋室易辦,器用易足,買賣易為,往往皆逃逸於彼。」所以要去殖民這個地方。我們無從得知。

周達觀的文章也有其主觀的一面。譬如說「產婦」篇:「若丈夫適有逺役,只數夜則可。過十數夜,其婦必曰:『我非是鬼,如何孤眠?』淫蕩之心尤切。」而且作為一個使者,他的功課沒做好。譬如說「城郭」篇:「橋之兩傍,共有石神五十四枚,如石將軍之狀,甚巨而獰。五門皆相似。橋之闌皆石為之,鑿為蛇形,蛇皆九頭。五十四神皆以手拔蛇,有不容其走逸之勢。」此乃印度史詩《Puranas》的一部份,叫“Samudra manthan”又或是“Churning of the Ocean of Milk”。他並沒有好好的研究這背後的文化跟歷史,只單純把看到的寫下來,可謂半套記錄。不過,這短短八千字可真的是生動活潑,看著神鬼拔蛇,真有「不容其走逸」之狀。

失去了自己的歷史真的很可憐。有時候,有個大國在你身邊幫你做做記錄也算是個補償。一不小心被滅了還有別人的東西可以參考。不然,像Machu Picchu 般就可惜了。

帶 LP 或 DK,你看到的只是死掉的古蹟;讓周達觀陪你去,整個吳哥就生動活潑的在眼前。

補語:
1. 到訪吳哥的人很多都會請導遊,如果你手上有本Maurice Glaize 的《A Guide to the Angkor Monumnets》,導遊都不用了。裡面的故事比導遊講的更詳細。這本書可以免費 download(www.theangkorguide.com)。
2. 除了高棉人外,流落在異鄉的歷史還有蒙古人,關於蒙古秘史的故事以後再聊好了。

2009/08/16

世運怎麼辦


世運前陣子結束,看了嗎?在高雄看還是在家裡看呢?朋友之中,只有一個買了票(結果因為家裡有事,也沒去成)。其他人不是 興趣缺缺,就是根本不知道世運是什麼東西。甚至有人說,世運都是一些奇怪的項目,所以沒興趣。不管怎麼說,這是台灣第一次辦國際性的大型運動會。為了看看 辦得怎樣和幫中華隊加油,我跑去高雄了。

站在高雄的任何一個角落,世運無所不在,整個高雄像是在嘉年華一樣。特別是有中華台北隊的比賽,以前要加油,不是隔著電視就是要晚上不睡。因為國際比賽都在國外辦嘛。終於有機會在現場加油,果然是震爆耳膜!雖然說小缺失不少,但整體來說高雄市像沸騰一樣。訪問在地人的看法時,他們無不顯露出高興與驕傲。但一離開高雄,世運好像跟其它人無關。為什麼呢?

就算沒有跑去高雄共襄盛舉,總該有看開幕式吧。跟北京奧運比,世運的開幕式簡直是乏善可陳。中國有五千年歷史,可供炫耀的元素多到搞一百次都用不完。從盤古 開天玩到活字印刷、鄭和下西洋。高雄世運要跟中華文化切割沒問題,光台灣也可以搞出些花樣。可惜它卻連台灣的元素都要切割掉。開幕式從海洋開始,原住民之 後就三太子、歌仔戲跟重工業了,連高雄縣美濃客家文化都不想提,更妄論唐山過台灣了。你就知道高雄在辦世運時的格局有多小,小到只有一個高雄市!

這都是台灣什麼東西都泛政治化的禍。開幕前一個月還在跟中央吵說錢沒到位。因為不同黨藉,中央跟高雄市之爭,唯一的輸家就是世運本身。為什麼北京的奧運可以調動全國的資源而高雄市的世運就只會關起來自己玩?全都是政治問題。

運動會就是一場遊戲(Game),世界上各個地方的人一起來高高興興玩一下。讓別人來比賽就好像請客回家一樣,讓他們多認識台灣,只有好處沒有壞處。台灣 人沒辦法走出去就讓人走進來嘛!如果讓我來辦世運,一開始就跟中央攤牌。分一些項目在其他縣市比,跟北京奧運一樣,讓全台灣都動起來,乎乾啦。開幕式要動 用全台灣的元素,唐山過台灣有什麼問題呢?美國也不能不題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啊。最後再加上有份參與比賽的縣市特色。那就一百分啦。

世運的項目的確是比較少聽說,卻並不是冷門,像我喜愛的攀登就是項目之一。應該在開幕前一個月就開始在電視上買時段(公視的話就很好說啦)播放各項目的介 紹。運動會除了是參加者的嘉年華外也應該是推廣運動的大好時機。很多台灣得名次的項目之前都從沒聽過,播放介紹節目除了推廣以外也是對運動員致敬的最好方 法。

最後就是觀光了,如果把格局放大到全台灣就很好搞了。來台灣的運動員加點錢就可以遊台灣,還島也成附近玩也成。其實高雄靠近墾丁、台 南。台南古蹟加墾丁海洋之旅是個很好的行程。運動員大部份都是年青人,他們以後是國家的棟樑。出來工作後,無論是生意上或任何一個方面要做決擇時,想到多年前世運比賽受到熱情的台灣人招待,毫不猶疑的挑了台灣,你就覺得當年的小小投資真的值得。

從痞子英雄到世運,一直因南北失調而受委曲的高雄人終於站起來了,看來陳菊不想選總統也不成。

2009/06/30

從痞子英雄看台灣電視劇的瓶頸


最近華語世界裡最火紅的電視劇莫過於痞子英雄了。不但在台灣有超過三點的收視率,在大陸的PPS上同時有四十多萬用戶連線觀看。連我這個沒耐性追電視劇的人也不免俗會在週末坐好好在家等。除了公視招牌跟正點的女主角外,拍攝手法也的確吸引。不過,台灣電視劇生產鏈的缺陷卻因為拍攝得好而更加顯現。 

拍好一部戲的必要條件:天時、地利、人和痞子英雄樣樣有。高雄天氣艷陽高照,每一個鏡頭都是藍天白雲,好看得很;此謂天時。因為人口被北部吸光,重新規劃的高雄顯得路寛人稀。再加上八五大樓、高雄港、愛河、夢時代、捷運,建構成一個大都市規模,拍電視劇方便的城市;此謂地利。劇中老中青三代演員演技非常好,特別是幾個年青演員,完全不像流星花園般只靠臉蛋。

天時、地利、人和,接下來才是故事。痞子英雄是個無間道複雜版,加上了軍購、政治陰謀等時事題材,豐富得很的好故事。可惜導演太貪心,希望所有的東西都放進去(跟我寫東西一樣);廿四集的電視劇,不夠處理。

劇本是這戲最差的一部份,如何把故事多餘的或來不及交代的東西去蕪存菁很重要,痞子英雄沒做好。複雜的故事需要佈線,導演把很多線佈太長了,長到觀眾都忘記了導演佈過線,這很失敗。電視劇有時候必須要耍笨,譬如佈一些一看就猜到的線,讓觀眾有點成就感。不然每次線又長又臭看得大家一頭霧水不想看下去。還有劇本裡的口白寫得太八股、太瓊瑤,每次感情戲我都想睡。

劇本有了就開拍。攝影跟剪接台灣做得不錯,畢竟偶像劇也拍很多年了,經驗很夠,把高雄拍得很美。問題是這是部警匪片,動作與特技是重頭戲,而這兩個都是台灣的弱項。這戲的打鬥動作真難看,跟小朋友打架沒兩樣。特技嘛,不知道是不是怕撞壞東西,飛車追逐場面拍得軟弱無力。動作跟特技目前還是香港做得最好,製作費高達八千五百萬,找個香港團隊過來做不困難。

總的來說,這部戲有天時地利人和故事攝影剪接,缺了劇本對白動作特技。這些缺點,在戲裡非常的明顯,而且在短時間內除了找國外團隊合作外別無他法。不過台灣終於能拍出一部能讓我看到完的戲已令我大吃一驚了。 

我猜,除了男女主角趙又廷、陳意涵外,因為這部戲大紅的還有高雄市長陳菊。你猜她會不會出來選總統呢?

