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3/17

不要怪他們啦!(上)﹣經濟學家


最近經濟危機,很多人都怪經濟學家亂搞,不知道每年頒諾貝爾經濟學獎幹嘛!其實我們錯怪經濟學家了。

台灣的經濟是以工業跟“高科技業”為主,學校裡學生學的又以理工為主,通識課只是聊備一格,學生又偏要找好過的學分來修,經濟學絕對不是他們的那杯茶。出來社會以後,又忙著工作,週末打麻將的時間絕對比看書來得多。跟金錢有關的最多就是這裡那裡投資一下,又那會知道什麼是經濟學呢?這就等於每天看電視裡的政論節目,看多了以為懂得政治學一樣,貽笑大方。李傲講過一句話讓我印象很深,他罵那些罵蔣介石的人不夠資格,因為他們都沒看過蔣介石的書;只有他有資格罵,因為他全都看完了。

經濟學其實跟心理學、社會學一樣,都是描述人類行為的科學。心理學是描述個人自身的行為;社會學是描述人跟社會的關係;經濟學則描述人的選擇行為。如果還不是很清楚的話我們可以用自然科學來做一個比擬。物理學是用來描述物體的行為,例如描述一個球放在無磨擦力的斜面上,受到萬有引力的影響怎樣運動。而經濟學的類比就是一個人看到水價降了,在其它條件不變的狀況下會多用多少的水。就這麼簡單,而經濟學的能耐也只到這。 

其實我們可以簡單的把學問分成下面四類,前三類我稱為Primary Knowledge,第四種稱為Secondary Knowledge。

第一類是自然科學,當然就是物理、化學、地理、生物等。描述自然的運作。

第二類是行為科學(或社會科學),經濟學、心理學、社會學、歷史學、人類學、政治學等。描述人類的行為。

第三類是人文學科,文學(各種語言)、數學、哲學等。為什麼數學要跟文學哲學放在一起呢?因為這些都是工具。文學就是自然語言,是研究社會科學的語言;數學則是自然科學所用的語言。

第四類我稱之為應用學科。是所有基於前三類學問所衍生出來的學問,包括電機、醫學、管理、法律、金融等。這些學問常常都須要使用超過一種Primary Knowledge。但由於這些學問可以直接服務人類,所以通曉Secondary Knowledge的人都會被稱專業人仕。

所謂的通識,就是在四個類別裡面都有所涉獵。不同的學問類別用不同的思考模式,通識就表示能掌握不只一種模式。我這裡所說的涉獵是指讀一些經典,而不是看別人介紹的二手東西。因為經典通常是學問的開山鼻祖,裡面充滿著作者在思考這個學問時的思路反覆。他領著你不斷的反思這門學問的合理及重要性,就等於跟著他去冒險一樣。當然,一個好老師領著你去讀是很重要的;導讀不只可以讓你更快進入作者的思想核心,還可以在作者反反覆覆時不致讓你走火入魔。想當年讀量子力學怎麼讀都讀不通,把Dirac的1930年經典“Principles of Quantum Mechanics”拿出來苦讀。這書前半部都是文字,是他思考時的輾轉反側,讀得有點煩,但還是耐著性子讀。因為已經有點概念,愈看愈順,直到有天凌晨三點,看完了某一章,終於打通了任督二脈,大喊Eureka!把整層宿舍吵醒。從此,對某門學問有興趣時,除了看點二手東西作導讀外,一定要讀懂經典才算了解。你讀過經典嗎?沒有?What a pity!

那經濟學的經典是什麼?以可讀性來說首選當然是國富論。國富論非常有啟發性,要花很多時間反覆思索,而且得到的不只是經濟學的知識。當然不是說從來沒看過經濟學一下子就跑去看國富論,會走火入魔。坊間如四人幫之類經濟學課本可以作為入門的。如果要普及一點當然是張五常先生的文章,可以從“賣桔者言”開始看起;看看經濟學家怎樣做實驗驗証自己的想法。一直可以看到“憑欄集”講芝加哥學派各經濟學家的工作。

講了這麼久,應該明白現在的經濟問題是金融問題,是Secondary Knowledge出問題。怪經濟學家幹嘛?你車子壞掉會跑去怪愛因斯坦嗎?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