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9/14

愛情與夢想,不用聽,不用說,也能感受得到


剛看了一部片長一百出頭分鐘的電影,裡面演員90%時間沒講話,70%時 間連配樂都沒有。可是劇情卻一直揪著你心,讓你邊哭邊笑。猜到了沒? 沒錯,你猜對了,「聽說」。跟去年最賣的「海角七號」比,「聽說」故事更簡單,主題更明顯,感情表達更細緻,更讓我們感動。為了只有一個的地球,不花掉太 多衛生紙。只好一邊看一邊刻意抽離去想怎樣才能構成這部吸引人的電影,卻一直失敗。不管如何,讓我把看到的告訴大家。

故事:
一個很普通的故事。就是有個男生要把聽障女。女生如何在親情(照顧準備參加聽奧的姐姐)跟愛情中掙扎。男生如何讓父母了解他愛上了聽障朋友,父母如何接受獨生子喜歡上聽不見的女孩。一共就五個角色。故事雖然有點幼稚,但簡單清楚明白。

說故事的人:
導演鄭芬芬看起來很年青,一點都不像已經在這個圈子裡待了十多年。她把這個原本可以搞得很複雜的故事簡單化,只剩五個人。可能是女生的關係,故事說起來非常的細膩。困難在於不用任何言語,用手語就可以帶著觀眾走。不是說沒有老土的爛gag。但最可怕的是,大部份時間整個電影院都沒有聲音,忽然間全院大笑,還沒笑完,又掉入了傷感。一部不用聲音就可以帶領大家情緒的電影,讓你真正感受到 The Power of Silence!

表演者:
在香港只看過一次手語人,爸媽說他們可能是小偷,在商量要偷誰,離遠一點比較好。手語人只能用手,表情動作很誇張,有點面目猙獰的感覺。那時候很小,沒有判 斷能力,而且只見過一次,不了解。到台灣唸書後,發現有手語社這檔事,用手語"比"流行歌,開始了解他們。五個角色裡,三位用手語的都是年輕的演員。說他 們是偶像演員好像不對,因為他們的表演真能扣人心弦。陳意涵活潑靈氣的演出在痞子英雄中有目共睹,沒想到用手語也一樣。彭于晏的表現延續我在墾丁天氣晴裡 的陽光男孩,用手語一樣的陽光,而且演出更全面,更生動。陳研希我第一次看她演出,乾淨清新的臉竟然能用手語表演出身為姐姐的固執;到底那裡的石頭可以爆 出這麼棒的演員? 飾演父母的演員林秀美跟羅北安就不用講了,前一陣子才看過他們倆的「人間條件四」,功力一流。

攝影:
秦鼎昌是海角七號的攝影。海角七號是墾丁的電影,拍的是大海沙灘、恆春,都是大的、廣闊的空間。在聽說裡,秦鼎昌把台北的城市感拍得非常好。機車左穿右插,動感十足。一直以來,以城市動感為主的一直是香港攝影師的強項。沒想到台灣也有這一號。

剪接/ 音效:
因為故事簡單,如果剪接不把節奏弄明快就會有冗長之感。廖慶松是前輩級的人馬,顧曉芸得過亞太影展。至於音效杜篤之就不用說了。

音樂:
現在台灣青春片都不能缺少流行音樂這個元素。痞客四的Band Sound 把台北的動感配合相當好。

看倌們,有這樣多的元素才能把一部電影,一部沒話的電影,拍得感人啊!不然你以為拍電影容易。

推:聽說快要下片了,趕快去看吧!不要給她下來!

2009/09/13

後殖民吳哥


為什麼要討論柬埔寨的後殖民呢?不是一九五四年就獨立了嗎?又不是剛獨立,談什麼後殖民呢?那香港是否有後殖民的現像?