PS.
1. 過幾天要在公視重播了,家裡沒習慣看網路電視的可以看一下。
2. 八月份將會在香港TVB播出,肯定會吸引很多港人到高雄玩。
3. 這部戲在大陸也很紅火,但五毛黨遍地,摘錄其中一段評論:
..我不否认这部电视剧很精彩 但台湾这部电视剧中出现了严重的独立倾向 电视剧中把台湾说成一个国家 还出现了国防部长 这明显违背了国家一国两制 和平统一的政策 希望大家看的时候都能清楚的意识到这个问题 不要只是一味的揣测剧情 评论演员

2009/06/04

為什麼我們不會忘記


台灣人島國心態很重,外面發生的事好像跟他們無關,要不是馬英九的廿年言論太保守,不然除了公共電視外根本沒有其它台報導。公視為了連續幾晚的特輯跟紀錄片,竟然派記者在北京大街上訪問路人還記不記得、覺得有什麼影響?不要命了。北京賣報大叔說:當然記得。影響?現在好像沒什麼影響了。年輕上班族說:不記得了,很淡。

在北京大街上怎能問出心裡話呢?香港媒體在美國訪問湖南來的年輕留學生:「在國內很少接觸。我們這一代,希望更客觀了解,曾經在互聯網看見有關片段,不過很快就被刪除了。但是你問我的看法,我個人不想 involved。」在大陸遊客最愛拍照留念的香港金紫荊廣場訪問北京來的年輕人:「那年只有七歲,在電視看到街上有點亂,所以很少上街。我覺得國家需要穩定,安全和諧最重要,平反沒有必要。我知道香港人要求平反,畢竟他們沒有經歷過,所以反而緊張;我們經歷過的,反而不希望提起。」另外還有廣州來的自由行:「我哋唔想講呢啲嘢,放咗出來會好大鑊,除非你幫我申請到政治庇護喇!」

訪問這種事,你不認識我、我不認識你,為什麼會講真心話呢?在上海待了兩年,有第一手想法。由於身邊的都是高科技人仕,算是大陸的中產階級,他們的話最能表達出中國的未來。歸納起來不外乎三類答案:如果他是從內陸出來工作的,年紀跟我們差不多的話,他們會希望你告訴他多一點那時候的情形,因為他們在內地資訊不流通,出去又不敢跟別人提。如果是在大城市長大,年紀跟我們相彷,他們會認為當初開屠城是對的。否則一發不可收拾,今天中國就不可能有如此大幅度的發展;沒有當天的屠殺就不會有今天的中國。如果是剛畢業的小伙子,他們會認為提這個幹嘛,已經這麼久的事了。他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玩樂都來不及了,幹嘛想這個。

既然他們自己都不想記得,為什麼我們還要一直提醒呢?

對我們來說,是非很清楚,要清場可以用水砲、可以用塑膠子彈、可以有千百種方法,屠殺人民就是不對,沒有程度之別。一個政府連面對廿年前做的錯事都不敢,憑什麼讓人民相信呢?共產黨厲害的就在這裡,先把你餓到吃樹皮,然後一點一點的讓你吃飽。每個人都感激黨的偉大,每個人都為五斗米折腰,每個人都患上了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現在在大陸生活,表面上跟世界上任何地方都一樣,有錢就是大爺。你可以自由的買這個、買那個,吃這個、吃那個,去這邊、去那邊;很自由。一遇到跟政府有關的,馬上從大爺變龜孫子。無論政府做得好或不好,不只不能換,連講都不成。剛進入吃飽階段的中國,給啥你就啥唄,被欺負只能忍著。

經濟發展一日千里,全世界都怕了。但同時又有很多貪污腐敗的事情不能解決;而且經濟愈好,貪污腐敗的規模愈大。官員們就是看準了你吃虧不敢講、不能講,所以大大的貪。當發現自己的努力不斷的被貪腐蠶食,但又不能吶喊的時候,就會了解到沒有言論自由的痛苦。要是人民有言論自由,終日呼喊,還敢貪嗎?要是媒體有言論自由,收到貪腐的料,馬上跟進,全省廣播,怎樣貪?要是有換人做做看的自由,做不好就換,誰敢放肆?

就這樣忍著、忍著,跟任何一個朝代一樣,痛苦累積夠了就革命。想去提醒只因為這個世界上很多人、很多國家都已經走過這一段,這是無法避免的。如果不快點,就只好等著折騰啦。

中國人不想去記得,讓我們來吧,我們不會忘記。

PS: 最近我的部落格在大陸又被封鎖,連蟑螂都怕,膽子可真小啊。

2009/06/02

美人遲暮


如果你是個手握國家軍事大權的軍事強人,領導著整個國家;國家又資源充沛不用煩惱,你最怕什麼?

如果跟你說有這樣一些軍事強人,最怕一個弱不禁風的小女子。你猜這個小女子有什麼能耐?是他們的情婦準備爆料給媒體?是他們的女兒每天要搞家庭革命?是他們的老婆要鬧離婚怕影響形象?如果怕到要把她關起來,一關十幾年。本來說好要放出來,卻又反口找理由再關呢?本來「軍事」+「強人」就是「真男人」,雄性荷爾蒙分泌肯定是最發達的,要不也做不成軍事強人。現在反而怕死一個三十公斤不到,風一吹就倒的弱女子,這是怎麼回事?

猜到了吧,沒錯,她就是翁山蘇姬。

緬甸這個國家很特別,一直都是軍政府執政。獨立六十年來政權不斷的被搶來搶去,誰大支槍就誰當頭,人民完全沒有說話的餘地。人民沒有話語權的國家多的是,不過大部份只是一黨專政,很少有拿著大支槍指來指去指了六十年的。

翁山蘇姬的父親也是個軍頭,當年他從英國人手上爭取了緬甸的獨立後就遭暗殺。她母親是個外交家,出使印度和尼泊爾時把她帶出去。後來遠負英倫,在牛津拿到學士,更在赫赫有名的倫大亞非學院拿到博士。

1988年回到緬甸,本來只是要照顧母親。一回來就遇到由學生發起的抗議,大家受夠了在位廿六年的軍頭奈溫(Ne Win)。奈溫受不了就下台,把權力交給山溫(Sein Lwin)。怎知道這個山溫舂晒瘟雞,一上台就開槍血腥鎮壓,根本就是六四的翻版。不同的是,中國人開槍就鳥獸散,緬甸人開槍就站起來。

山溫以為屠殺區區三千人就可以擺平;沒想到緬甸人怒氣愈殺愈旺,示威更激烈。山溫搞不定,馬上下台,在位一共十五天。下台十天之後,翁山蘇姬號召全國人民出來抗議,要求民主。

1989年,翁山蘇姬才剛出道的就被軟禁。軍頭給她兩條路走,要不放她出去不要再回國,要不留在國內就一直軟禁。她選擇留在緬甸。一年之後,緬甸政府受不了國際壓力舉行大選,翁山蘇姬獲得勝利。本應上台執政,軍政府不肯交出政權,繼續把她軟禁。同年,她獲頒諾貝爾和平獎。

這廿年來,翁山蘇姬前前後後被軟禁了十三年。依照保安法(State Protection Law)上個月廿七號應該要釋放她。緬甸軍頭卻藉詞有美國人偷游去她家違反軟禁規定為由,把她送進監獄。其實大家都心裡有數,因為軍頭怕答應大家明年舉行的大選會輸給她。軍頭都這樣,一個字,笨!以為蠻力可以克服一切;以為過了廿年,人民就會忘記。其實大家記得的不只翁山蘇姬,還有這些軍頭的笨!

翁山蘇姬快六十四了(她六月十九出生的),長期營養不良的她不知道能否再撐另外一個廿年。雖然有很多營養很好的人沒撐多久;幸好,我可以再撐下一個廿年。

2009/05/21

中國?香港!


所謂一分錢一分貨,這句話用在買書上也是成立的。最近為了省錢買了大陸翻譯的巴菲特傳記《滾雪球》,看得一肚子氣。文句不通順就算了,翻譯的人連基本金融用語都不會(譬如說把“short”翻譯成「短缺」,譯者也知道這樣翻不對,就在「短缺」上加個引號就想把讀者打發掉)。看的時候要不停的把不通順的句子先翻成英文再翻回中文。不過我要講的不是這個。

書中其中一句話是這樣翻的:「衍生产品总有一天会导致曼哈顿、伦敦、法兰克福、中国香港或全世界...」。有沒有看到那個「中國香港」,你猜原文真的會是“China Hong Kong”嗎?那為什麼不是「美国曼哈顿、英国伦敦、德国法兰克福、中国香港」呢?很顯然是譯者自己加的,譯者雖然翻譯功力差,政治卻非常正確。

其實這個「中國香港」不只書上有,大陸媒體一大堆。以前在上海住,打開電視或翻開報紙,只要是香港、澳門跟台灣,全都是「中國香港」、「中國澳門」、「中國台灣」;但題到上海、北京、甚至拉薩都不用前面加「中國」。香港回歸了十二年,每天在外面嚷,誰不知道香港是你大陸的呢。而且,講話時每次都上海北京跟中國香港怎樣怎樣的,彆扭啊!這種在某些區域前面加個「中國」,你猜我聯想到什麼?

