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8/31

失去的光輝


想想看,有天你到北京故宮,門口的介紹說根據馬可波羅遊記,這裡以前是中國皇帝住的地方,辦過什麼慶典。你會怎麼想?如果你去到天安門廣場,外面的介紹卻是引用史景遷(Jonathan D. Spence)的《追尋現代中國》對六四的描述。你又有何感受?我會說:「老子沒有歷史嗎?幹嘛要聽你們老外!」很沒面子對嗎?我不是老外,或許他們覺得無所謂。

最近走訪了吳哥窟。大城裡有座空中宮殿。外頭入口處的介紹板上用高棉語、法語、英語跟日本語說明根據元朝中國來訪使者周達觀的 《真臘風土記》記載,這裡是國王跟九頭蛇精同睡的地方。跟蛇精同睡?現代人一聽就覺得是騙人,但為什麼還要寫在有 UNESCO 背書的介紹上呢?原因是,很抱歉,高棉人歷史裡失去了最光輝的吳哥時期這一段,只好借用周達觀的記錄。不只空中宮殿,翻開任何一本中外關於吳哥窟的書,裡 面充塞著他在七百多年前寫文字。法國人叫他Tcheou Ta-Kouan,英國人叫他Chou Ta Kuan,無論怎樣叫他,都無法減少他的權威性。

吳哥古城是從高棉王Yasovarman I (889~910)開始建立的,一直到Jayavarman VII (1181~1219)死後開始沒落。最後因為暹國(泰國人)攻打,帶來瘟疫,導致全城死亡,這個古城就此被世人所遺忘。

周達觀大概在1296年到真臘,停留了一年後才回去。中間記錄了風土民情共四十條成書。在法國人發現它的重要性之前,一直藏在《四庫全書》、《古今圖書集成》、《百川學海》等大部頭,又或是因為其內容奇特而收錄在清朝的《香艷叢書》內,一直無人知曉。

十 九世紀初法國開始在印度支那(越南、寮國和柬埔寨)殖民,1819年第一次把《真臘風土記》譯成法語,1868年法國人重新“發現”了吳哥。因為殖民的關係,法國人前前後後譯、校、注了這本書六次。要是沒有這位元朝大使,吳哥窟內很多建築是做什麼的我們至今也不知道。又或者,是因為法國人看到《真臘風土 記》裡寫著「富貴真臘」、「唐人之為水手者,利其國中不著衣裳,且米糧易求,婦女易得,屋室易辦,器用易足,買賣易為,往往皆逃逸於彼。」所以要去殖民這個地方。我們無從得知。

周達觀的文章也有其主觀的一面。譬如說「產婦」篇:「若丈夫適有逺役,只數夜則可。過十數夜,其婦必曰:『我非是鬼,如何孤眠?』淫蕩之心尤切。」而且作為一個使者,他的功課沒做好。譬如說「城郭」篇:「橋之兩傍,共有石神五十四枚,如石將軍之狀,甚巨而獰。五門皆相似。橋之闌皆石為之,鑿為蛇形,蛇皆九頭。五十四神皆以手拔蛇,有不容其走逸之勢。」此乃印度史詩《Puranas》的一部份,叫“Samudra manthan”又或是“Churning of the Ocean of Milk”。他並沒有好好的研究這背後的文化跟歷史,只單純把看到的寫下來,可謂半套記錄。不過,這短短八千字可真的是生動活潑,看著神鬼拔蛇,真有「不容其走逸」之狀。

失去了自己的歷史真的很可憐。有時候,有個大國在你身邊幫你做做記錄也算是個補償。一不小心被滅了還有別人的東西可以參考。不然,像Machu Picchu 般就可惜了。

帶 LP 或 DK,你看到的只是死掉的古蹟;讓周達觀陪你去,整個吳哥就生動活潑的在眼前。

補語:
1. 到訪吳哥的人很多都會請導遊,如果你手上有本Maurice Glaize 的《A Guide to the Angkor Monumnets》,導遊都不用了。裡面的故事比導遊講的更詳細。這本書可以免費 download(www.theangkorguide.com)。
2. 除了高棉人外,流落在異鄉的歷史還有蒙古人,關於蒙古秘史的故事以後再聊好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