先回答最後一個問題,談香港的後殖民沒意義因為九七換來的是另一批人的殖民。從說英語的人殖民到說北京話的人殖民。香港從來沒有離開過殖民的那一天。而雖然柬埔寨獨立很久了,可惜在吳哥卻看到很多殖民的遺跡。

無論你是騎單車或坐Tuk-Tuk,因為速度很慢,都可以很享受路上看到不同事物的樂趣。吳哥很窮,不只吳哥窟的世界遺產,很多小村落都需要外國援手。所以沿途會看到一些告示牌,說明這條村是那一國認養的。認養世界遺產當然風光,大家去看古蹟前面的介紹都會看到誰認養的,所以各國都有。認養貧窮村落就不一樣了, 如果遊客都坐旅遊大巴去的話,根本就看不到,沒有達到宣傳效果。所以認養貧窮村落完全是發自內心。那到底誰在認養這些村落呢?你猜?謎底揭曉,是日本跟韓國。

或許你會問,當年殖民的法國人那去了,難道他們沒有道義責任嗎?還有其他世界強國呢?柬埔寨,越南等地以前被法國人殖民時稱為「印度支那」,現在越南還可以吃到地道的法國菜,上年紀的柬埔寨人還會說一些法語。法國人的貢獻?有,嫖雛妓。在吳哥的一個星期裡,報紙登了三宗嫖雛妓被抓的案件。分別是六十三歲的法國人Michael Jean Raymond Charlot,六十歲的法國人Claude Jean-Pierre Demeret跟六十歲的美國人Michael James Dodd。

西方人到柬埔寨嫖雛妓非常嚴重。剛下飛機就看到路邊招牌說不要嫖雛妓,覺得很好笑。看電視,竟然有廣告說如果有人帶女童到飯店投宿要報警。廣告裡的「人」當然就要老外啦!沒想到一個星期就抓三件,可見沒抓到的更多。在那邊第五天坐Tuk-Tuk 車出去比較遠的地方時,迎面有一輛裡面就坐著一個肥胖的老外跟一個年紀很小(連胸部都沒發育完成)穿著洋裝的的當地人。我第一個想法就是電影「情人」裡男女主角東西方對換,但屁股很漂亮的梁家輝變成肥胖老禿驢。天啊!

柬埔寨很窮,小孩子沒錢唸書。很小就出來賣東西,通常古蹟外面都有很多小孩賣紀念品。LP 說,不要直接給他們錢,買東西是一種幫助他們自立的方法,就算他們賣的是盗版書。LP 又說,跟他們買東西不要跟做生意一樣,一直想著這個東西成本多少,要怎樣殺價才能讓他們賺最少又賣給你;覺得值多少錢就買吧。我覺得這樣做很恰當,而且東西真的很便宜,通常second price 就會買了;我看到其他東方人大都是這樣。LP 是老外寫的,可他們卻沒有這樣做。他們的做法是說,我手上只有這些錢,要買這個、這個跟那個,要不要賣?價錢殺得很低,甚至比超市賣更低。說跟做兩套。

因為消費低,所以在當地很便宜就可以吃到不錯的東西。在舊城裡就分開三種餐館,一種是專門給老外的餐廳,就是那種有啤酒什麼的,提供西方菜式。只有一兩間有柬埔寨菜。另外一種是本地人吃的路邊攤,本地人其實愛喝fruit shake,不喝酒的。還有一種就是介於兩者之間,通常想試一下本地風味又怕路邊風沙的人就會去。當看過上面的兩種老外的行徑後,我總是注意到底什麼人會去什麼餐廳。肥胖老禿驢就只會出現在第一種。而且因為老外的關係,舊城已經有一條酒吧街,一到晚上老外們就在那喝啤酒看衛星傳回來的足球比賽,然後有一票風塵女子混雜其中...這條酒吧街就好像是西方人的殖民地,讓他們有回到家鄉的感覺。

報紙上說,柬埔寨數量最多的遊客是韓國、泰國跟日本人。我也在第三種餐廳遇到三個日本老師帶著學生來做研究。我想,這些現像的出現,是不是因為我們同是東方人,所以比較會相互照顧?還是因為肥胖老禿驢用經濟優勢嫖毫無反抗能力的雛妓來緬懷著他們已經失去了的光輝歲月?