想一下,回到五十年代,你媽剛嫁人,去舞會跳舞,有陌生帥哥請她跳舞。

帥哥:「小姐妳很面熟,我們以前見過嗎?」
媽:「好像沒有。」
帥哥:「那小姐妳貴姓?」
媽:「我先生姓姚!」

在那個年代,把老公姓搬出來當然就代表叫帥哥不要有非份之想。換作是現在,帥哥自然會說:「我問妳姓什麼,又不是問你老公。九唔搭八!」

沒錯,我想到的就是「冠夫姓」!

冠夫姓現在是很老土的事,應該沒人會做了。但在我媽那個年代可是很正常的。看看香港政壇,最有名的「手袋黨」,每個都冠夫姓。當過政務司司長的陳方安生就是本姓方,嫁人後冠夫姓陳。另外一個最近因為H1N1每天都上電視頭條的WHA秘書長陳馮富珍,她本姓馮,冠夫姓陳。上一代冠夫姓的女性比比皆是。

冠夫姓乃沙文主義及父權主義之下的產物,以前女仕們在嫁人後失去自我(身份),問及姓名時只能以夫姓回答。原有的名字不見了,變成什麼太太。生小孩後更變成什麼媽媽。不是以丈夫代表自己就是以小孩代表自己。過往女性不以之為耻,反而甘之如飴,此非吾等具兩性平等思想之士能擬之。

為什麼沙文主義者要強迫妻子冠夫姓呢?表面原因當然是要把自己勢力範圍劃清楚,其實他們是怕失敗的一群。就是因為自己沒什麼能力,自信心不足,怕領土被別人入侵,所以先在領土上插上旗子,表明此乃我土,外人不得窺覬。

冠夫姓跟狗到處尿尿一樣,是給其牠狗聞的,告訴別的狗這裡是牠的地盤。大狗尿四個角落就夠了,反正牠坐在那小狗就怕;小狗必需尿一圈才安心。只是簡體書跟大陸電視台都是面向國內觀眾,不知道他們要尿給誰聞。

2009/05/15

誰來晚餐


去年九月,台灣的公共電視(公視)推出了一個帶狀性的節目,叫《誰來晚餐》。節目每集挑選一個家庭,在用餐時刻接待一位由製作單位為他們邀請,但並不事先透露的訪客。這位訪客通常是從主角家庭自己提出的一份「夢幻名單」中挑選,會是他們感興趣、想見到,或者可以為他們生活中的特殊問題提供意見的人。

節目分開兩部份,前半是描述主角家庭的人物、背景、日常生活,下半部則是訪客跟他們用餐時的對談。公視是我平常最愛看的電視台,他們的節目製作非常用心,直逼香港的香港電台電視部。而且公視有自有頻道,不用跟商業電視台借用,自由度更高。節目播出前,廣告以「最私密的家庭故事」作為slogan。我認為誰會這麼無聊去窺視別人的家庭。公視怎麼變得跟其它台一樣的搞八卦呢!鐵口直斷這個節目肯定沒人看,會因為收視很差而中途收工。

我猜錯了!

一開始,免為其難捧個場。頭幾集裡製作單位的確方向沒抓準,有點亂。但每個家庭的故事都很吸引。有個家庭夫妻兩人因為教育家裡問題小孩意見不合而分居(母親用愛的教育、父親用軍事教育)。有嫁給在台灣工作的老外,結果老外是個看不起台灣的沙文主義者,做太太的一直含淚忍受著(看完真想叫那個秃驢滾回去)。還有姊弟戀而組成的家庭、有兩個還沒嫁出去的女生組成一個家(就是《地圖上的藍眼睛》的那兩個作者),更多的是各式各樣的家庭。當然不是每個家庭都有問題,有問題要面對的家庭通常會要求一個曾經面對過這些問題的來賓,另外一些家庭通常是希望請一個可以學習或分享的對象。雖然節目的知名度低,來賓不一定是夢幻名單裡的人,製作單位請來的訪客都能滿足到每個家庭的要求。最重要的是受訪家庭對他們所面對的問題或想分享的快樂都很真誠、坦然;讓大家都想到如果我是家庭的一員,會怎樣做呢?真的是「家家有本難唸的經」。

問題是:這個節目在香港跟大陸會成功嗎?

香港是個高度發展的商業城市,人與人之間的空間很小,每個人都對自己的隱私非常重視。狗仔隊就是為了在這每個人都對自己隱私高度警覺的社會中滿足消費者窺視慾望而出現的。香港華洋雜處、笑貧不笑娼,「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的家庭比起台灣只會更多。可是,在香港做這個節目的話可能會面臨找不到家庭受訪的困難。不會有人願意跟你分享的啦!題外話:有次同學從香港來找我,我們遇到另一個在台灣工作很久的香港人。就聊起了工作上的苦與樂,一發不可收拾。我同學說,才剛認識為什麼可以跟別人講上這麼多話。我說,可能是在台灣住久了,學會了分享吧!

在大陸呢?大陸太大了,每個地方有其不同文化。在上海拍的話,可能有幾百個家庭在外面排隊等你拍,不過他們可能都是要炫耀家庭幸福的人。看看上海的生活綜合頻道就知道,每天晚上都有家訪的節目,通常是拍一下女主人多會煮、多有生活品位(註一)、家裡多舒適等等。看了兩年都想吐。

如果在北京呢?這節目可能會變成訴願大會。政府為什麼要拆我房子?買的新房子不到一年就壞了,建商不聞不問。交通太擁擠,上下班花太多時間等。在大陸,大部份人還處在外在比內在因素更能影響一個家庭的生活,討論家家有本難唸的經可能太早了。

最近,《誰來晚餐》播出了第二季。因為知名度的提高,不只來賓的份量愈來愈能滿足夢幻名單的要求,很多演藝界的名人都幫忙宣傳。我也發現身旁很多朋友也在談論這個節目,會用裡面家庭所面對的問題來提醒自己。希望這麼好的節目可以繼續下去(《誰來晚餐》的網址 http://www.pts.org.tw /~web01/Dinner2/)。

註一:「品位」用得真好,暴發戶通常不懂什麼叫「味」,只知道什麼叫「位」。

2009/04/29

三萬女﹣港女災難的深層意義


當台灣媒體在追童顏巨乳的新聞的同時,香港的媒體也在追一個女的新聞,她是三萬女。

誰是三萬女呢?香港的電視台前一陣子做了個一連兩輯的紀錄片,叫「港男.講女」,目的是要探討香港近年來日漸惡化的兩性關係。其中一名受訪者自稱大學英文系畢業兩年,當補習班導師,月入三萬(港幣)。她說不是她看不起港男,是根本沒有男朋友可以跟得上她的收入。而且她還繼續進修碩士,讓自己與時俱進。她跟她的女性朋友們都認為,香港是個以服務金融業為主的社會,溝通能力尤為重要。而女性在語言溝通能力方面遠勝港男,隨著在職場中的差異愈來愈大,沒辦法不「嫌棄」他們。當然媒體就開始去追這個女的到底是不是跟她說的一樣的厲害。

其實香港兩性關係緊張也不是一天的事了。在google 找尋「港女」,你會發現有無數個網站都在討論這件事。甚至有好幾個網站是專門「數臭」港女的。在記錄片裡各有各的說法。港女認為現在自己經濟自主,不用靠人,香港男生又無聊又不體面,所以是港男不爭氣。對於港男說她們花太多錢打扮自己,買名牌;她們的回答是要提高自己的「競爭力」。提高自己競爭力的原因有二:年輕的就是把自己打扮漂亮後讓男朋友帶出去有面子。熟女的說法是「北方佳麗」樣貌、身材好,不自我提升就會輸人;所以錢都花在塑身豐胸上。

對港男來說,港女太物質主義,只喜歡有錢的男人。而且平時就要男女平等,付帳的時候又要有男仕風度,所有便宜都被佔光。不只如此,港女現在跟上海「作女」一樣,「作」(難搞)得很。記錄片中提到,跟女朋友出去吃飯:

男:你想吃什麼?
女:隨便,你決定。
男:吃泰國菜好嗎?
女:我不吃辣!
男:吃火鍋?
女:會上火!
男:吃牛排怎樣?
女:我不吃牛!你知道的。
男:那吃素吧?
女:沒新意!
男:那你想吃什麼?
女:隨便,你決定。

既然在香港這麼吃不開,而北方的「佳麗」又溫柔體貼,就北上發展啦。結果又被港女罵。

紀錄片不足之處是把香港的電車男跟三萬女來作比較。雖說反差很大,其實是沒有必要的。香港兩性關係的緊張已經是街知巷聞了,不用增加反差以吸引眼球。更可惜的是,紀錄片裡沒有討論到兩性關係緊張的深層原因。

這些所謂的女性經濟獨立,男女社會地位倒轉都只是表面的原因,我認為深層的原因之一是香港的價值觀太單一。香港地小人多,無線的電視台又只有兩個,資訊流通非常快而且集中。一個新的價值觀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傳遍香港甚至被接受。就以名牌為例,當電視媒體播送某名媛提著最新款名牌包出現時,第二天辦公室裡討論的對像就是那個包,不懂或不知道的人就會有落伍或被批評為「唔埋堆」(不是我這一群)。因為地方的擁擠,同儕壓力變得很大,不懂的人要趕快跟上以免被疏離。

同樣的狀況也發生在港男身上。所以,當整個香港的價值觀只在乎你的經濟地位時,兩性關係或擇偶就只看這單一的條件。沒有經濟地位的男人就找不到伴侶,又以為經濟地位是全部,只好向經濟地位差的一方發展;這就給女方詬病。而女方又以經濟地位能否跟自己匹配為標準,自然會被責之以物質。 

經濟成為香港唯一的價值觀並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但沒有人會去改變它。回歸前,殖民地政府為了好管理,把經濟、民生當主流甚至唯一價值是有必要的;這樣才不會有人去想國家、民族認同問題。回歸以後,中共以革命建國,最怕別人搞革命,所以這六百萬人每天只想怎樣去賺錢、怎樣吃喝玩樂也是最好管理的。所以無論回歸前回歸後,經濟當作主流、唯一的價值對前後兩個管理者來說都是好事,可惜卻誤了香港人的婚姻。

后記:推薦大家看一下這部紀錄片,在網上很容易找到。遍尋不見者請舉手。

2009/04/12

國史大綱、童顏巨乳和政治正確


看到題目一定很奇怪,為何國史大綱跟童顏巨乳和政治正確會扯上關係?請大家聽我道來。

最近上清大張元老師的中國古代史,順便看一下買回來很久沒翻的國史大綱。錢穆先生學富五車,寫書多用文言,真難倒我這個文盲。費盡力氣看完後頓覺功力大增。不過,讓人耿耿於懷的是錢先生好像有點大漢族主義。只要提到外族,多以貶義詞形容。讓我舉幾個例:東晋時期,北方為五胡所統治,錢先生說:「諸胡中匈奴得漢化最早,...,故匈奴最先起。」「鮮卑感受漢化最深,...,命運較長,滅亡最後。」「諸胡雖染漢化,然蠻性驟難消除。」講到元朝時,「故元之諸帝,多不習漢文,甚至所用官吏,有一省之大無人通文墨者。」(有沒有讓你有些聯想)「蒙古人的統治,在大體上說來,頗有一些像古代貴族封建的意味。只是春秋時代的貴族階級,自身有一種珍貴的文化修養,而蒙古人無之。他們在武力的鎮壓與財富的攫佔外,缺少一種精神生活的陶冶。」對也算是一盛的清朝,他也沒有好話:「太宗則改用懷柔政策。對漢奸尤刻意利用。」「而清廷雖因勢乘便,以一時的兵力,攫奪到中國全國的疆土,亦不能不顧忌到社會上文化的和平勢力。」國史大綱成書民國廿八年,已經是推翻了清朝的時代,不是要五族共和嗎?滿族人也是中國人啊,為什麼還這麼的政治不正確呢?

回到張元老師的課,上五胡亂華時,老師跟我們簡介了匈奴、鮮卑、羌、氐、羯。然後問大家覺得那一族文化最高,可能他覺得這樣很不政治正確,馬上改口問那一族最容易跟漢族溶合。張老師讀書時也侍奉過錢先生,可能受到他的大漢思想熏陶;經過這幾年每天電視媒體的政治正確洗禮,老師反應也挺快的。

從讀大學開始,台灣就彌漫著一股政治正確的風氣。剛進去時就開始女性主義,後來就要把history改成herstory。為了政治正確,chairman要改成 chairperson、不能叫山地人要叫原住民、不能歧視不會說國語的人等。那時候只有一個疑問,為什麼我不能歧視不會說國語的人,別人卻歧視我不會說閩南語呢?不過,這還不是大問題。

最近有兩個廣告,分別是瑤瑤跟舒舒拍的電玩廣告,引起大家的關注。這兩個廣告女主角都是所謂的童顏巨乳,在廣告中穿得少做出幼稚的行為來吸引觀眾。雖然我個人不覺得有什麼色情可言,但NCC及北市議員就非得要廣告商修改及撤除不可。公視新聞為了做平衡報導,訪問了市議員、勵馨基金會的代表、社運團體代表及其中一個女主角。市議員的嘴臉大家看很多,不用多說。勵馨基金會的代表也跟市議員一樣,以物化女性為主題,強調這個是不好的榜樣。可是社運團體的代表(也是女發言人)就覺得這沒有關係,這種廣告又沒有色情成份,如果女主角沒有受迫去拍的話,希望大家可以以開放的心胸去看這件事。最後是女主角,她說拍廣告時並沒有受到壓迫或感覺不舒服。四位女性,對這件事情有不一樣的看法,而且影響到的是一個面對廣大觀眾廣告的生死。你們覺得呢?

如果這個問題對你來說太難的話,我們找個容易一點的(跟做物理一樣,先找個極端例子)。我們來看看娼妓要不要合法化?你可以用政治正確的方式來回答我嗎?同樣用女性主義的觀點就已經會有兩組相反的答案。反方:物化女性。最近這個詞很紅火,大家也容易理解。正方:女性身體自主,既然是我的身體,我要怎樣做就怎樣做。男人可以出賣身體(苦力)為什麼女的不可以?大家看看每次跟公娼有關的討論出來談的都是女性(男性出來馬上變炮灰),但還是各執一詞,根本沒有一個「正確」的說法。連這種極端的問題都沒有正解,更何況是一個跟本沒有違法的廣告呢?

其實所謂的政治正確不過是大家的意識形態,當社會的意識形態向東,那東就是政治正確;改天向西的話記得轉軚快點就沒事啦!

2009/03/18

不要怪他們啦!(下)﹣資本主義


除了經濟學家外,也有很多人怪罪資本主義,讓人們變得貪婪,亂搞 derivatives、financial engineering,把大家搞死了。在日本,最近最hito的漫畫就是馬克思的資本論。好像回到過去要把資本主義吊起來打一樣。但其實我們真的了解資本主義是啥嗎?資本主義真的是罪大惡極嗎?在這篇文章裡,讓我們把大家最常談論的共產主義、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作個簡單、直觀的定義(法西斯、納粹主義已經沒人有興趣了吧),然後看看什麼是資本主義精神。最後我們會發現這次金融危機其實跟資本主義本身沒有關係。

資本主義跟其他的主義很不一樣,其他主義都是有人定義好了才去實行的。即是說,有人看到社會上有問題沒法解決,就想些新的辦法出來;通常這些都是哲學家,把這些方法叫什麼主義的。說服了別人一起執行,以現代社會來說就是組個黨,把這個想法發揚光大。但資本主義是唯一的例外,它是自然發展出來的。第一個系統的描述它的運作就是“國富論 ”,那時候並沒有給任何名字,只說是經濟學。第一個為它取名的就是馬克思,在“資本論”裡討論其歷史及它的未來,當然是用唯物史觀。所以大陸以前叫我們學的那種從供需出發的經濟學做「資本主義經濟學」或「西方經濟學」註1;害我以前去大陸買經濟學課本都找錯地方。

這樣說還是很空泛,到底有沒有直觀一點的解譯呢?有的,以日常生產跟消費活動而言,我們可以這樣來定義:共產主義就是生產跟消費都歸政府管。社會主義就是生產你自己管,消費政府管。資本主義就是生產消費都是自己管。

共產中國開國之初是真共產,學生畢業政府分配工作。怎樣分?計劃經濟嘛,政府說那裡缺人就那裡。雖然沒什麼收入(做也三十六、不做也三十六),不過政府養你一輩子。就跟溫爺爺震後跟那個小妹妹說的一樣,國家管你吃管你住管你讀書,不用擔心。幸好他沒說是黨...

社會主義就看現在歐洲,工作自己找。賺來的錢政府抽了一大筆,讓你沒得花。錢去了政府那幹嘛?政府幫你“存著”,當你失業時政府養你,當你老時政府照顧你。資本主義就很容易理解了,就是工作自己找,賺錢政府也留給你自己花,不過老了自己要想辦法。像殖民地時代的香港就是這樣,小政府主義,政府花不了多少錢,抽稅幹嘛,政府沒錢,也做不了什麼事。這些制度當然各有優缺點,資本主義就告訴你必須為自己所有的選擇負責。讀書時不好好讀,找不到好工作?沒人幫得了你。年青時把工作賺來的錢都花光,老的時候沒得吃也沒人幫得了你。

每一種主義都要有一種精神才可以讓它存在下去。共產主義的精神大家都知道就是「各盡所能、各取所需」。共產主義之所以失敗重主要原因是因為忘了人類不是每一個都大公無私。當組織內有人不盡所能又多取時,這就失效了。

什麼是資本主義精神呢?