2009/08/31

失去的光輝


想想看,有天你到北京故宮,門口的介紹說根據馬可波羅遊記,這裡以前是中國皇帝住的地方,辦過什麼慶典。你會怎麼想?如果你去到天安門廣場,外面的介紹卻是引用史景遷(Jonathan D. Spence)的《追尋現代中國》對六四的描述。你又有何感受?我會說:「老子沒有歷史嗎?幹嘛要聽你們老外!」很沒面子對嗎?我不是老外,或許他們覺得無所謂。

最近走訪了吳哥窟。大城裡有座空中宮殿。外頭入口處的介紹板上用高棉語、法語、英語跟日本語說明根據元朝中國來訪使者周達觀的 《真臘風土記》記載,這裡是國王跟九頭蛇精同睡的地方。跟蛇精同睡?現代人一聽就覺得是騙人,但為什麼還要寫在有 UNESCO 背書的介紹上呢?原因是,很抱歉,高棉人歷史裡失去了最光輝的吳哥時期這一段,只好借用周達觀的記錄。不只空中宮殿,翻開任何一本中外關於吳哥窟的書,裡 面充塞著他在七百多年前寫文字。法國人叫他Tcheou Ta-Kouan,英國人叫他Chou Ta Kuan,無論怎樣叫他,都無法減少他的權威性。

吳哥古城是從高棉王Yasovarman I (889~910)開始建立的,一直到Jayavarman VII (1181~1219)死後開始沒落。最後因為暹國(泰國人)攻打,帶來瘟疫,導致全城死亡,這個古城就此被世人所遺忘。

周達觀大概在1296年到真臘,停留了一年後才回去。中間記錄了風土民情共四十條成書。在法國人發現它的重要性之前,一直藏在《四庫全書》、《古今圖書集成》、《百川學海》等大部頭,又或是因為其內容奇特而收錄在清朝的《香艷叢書》內,一直無人知曉。

十 九世紀初法國開始在印度支那(越南、寮國和柬埔寨)殖民,1819年第一次把《真臘風土記》譯成法語,1868年法國人重新“發現”了吳哥。因為殖民的關係,法國人前前後後譯、校、注了這本書六次。要是沒有這位元朝大使,吳哥窟內很多建築是做什麼的我們至今也不知道。又或者,是因為法國人看到《真臘風土 記》裡寫著「富貴真臘」、「唐人之為水手者,利其國中不著衣裳,且米糧易求,婦女易得,屋室易辦,器用易足,買賣易為,往往皆逃逸於彼。」所以要去殖民這個地方。我們無從得知。

周達觀的文章也有其主觀的一面。譬如說「產婦」篇:「若丈夫適有逺役,只數夜則可。過十數夜,其婦必曰:『我非是鬼,如何孤眠?』淫蕩之心尤切。」而且作為一個使者,他的功課沒做好。譬如說「城郭」篇:「橋之兩傍,共有石神五十四枚,如石將軍之狀,甚巨而獰。五門皆相似。橋之闌皆石為之,鑿為蛇形,蛇皆九頭。五十四神皆以手拔蛇,有不容其走逸之勢。」此乃印度史詩《Puranas》的一部份,叫“Samudra manthan”又或是“Churning of the Ocean of Milk”。他並沒有好好的研究這背後的文化跟歷史,只單純把看到的寫下來,可謂半套記錄。不過,這短短八千字可真的是生動活潑,看著神鬼拔蛇,真有「不容其走逸」之狀。

失去了自己的歷史真的很可憐。有時候,有個大國在你身邊幫你做做記錄也算是個補償。一不小心被滅了還有別人的東西可以參考。不然,像Machu Picchu 般就可惜了。