社會學之父有三位:涂爾幹(Emile Durkheim)、馬克思(Karl Marx)、韋伯(Max Weber)。他們對社會學影響最深的作品分別是:“社會分工論”、“1844哲學經濟學手稿”、“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台灣社會學的研究一直受壓迫,所以熟悉社會學的人不多,很多人把社會學跟社會福利工作搞混,一直到解嚴後才開始發展,原因如附註2。對我是好事,對台灣則是壞事。)讓我們來看看韋伯在“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中怎樣解釋資本主義精神的由來。

韋伯發現,十九世紀末時新教徒比其他教徒有錢,而且以一個叫卡爾文的宗派(Calvinism)為最。他研究後發現,原來這個宗派的教義跟別的不一樣。天主教當然是以苦行為其精神,必須要排開俗務來侍奉上帝。其他宗派可能沒有這樣過火,但也是把主的事情看得比俗世的來得重要。但這個卡爾文宗很特別,他們相信“不是”信耶穌就可以得永生。誰可以上天堂在大家生下來之前就已經被上帝決定好了(預定論)。那怎麼辦呢?怎麼可以知道自己是不是被挑選的那個呢?除了傳統的德行、操守外,卡爾文宗還要求在俗世事務上的成功,亦即個人的生意上的成功。這裡指的生意不是單指商業,務農、補鞋、乞討都算。那什麼叫成功呢?當然就是看賺到多少錢啦。這個就是當時的新教倫理。

既然在工作上成功與否決定了是不是那個被上帝挑選的,他們變得斤斤計較、兢兢業業,理性化就此出現。還記得無米樂裡面的崑濱伯嗎?為什麼他比其他幾個阿伯種田種得好?他把每年什麼時候施肥、什麼時候下農藥、什麼時候做過什麼跟收成做一個詳細的記錄;用這些經驗幫助他下一造收成更好。他雖然沒讀過什麼書,沒受過科學訓練,但為了多收成一些他其實已經用上了科學方法。這不就是理性化的過程嗎?韋伯一百年前就說過了。

不只如此,本來賺了錢就該用來花,用來炫燿。為了要賺更多的錢,他們把錢省下來繼續投資,擴大事業;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延後消費。他們默默耕云、埋頭苦幹只為了証明自己是神的選擇。這種理性化、兢兢業業、賺錢不為享受的行為就是資本主義精神。

聽完韋伯講資本主義精神後,有沒有一個人在你的腦海中浮現呢?沒錯,他就是巴菲特(Warren Edward Buffett)。他每天一大早起來就工作、日復日、年復年;生活儉僕,年薪十萬美金,住在已經住了五十年的屋子,車子也不知開了多少年。巴菲特就是資本主義精神的典型。其實在知道巴菲特之前我就認識一個有著資本主義精神的人,就是我剛入行時的部門經理。他每天很早就到,晚上回去吃個飯又回來繼續工作,身上沒有半件名牌,手錶是看得出有些年月的CASIO跳字錶。每天晚上離開辦公室時看到他腰背挺直的在寫報告我就想到韋伯。

現在我們遇到的並不是資本主義的問題,而是資本主義精神的崩落。這些舉頭三尺並沒有神明的貪婪CEO們,有那一位知道什麼是資本主義精神的!

附註:

1. 很多年前飛上海,那時候還沒有浦東機場。過關時看我反動份子的尊容,叫到一旁去,被兩個關員圍住搜行李。除了水果週刊外,還給她們搜出一本張五常的經濟學,一副幸災樂禍的說這是精神污染書刊,要沒收。我馬上大罵:「你們有沒有讀過書啊?這叫經濟學!」其中比較老的大嬸說:「什麼叫經濟學?這不能帶進去!」另一位可能要証明她有讀過書,就拿起來翻。然後轉過去跟大嬸說:「這本可以啦。」就還給我讓我走。不過,還是損失了幾本準備送人的水果週刊。

2. 我進去唸大學的時候台灣剛好有韋伯熱,連報紙副刊都在講。中國通史老師帶我們讀“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從此改變我的一生。既然韋伯是社會學之父,為什麼台灣要到九十年代才講韋伯呢?或者這樣問好了,為什麼社會學這麼晚才在台灣發展呢?原因是台灣的白色恐佈。社會學之父其中一個是馬克思不用說,韋伯的全名中文翻譯剛好叫馬克思.韋伯。那就慘了,雖然一個是名一個是姓,而且拼法也不一樣;搞censorship 的人有誰讀過書的,看到馬克思三個字就禁了。一直到解嚴。

2009/03/17

不要怪他們啦!(上)﹣經濟學家


最近經濟危機,很多人都怪經濟學家亂搞,不知道每年頒諾貝爾經濟學獎幹嘛!其實我們錯怪經濟學家了。

台灣的經濟是以工業跟“高科技業”為主,學校裡學生學的又以理工為主,通識課只是聊備一格,學生又偏要找好過的學分來修,經濟學絕對不是他們的那杯茶。出來社會以後,又忙著工作,週末打麻將的時間絕對比看書來得多。跟金錢有關的最多就是這裡那裡投資一下,又那會知道什麼是經濟學呢?這就等於每天看電視裡的政論節目,看多了以為懂得政治學一樣,貽笑大方。李傲講過一句話讓我印象很深,他罵那些罵蔣介石的人不夠資格,因為他們都沒看過蔣介石的書;只有他有資格罵,因為他全都看完了。

經濟學其實跟心理學、社會學一樣,都是描述人類行為的科學。心理學是描述個人自身的行為;社會學是描述人跟社會的關係;經濟學則描述人的選擇行為。如果還不是很清楚的話我們可以用自然科學來做一個比擬。物理學是用來描述物體的行為,例如描述一個球放在無磨擦力的斜面上,受到萬有引力的影響怎樣運動。而經濟學的類比就是一個人看到水價降了,在其它條件不變的狀況下會多用多少的水。就這麼簡單,而經濟學的能耐也只到這。 

其實我們可以簡單的把學問分成下面四類,前三類我稱為Primary Knowledge,第四種稱為Secondary Knowledge。

第一類是自然科學,當然就是物理、化學、地理、生物等。描述自然的運作。

第二類是行為科學(或社會科學),經濟學、心理學、社會學、歷史學、人類學、政治學等。描述人類的行為。

第三類是人文學科,文學(各種語言)、數學、哲學等。為什麼數學要跟文學哲學放在一起呢?因為這些都是工具。文學就是自然語言,是研究社會科學的語言;數學則是自然科學所用的語言。

第四類我稱之為應用學科。是所有基於前三類學問所衍生出來的學問,包括電機、醫學、管理、法律、金融等。這些學問常常都須要使用超過一種Primary Knowledge。但由於這些學問可以直接服務人類,所以通曉Secondary Knowledge的人都會被稱專業人仕。

所謂的通識,就是在四個類別裡面都有所涉獵。不同的學問類別用不同的思考模式,通識就表示能掌握不只一種模式。我這裡所說的涉獵是指讀一些經典,而不是看別人介紹的二手東西。因為經典通常是學問的開山鼻祖,裡面充滿著作者在思考這個學問時的思路反覆。他領著你不斷的反思這門學問的合理及重要性,就等於跟著他去冒險一樣。當然,一個好老師領著你去讀是很重要的;導讀不只可以讓你更快進入作者的思想核心,還可以在作者反反覆覆時不致讓你走火入魔。想當年讀量子力學怎麼讀都讀不通,把Dirac的1930年經典“Principles of Quantum Mechanics”拿出來苦讀。這書前半部都是文字,是他思考時的輾轉反側,讀得有點煩,但還是耐著性子讀。因為已經有點概念,愈看愈順,直到有天凌晨三點,看完了某一章,終於打通了任督二脈,大喊Eureka!把整層宿舍吵醒。從此,對某門學問有興趣時,除了看點二手東西作導讀外,一定要讀懂經典才算了解。你讀過經典嗎?沒有?What a pity!

那經濟學的經典是什麼?以可讀性來說首選當然是國富論。國富論非常有啟發性,要花很多時間反覆思索,而且得到的不只是經濟學的知識。當然不是說從來沒看過經濟學一下子就跑去看國富論,會走火入魔。坊間如四人幫之類經濟學課本可以作為入門的。如果要普及一點當然是張五常先生的文章,可以從“賣桔者言”開始看起;看看經濟學家怎樣做實驗驗証自己的想法。一直可以看到“憑欄集”講芝加哥學派各經濟學家的工作。

講了這麼久,應該明白現在的經濟問題是金融問題,是Secondary Knowledge出問題。怪經濟學家幹嘛?你車子壞掉會跑去怪愛因斯坦嗎?

2009/03/11

南美 ﹣打翻調色盤的歐洲


到過南美嗎?看過南美的照片嗎?聽過別人說南美嗎?在南美,我看到很多歐洲式的建築物,吃到很多歐洲的食物,當然是以前殖民地的時候把infrastructure都留了下來。就以巴西為例,學弟說,跟葡萄牙一樣,簡單的說就是分身;在葡萄牙旅行就跟在巴西旅行一樣的自在。雖然沒去過葡萄牙,我相信學弟。

更特別的是,這裡各種顏色的人都有。而且,無論富或貧,都不分顏色。好奇的問這裡是不是沒有種族問題,回答是肯定的。他說巴西是個移民國家,所以沒有種族問題。的確,沒有聽說過南美洲有種族問題的。不過,他的回答快了一點,不是每個移民國家都沒有種族問題。美國到今天才有黑人當總統,秘魯早就有日本人總統了。南美洲在種族問題上走快了不知多少步。其實說走快了多少步並不恰當,其實是走快了一千多年。西班牙跟葡萄牙不是在十五世紀末才殖民南美嗎?為什麼說一千多年呢?這要從一個很早又很遠的故事說起。

公元八世紀,中東發生了伊斯蘭地區的第一個革命事件。Abul-Abbas率領革命軍把烏邁耶朝(Umayyads)推翻,成立了阿拔斯哈利發朝(Abbasids)。歷史書到這裡都會把注意力轉往阿拔斯哈利發朝,開始合理化這個革命,然後開始描述中東在阿拔斯哈利發朝統治下的發展。誰會去關心失敗者的下場呢?就等於誰會關心宋朝最後一個皇帝趙昺竟然是死在香港一樣。

我要說的故事其實是從阿拔斯屠殺烏邁耶的遺族開始。阿拔斯為了要趕盡殺絕,派人追殺整個烏邁耶家族。烏邁耶的王子Abd al-Rahman當時只有十多歲。為了躲過追殺,隨從們帶著他逃難。由伊朗出發經過埃及、北非、穿越直布羅陀。最後在西班牙的哥多華(又譯科爾多瓦,Córdoba)落腳,重新建立他的王朝,這個地區的阿拉伯語名字就叫做al-Andalus(大家所熟知的安塔露西亞)。

這個重建的烏邁耶朝非常開明,以不管黑貓還是白貓的方式起用大量的當地人(猶太人跟基督教徒)。當時猶太人最高當到宰相,而且是非常好的宰相。Abd al-Rahman去世前安塔露西亞已經不只是繁榮,還是個基督教、伊斯蘭教、猶太教三教並存而且和平共處的地方。烏邁耶的領土在全盛時期包括了整個Iberian Peninsula(伊比利半島:西班牙、葡萄牙)、北非,影響力遠至波爾多。除了在地域的擴張外,文化上他把所有的拉丁文、希伯來文典籍全部翻譯成阿拉伯語,加上本來從中東帶來的波斯典籍,是當時最文明、文化最鼎盛的地方。那時候任何人要做學問的話,通曉阿拉伯語是首要的。阿拉伯語流行到什麼程度呢?在九世紀中期有個基督教人仕叫保羅(Paul Alvarus)看不下去了,他寫道:“All talented young Christians read and study with enthusiasm the Arab books; they gather immense libraries at great expense; they despise the Christian literature as unworthy of attention. They have forgotten their own language. For every one who can write a letter in Latin to a friend, there are a thousand who can express themselves in Arabic with elegance, and write better poems in this language than the Arabs themselves.” 大意就是所有的年青基督徒都去學阿拉伯語,搞到自己的語言都忘了,能寫封拉丁文信可能是千中其一。反正他就是吃醋了。

這個榮景維持了好幾百年,烏邁耶朝在公元十一世紀開始內亂,搬來搬去,又被北方人打,最後在十五世紀末結束。伊斯蘭的朝代結束了,留下的是好幾百年的多元民族、文化、文明混血的洗禮;留下的是對異族的習慣、思想的包容跟相互學習。看過那邊的教堂嗎?特別是在安塔露西亞週邊,有沒有發現教堂都有圓頂而且用上了伊斯蘭特有的馬賽克(Mosaic)?他們把這一套帶到南美去了。我一開始看到Titicaca湖邊小鎮竟然有著個洋蔥頭馬賽克大教堂真的嚇一跳,怎麼沒聽說伊斯蘭跑這麼遠來到南美,後來一想就不奇怪了。所以,被他們殖民怎會有種族問題呢?

同時被殖民的還有北美洲。那邊就不一樣了,殖民的是WASP(White Anglo-Saxon Protestant)跟德國人。他們的歷史裡從來沒有跟異族和平共處的經驗,有的只是單純的殖民統治。時至今日,兩國人種的比例:巴西有 53.7% 的白人,38.5%的黑白混血,黑人有6.2%。美國有80%的白人,12.85%的黑人,黑白混血少到沒有數據。

有歐洲的建築、語言、infrastructure,加上五顏六色的人,不就是個打翻了調色盤的歐洲嗎?


附:對中東或伊斯蘭教歷史感興趣又不知從何入手者可以參閱Bernard Lewis 的中東,該書中文版由鄭之書翻譯。譯者在倫敦亞非學院取得博士,翻譯水準甚高。關於Umayyads在al-Andalus的故事,可以參閱María Rosa Menocal的The Ornament of the World。這書是妹妹送的,一直放在書架上沒看,幸好這書解了謎團,要謝謝她。

2009/02/24

巴西﹣金磚四國之首


說起巴西,第一個讓你聯想到的是什麼?剛開始的嘉年華?森巴舞?比基尼熱情拉丁女郎?熱帶雨林?我的第一印象則是金磚四國。

南美第一站聖保羅(São Paulo)是巴西的金融中心,而住在學弟的家就位於Av. Paulista邊上。Av. Paulista的地位相當於香港的干諾道中、上海的世紀大道(台灣沒有金融業,無可比擬),滿街都是西裝畢挺、有著獵人眼神的banker。不過比較誇張的是,為了不用塞車及擠地鐵,這些獵人們上下班的交通工具是直升機。一大早轟隆轟隆的,害我每天想睡晚點都不成。在全南美洲最賺錢的的一條街上班,沒有理由要低調。


作為被西班牙語包圍著的唯一一個葡語國家,巴西一點都不害怕。她有最大的地、最多的自然資源,農作物礦產無數。隨著這幾年世界各國的目光都放在礦產及自然資源,巴西自然成為搶手貨。不只匯率這四年來狂升了超過30%,就以2008年為例,他們的人均GDP已到了一萬美元的水平,而且還以每年5.2%增長。怕了沒?可惜,光輝的背後總是充滿著淚水...

在每年5.2%成長的背後是5.8%的通貨膨脹(消費性物品)跟8%的失業率。這表示不管收入增加有多快,還是追不上物價的上漲,真的是每下愈況。而且百分之八的失業率,對社會來說是個很大壓力。這種不穩定,不只影響到巴西人民,還會傷害到我們這些遊客。以前看電影,中央車站、低城(Lower City)就已經對巴西治安的印象不好。出發之前,被Lonelyplanet洋洋灑灑超過一打的警告跟一個專門的章節討論scams and robbing techniques嚇到。去到聖保羅,還被學弟及他在那的學長恐嚇;他來自里約,他說到里約玩一定要非常注意。不只不能帶包、相機出去,會被搶,連手錶也不要帶,免得手被砍下來。

被LP跟在地人一嚇,很緊張,害我到里約後都不敢多拿相機出來拍。那邊能玩的地方很少,糖麵包山、耶穌像、兩個海灘、市中心跟當代美術館,約兩天就玩完。不過愈玩就覺得愈安全,根本不像他們說得那麼危險。看到很多剛到步的遊客跟我開始一樣的緊張兮兮,都覺得好笑。最後一晚吃晚餐時遇到一個在美國唸過書的里約女生,她能講流利的英語。我跟她complain書上跟每個人都說里約很危險,為什麼我不覺得。她說危險是有的,不過不在我會去的地方,她說周邊(還是在里約市內)有很多貧民區(favelas),那裡是很危險的,連她也不敢去那些地方。離開里約的那一天坐巴士到長途車總站,途中經過favelas,衣衫襤褸的路人眼睛直瞪瞪的往巴士裡看,真的是毛骨悚然。不過,也不能因為我沒出事就掉以輕心。上週四,嘉年華會的前一天,有兩個青年旅舍被手持刀、槍、手榴彈的搶犯搶劫,共有四十七個backpacker被搶。天啊!什麼地方?