帶 LP 或 DK,你看到的只是死掉的古蹟;讓周達觀陪你去,整個吳哥就生動活潑的在眼前。

補語:
1. 到訪吳哥的人很多都會請導遊,如果你手上有本Maurice Glaize 的《A Guide to the Angkor Monumnets》,導遊都不用了。裡面的故事比導遊講的更詳細。這本書可以免費 download(www.theangkorguide.com)。
2. 除了高棉人外,流落在異鄉的歷史還有蒙古人,關於蒙古秘史的故事以後再聊好了。

2009/08/16

世運怎麼辦


世運前陣子結束,看了嗎?在高雄看還是在家裡看呢?朋友之中,只有一個買了票(結果因為家裡有事,也沒去成)。其他人不是 興趣缺缺,就是根本不知道世運是什麼東西。甚至有人說,世運都是一些奇怪的項目,所以沒興趣。不管怎麼說,這是台灣第一次辦國際性的大型運動會。為了看看 辦得怎樣和幫中華隊加油,我跑去高雄了。

站在高雄的任何一個角落,世運無所不在,整個高雄像是在嘉年華一樣。特別是有中華台北隊的比賽,以前要加油,不是隔著電視就是要晚上不睡。因為國際比賽都在國外辦嘛。終於有機會在現場加油,果然是震爆耳膜!雖然說小缺失不少,但整體來說高雄市像沸騰一樣。訪問在地人的看法時,他們無不顯露出高興與驕傲。但一離開高雄,世運好像跟其它人無關。為什麼呢?

就算沒有跑去高雄共襄盛舉,總該有看開幕式吧。跟北京奧運比,世運的開幕式簡直是乏善可陳。中國有五千年歷史,可供炫耀的元素多到搞一百次都用不完。從盤古 開天玩到活字印刷、鄭和下西洋。高雄世運要跟中華文化切割沒問題,光台灣也可以搞出些花樣。可惜它卻連台灣的元素都要切割掉。開幕式從海洋開始,原住民之 後就三太子、歌仔戲跟重工業了,連高雄縣美濃客家文化都不想提,更妄論唐山過台灣了。你就知道高雄在辦世運時的格局有多小,小到只有一個高雄市!

這都是台灣什麼東西都泛政治化的禍。開幕前一個月還在跟中央吵說錢沒到位。因為不同黨藉,中央跟高雄市之爭,唯一的輸家就是世運本身。為什麼北京的奧運可以調動全國的資源而高雄市的世運就只會關起來自己玩?全都是政治問題。

運動會就是一場遊戲(Game),世界上各個地方的人一起來高高興興玩一下。讓別人來比賽就好像請客回家一樣,讓他們多認識台灣,只有好處沒有壞處。台灣 人沒辦法走出去就讓人走進來嘛!如果讓我來辦世運,一開始就跟中央攤牌。分一些項目在其他縣市比,跟北京奧運一樣,讓全台灣都動起來,乎乾啦。開幕式要動 用全台灣的元素,唐山過台灣有什麼問題呢?美國也不能不題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啊。最後再加上有份參與比賽的縣市特色。那就一百分啦。

世運的項目的確是比較少聽說,卻並不是冷門,像我喜愛的攀登就是項目之一。應該在開幕前一個月就開始在電視上買時段(公視的話就很好說啦)播放各項目的介 紹。運動會除了是參加者的嘉年華外也應該是推廣運動的大好時機。很多台灣得名次的項目之前都從沒聽過,播放介紹節目除了推廣以外也是對運動員致敬的最好方 法。

最後就是觀光了,如果把格局放大到全台灣就很好搞了。來台灣的運動員加點錢就可以遊台灣,還島也成附近玩也成。其實高雄靠近墾丁、台 南。台南古蹟加墾丁海洋之旅是個很好的行程。運動員大部份都是年青人,他們以後是國家的棟樑。出來工作後,無論是生意上或任何一個方面要做決擇時,想到多年前世運比賽受到熱情的台灣人招待,毫不猶疑的挑了台灣,你就覺得當年的小小投資真的值得。