手上沒有巴西貧富差距的數據,沒辦法推測社會問題有多嚴重。不過,在貧富差距很大的大陸都不會有地方我們不敢去就知道肯定嚴重多了。這些問題在一個社會還在強勁發展時不會顯現出來。一但經濟開始不景氣,社會問題就會像地雷一樣一個一個的爆開。就跟巴菲特說過的一樣,潮退才知道誰沒穿泳褲。

(附圖為Av. Paulista)

2009/02/12

食在荷蘭


Joy 嫂說,荷蘭人有兩樣東西不夠好。一是食物,一是穿著。我到的時候是冬天,每個人都穿得跟粽子一樣,看不出來會不會穿,但食物可就騙不得人。

有幸Joy帶我去看風車屋那天遇上一台灣來的旅行團,就跟他們一起去吃荷蘭風味餐。前菜,沙拉(沙律)跟湯,味道一般。主菜來了,是一塊很孤單的烤龍脷柳。為什麼說孤單呢?因為該條被烤得外皮焦焦脆脆,裡面白白滑滑的龍脷柳很孤單的躺在白色的碟子上,旁邊沒有任何伴碟或配菜。雖然肉質過得去,但賣相真差。吃完這道孤單的烤龍脷柳後,再來杯冰淇淋就結束了。就這麼簡單!我們去這個餐廳可不是專做遊客生意的地方,裡面是人山人海的本地人。所以荷蘭食物乏善可陳好像是真的。但大家有否想過為什麼這樣一個高度發展的國家食物還會這麼糟呢?其實這是有跡可循的。

以吃聞名於世的國家全都在歐洲大陸跟中國大陸,其他新大陸,像美洲、非洲、澳洲等跟美食是沾不上邊的。所謂富不過三代不懂吃穿,文明愈久愈可能出現美食,這很容易理解。歐洲大陸中有名的美食國家:首選法國、意大利;再來是西班牙、葡萄牙、希臘。數不出這幾個。剩下的國家雖然也富不知多少代了,但也沒有人認為會跟美食扯上關係:像德國,只有啤酒跟肉腸烤豬腳;瑞士只有巧克力;英國東西難吃是出名的,只有炸魚薯條。全部都搬不上檯面。吃,不容易啊。這些美食國家相互間有什麼關係?我指的當然不是意大利跟法國互相看不起對方食物的關係。請大家打開地圖看,這些國家都在歐洲的南邊。

回頭再看看中國。中國有八大菜系,分別是:粵、閩、川、湘、浙、蘇、徽、魯。這些省份分別有四個在長江以南(粵、閩、湘、浙),三個在長江流域(川、蘇、徽),一個在黃河口(魯)。可見大部份以吃為名的地方都在南方。

無論歐洲或中國,南方地區氣候適合農作物生長,食材就已經佔了優勢。清代才子袁枚在在他的「隨園食單」第一單「須知單」裡面的第一條「先天須知」中有云:「凡物各有先天,如人各有資稟。人性下愚,雖孔、孟教之,元益也;物性不良,雖易牙烹之,亦元味也。」在南方,食材新鮮種類多,不需要太多的烹調手法都可以弄成佳餚。北方天寒地凍,雖人傑但地不靈。食材有限是這些地區的天缺,米其林大廚也無能為力啊!

2009/02/09

我媽說:不要普選!


回家過年,電視播放RTHK的新春拜年節目。找來政壇老中青三代立法局議員;從李鵬飛、李柱銘、長毛、到年青的我都不知道是誰。當中有個退休公務員(當然是高官),說希望普選,而且愈快愈好。他以前是公務員,立場不同,現在代表自己,表現十分大方。

我媽看了說:「我不要普選!」問其由;她說:「萬一選出個像阿扁出來怎麼辦?那不是很慘嗎?」

聽到後真的既高興又驚訝。高興是我又有文章可以寫了,驚訝是中共不過回收了香港十年出頭,沒想到反智教育做得相當透徹,連七十老人都不放過。

讓我們先來一堂政治學ABC。

不 要以為填飽肚子比較重要,政治學不關你的事。政治就是「眾人的事」的意思,只要有兩個人以上就需要溝通跟妥協,這就是政治。政治學ABC告訴我們繳稅是我 們的義務,繳稅後讓政府服務是我們的權利。這個關係就等於你是老闆,公務員是你的員工。在英語系國家誰是老闆誰是僕人大家分得很清楚,因為公務員就是 civil servant。Civil,公民也;servant,僕人也。中國人因為天子叫慣,奴性改不了。我們再來複習一次:你繳稅(付薪水)給政府(你的員工) 工作;做不好,換一個。了解後我們就要進入政治學DEF。

員工總是想偷懶,所以我們要好好監督他們。因為老闆(股東)很多(全部人民都 是),你一言我一語很麻煩,所以由董事會(立法會/院)幫我們監督,這叫代議政治。台灣是唯一華人社會裡實現雙普選的,亦即,行政首長(總統、CEO)跟 立法議員(委員)都是一人一票選出來的。行政首長當選後組內閣施政(為人民服務),由立法會監督。很簡單吧!

我媽的argument是這樣的:因為老闆們可能會選錯,跟台灣人一樣選了一個會貪污的總統,所以她寧願給中國政府幫她挑。我們來看看她的想法有什麼問題。

第 一,老闆們可能會選錯CEO。我媽是對的,最近BOA不是向前美林的CEO開刀嗎?就算是美林這麼大的企業也會選錯人,我們也會啊。但是不是因為我們有可 能選錯人就不選呢?中共中央不就九個人嗎?九個遠在北京的人選出來會比六百萬在地人選出來的好嗎?絕對不會!而且,就算選錯了,也要為算錯負責,不就四年 而已,四年之後再選過不就好了。

第二,阿扁現在還沒定罪,他還是innocent的。就算主觀上認定他不好,那也不能磨滅他九年前打敗國 民黨的功勞。九年前的選舉讓台灣人知道他們手中的一票是有用的,是可以選出一個他們喜歡的人。五年前的選舉讓台灣人知道他們的一票是很珍貴的,要小心的選 擇。當老闆嘛,沒當過誰也不知道選錯CEO是很大的事,錯過就知道啦,總不能一直都在溫室裡。

而香港人呢?就是在溫室裡待習慣,以前英國 人幫他們管好好的,只要賺錢就好。現在換CEO了,還以為是老樣子。結果老董一任驚醒夢中人,才發現少看一下都會出亂子,所以香港人就開始吵要普選啦。阿 扁的事情幫了中共一把,沒日沒夜的幫香港跟大陸人洗腦,告訴他們自己選就會選出這種人出來。有點像每天在你面前放鬼片,結果你真的變成怕鬼一樣。

荒謬的是,現在是你的員工每天在嚇你,說你是大笨蛋,不要亂換員工,不然會死得很慘。而當老闆的我媽也就相信。十分反智!不過,反智一直都是中共的强項,沒人比它厲害。我在這裡只能吐吐苦水,等著我的blog被中共廿萬網路警察block。

P.S. 中共幫我們選的特首真的很遜,Donald日前說延後普選是因為最近經濟不好。藉口也不會找個好一點的,笨!不能怪香港人吵著要普選。

2009/02/04

木屐鞋匠

在荷蘭,Joy帶我去看風車村,順便去看做木屐。風車、木屐都是荷蘭的特產,當然要看啦!木屐大家都看過,但到底怎麼做卻不知道。風車村裡就有人在live 做木屐,一邊做一邊解釋。鞋匠做得粗糙(不是做得差,而是木屐本身就是很粗的鞋,不好穿),但解釋得詳細。讓人驚訝的是,鞋匠是用中文來解釋的。


到過外國熱門景點的人都知道,賣票時如果有簡介附上的話,以前一定會被問“Japanese?”。因為他們準備的簡介唯一的亞洲語言就是日語。近五年則會被問“Japan or Korea?”。最近就連中文都有了,不過是簡體版。


鞋匠的中文絶對不是為了台灣人而設。台灣才芝麻這麼大,沒必要勞煩鞋匠學中文。那肯定是為了中國十四億人。顯然他們消費力驚人。


前一陣子朋友歐洲回來都會說現在大陸人很有錢,都出去玩了;而且把壞習慣都帶出去。看到 他們必須躲遠一點免得被誤認為一伙。我一直都不相信。不是不相信他們行為差,而是不相信他們像大家說的這麼有錢。起碼我所認識的內地朋友已經算是中產了, 但生活壓力大得沒錢沒閒出去玩。不過這次經過荷蘭真的讓我大吃一驚。

日本與韓國的狀況是很容易理解,GDP增加,國民有錢了,出去看看了解被人是怎樣生活是最理所當然的事。所以發展中國家,生活剛變好的人都是去歐美等國,目的是觀摩。已發展國家的人出去玩目的是探險,找㝷跟自己的不同。中國雖然GDP增加了,但人均所得還是很低的。唯一能解釋他們有這麼多人可以出去玩,而且還這麼高的消費的理由就是極度的窮富差距。


其實中國一直都沒辦法真正的量化他們的貧富差距,最主要原因是很多收入是隐藏的,即所謂 的“含金量”。就以剛拿到的上海統計資料為例(註一),他們無法給出正確的前五分之一跟後五分一的收入比(這是最直接及最多使用的比較),卻告訴我們有四分之三的人收入在平均線之下。這間接表明了貧富差距的確很大。


回到台灣後同學來找我玩。單車遊正紅火,我們一起到高雄去。騎單車到旗津,晚上逛六合夜市。大陸遊客的粗魯令人側目,讓吃小吃的我們感到討厭。Sunshine學長也說在泰國進皇宮參觀,大陸團一脱鞋,大家避之為恐不及,泰國人馬上拿出消毒水噴鞋子。真不懂為何這些有錢有閒的人到別處去不是入境隨俗而是把壞習慣帶著到處走。BTW,為什麼沒遇到像我認識的那些中產階級?他們真的是沒能力出去玩的。


十四億人口,即使是小部份人富起來也很了不起。我無法告訴大家怎樣富起來才是好的典範。不過,暴發戶心態好像是必經之路。在這段時間裡,大家只好躲一躲或在額頭上貼上“非中國人”的貼紙以示區別。先跟大家預告,這段時間會很久,因為中國有十四億人。


註一:上海市民意願調研報告,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07.2008.

曾特首的老闆

年廿八香港發生了一個嚴重的交通事故,一個酒測超標的司機駕駛貨車跟計程車相撞,造成計 程車內六死。曾蔭權隨後到事故現場視察,死者家屬下跪要求特首加重酒後駕車刑罰。曾蔭權隨後發表聲明說現在的刑罰已經比以前的來得重,如果有需要會再作研 究。我覺得曾蔭權完全無視死者家屬的要求。


本來一宗交通事故特首是不應該出來的。特首等同於總統,應該處理有vision的事情。此等意外,就讓警方來做就成。特首出來表示有extra-ordinary的事情要宣佈。譬如說要在立法局推動加强酒測不過駕駛者的刑責或酒測不過導致他人死亡的刑責。他在鏡頭前的出現應該是要凝聚共識。


可惜他的表現真的太讓人失望。不只不能安撫家屬,反而推托說刑罰已有所增加。語氣像父親教訓兒子。氣得家屬跪求說:“死的不是你的親戚,是我的姪兒...給你錢,你把姪兒還給我”;“你教我們要做好這份工,我求你,你現在可以做好這份工嗎?”


我相信他的出現目的是要像溫家寶在地震後對小女孩說:“政府會照顧妳,管妳吃、管妳讀書...”,那一幕是真讓人動容的。可是曾蔭權畫虎不成反類犬,反而讓市民覺得討厭。連南華早報都受不了要把他的跟家屬的對話登出來。在企業裡待過的人都知道上場跟老闆present前都要想好怎樣被老闆剝五層皮。怎麼曾蔭權出去見老闆(市民)時沒有智囊跟他提醒?唯一的解釋就是,香港市民並不是他的老闆,他的老闆只有中央。想讓特首真正為市民做事?普選是唯一的路!

Conversation with myself

請閉起眼睛想一想,你有多久沒跟自己說話了。你可能每天都跟客戶、老闆說個不停,聽另一半喋喋不休,跟小孩嘮嘮叨叨。但是,你有多久沒跟自己好好說上話呢?難道你每天都只顧著跟別人溝通,不跟自己溝通嗎?那不是太失去自我了?可憐人,趕快找個機會,靜下來,跟自己說說話 。

獨自去旅行就是最好的方法。在La Pas 跟家母通上skype,她說看我寄回去的照片好像吃不好,她問我身體怎樣了;還叫我要聆聽身體的聲音。天啊!什麼時候我媽變這麼前衛了,連“聆聽身體的聲音”也會。不過,一個人獨自在外,每天都在聆聽自己的聲音啊。聽其他人講話又聽不懂,不聽自己的聽誰的呢?當然,她跟我說的是physically 的聲音,我在這裡說的是心理上的聲音。不過,只要你能夠靜下來好好的面對自己,自己的各種聲音都會聽得到。


無論有沒有出去旅行,無論有沒有空,找個時間靜下來跟自己說上點話吧。

2009/01/11

南美之旅-感謝

有個朋友說她的哥哥跟她抱怨出去旅行沒什麼好玩的,就是看看房子、石頭、公園跟吃東西。又有個同學,旅行就是找個hip hotel睡,找有feel的地方吃東西,看啥不重要!又有人出去玩每個地方都要跟香港比,這裡路沒香港平、買東西沒香港便宜、講的話聽不懂,怎麼每餐都吃麵?有沒有义燒飯?每次出去都一直怨,當怨婦當到國外去。有些人帶他去美術館、博物館他會問你帶他去幹什麼,因為他其實只想逛街。而逛街全世界沒有別的地方比亞洲好逛,他應該留在亞洲。LP開宗明義說得好,旅行可以導致夫妻離婚,朋友反目,因為每個人對旅行的定義不同,勉强沒幸福。

很多人出國是去追求他以為的國度,他心目中的理想國度。他在出發之前預設了一些東西,譬如說大shopping mall、古代建築等。至於說那裡的人怎麼過生活、怎麼維生、人與人之間怎樣交流、主客之間的文化差異、當地人面對文化衝突的反應等問題,因為跟他出發之前的預期無關,一概沒興趣。

所以,首先我要感謝上帝。感謝祂讓我有充足的好奇心去感受當地人的生活(食、住、行)、洞察他們行為(或更廣泛的指文化)形成的原因。有耐性的跟他們溝通、有開放的心胸包容他們跟我之間的不同。最重要的是,給我最强、最快的適應能力應付各種狀況。當然,安全的出發與回來也要感謝祂。

再來就要感謝家人,辭職不幹還鼓勵我,在旅途中替我擔心。現在跟以前不一樣,以前一去幾個月真的是音訊全無,只能寄個名信片。現在有網路,只要有網路就可以skype phone。天啊!什麼世界,一點都不剌激。

接下來是各國人民,特別是印加人。對我這個不會說Quechua 語的旅人照顧有加。雖然每一頓都是在比手劃腳之下度過,但看得出來他們都有幫我加料。

最後要感謝Joy跟Vu。Joy 在荷蘭不只帶我到處去玩,還讓我了解台灣人在當地生活的狀況及他們怎樣去面對文化的沖擊。在Vu家賴了很久,主要是打混跟改行程。LP又說得對,它說time change, schedule change, good place go bad, bad place go bankrupt。自助旅行就是不斷的改行程啦!他也帶我走遍大半個聖保羅、吃遍巴西菜(其實葡國菜)、介紹幾個在巴西唸書的學長弟給我認識。

其他還包括所有關心我的人,謝謝大家。

2009/01/10

南美之旅-濫觴

故事要從小時候開始。

小時候有個暑假看過一部日本卡通,叫“太陽之子”(台灣譯做黃金城歷險記,請不要google 它,這樣會泄露年齡)。內容描述一個小孩子去南美洲的失落印加古城找尋黃金跟自己身世的故事。因為從小就對冒險犯難的故事特感興趣,而且又在暑假放,所以每天都追著它看。記得跟我妹兩個每天早上就坐在電視前追卡通。裡面有隻黃金巨鷹,那時候就懷疑為什麼古代人就可以造出這麼高科技的東西,這隻鷹的樣子一直到現在都記得很清楚。這部卡通最近被法國人看上,要買版權來重拍,可見真的拍得很好。也難怪我念念不忘。


三年前,被派到上海工作。喜歡運動的我當然要找最大的運動用品店來逛。就跑去了廸卡濃(Decathlon)這是個法國的運動用品大賣場,在大陸各地都有分店。想像過一個家樂褔這麼大的運動用品店嗎?很難吧!廸卡濃在台中也有分店,不過面積沒很比。廸卡濃除了賣別的品牌外也有很多自有的牌子。它的登山用品品牌叫“Quechua”。因為特愛登山的原故,世界上知名的登山用品品牌都用過,沒用過也都知道;當然也包括法國的。但Quechua不只沒聽過,短短七個字母組成的字有四個是母音,連怎麼唸都不知道。


遇到不知道的事情你會怎麼做,google它!感謝googlewikipedia,讓我知道Quechua是一種印加的語言。當我知道連這麼會爬山的法國人(英、法、意都各自有不同的爬山技術,而且都非常自豪)都以印加族為品牌名,那的確是個神秘的地方。


神秘的地方當然要去一下啦!碰巧又想放個悠長假期,一拍即合,就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