從痞子英雄到世運,一直因南北失調而受委曲的高雄人終於站起來了,看來陳菊不想選總統也不成。

2009/06/30

從痞子英雄看台灣電視劇的瓶頸


最近華語世界裡最火紅的電視劇莫過於痞子英雄了。不但在台灣有超過三點的收視率,在大陸的PPS上同時有四十多萬用戶連線觀看。連我這個沒耐性追電視劇的人也不免俗會在週末坐好好在家等。除了公視招牌跟正點的女主角外,拍攝手法也的確吸引。不過,台灣電視劇生產鏈的缺陷卻因為拍攝得好而更加顯現。 

拍好一部戲的必要條件:天時、地利、人和痞子英雄樣樣有。高雄天氣艷陽高照,每一個鏡頭都是藍天白雲,好看得很;此謂天時。因為人口被北部吸光,重新規劃的高雄顯得路寛人稀。再加上八五大樓、高雄港、愛河、夢時代、捷運,建構成一個大都市規模,拍電視劇方便的城市;此謂地利。劇中老中青三代演員演技非常好,特別是幾個年青演員,完全不像流星花園般只靠臉蛋。

天時、地利、人和,接下來才是故事。痞子英雄是個無間道複雜版,加上了軍購、政治陰謀等時事題材,豐富得很的好故事。可惜導演太貪心,希望所有的東西都放進去(跟我寫東西一樣);廿四集的電視劇,不夠處理。

劇本是這戲最差的一部份,如何把故事多餘的或來不及交代的東西去蕪存菁很重要,痞子英雄沒做好。複雜的故事需要佈線,導演把很多線佈太長了,長到觀眾都忘記了導演佈過線,這很失敗。電視劇有時候必須要耍笨,譬如佈一些一看就猜到的線,讓觀眾有點成就感。不然每次線又長又臭看得大家一頭霧水不想看下去。還有劇本裡的口白寫得太八股、太瓊瑤,每次感情戲我都想睡。

劇本有了就開拍。攝影跟剪接台灣做得不錯,畢竟偶像劇也拍很多年了,經驗很夠,把高雄拍得很美。問題是這是部警匪片,動作與特技是重頭戲,而這兩個都是台灣的弱項。這戲的打鬥動作真難看,跟小朋友打架沒兩樣。特技嘛,不知道是不是怕撞壞東西,飛車追逐場面拍得軟弱無力。動作跟特技目前還是香港做得最好,製作費高達八千五百萬,找個香港團隊過來做不困難。

總的來說,這部戲有天時地利人和故事攝影剪接,缺了劇本對白動作特技。這些缺點,在戲裡非常的明顯,而且在短時間內除了找國外團隊合作外別無他法。不過台灣終於能拍出一部能讓我看到完的戲已令我大吃一驚了。 

我猜,除了男女主角趙又廷、陳意涵外,因為這部戲大紅的還有高雄市長陳菊。你猜她會不會出來選總統呢?

PS.
1. 過幾天要在公視重播了,家裡沒習慣看網路電視的可以看一下。
2. 八月份將會在香港TVB播出,肯定會吸引很多港人到高雄玩。
3. 這部戲在大陸也很紅火,但五毛黨遍地,摘錄其中一段評論:
..我不否认这部电视剧很精彩 但台湾这部电视剧中出现了严重的独立倾向 电视剧中把台湾说成一个国家 还出现了国防部长 这明显违背了国家一国两制 和平统一的政策 希望大家看的时候都能清楚的意识到这个问题 不要只是一味的揣测剧情 评论演员

2009/06/04

為什麼我們不會忘記


台灣人島國心態很重,外面發生的事好像跟他們無關,要不是馬英九的廿年言論太保守,不然除了公共電視外根本沒有其它台報導。公視為了連續幾晚的特輯跟紀錄片,竟然派記者在北京大街上訪問路人還記不記得、覺得有什麼影響?不要命了。北京賣報大叔說:當然記得。影響?現在好像沒什麼影響了。年輕上班族說:不記得了,很淡。

在北京大街上怎能問出心裡話呢?香港媒體在美國訪問湖南來的年輕留學生:「在國內很少接觸。我們這一代,希望更客觀了解,曾經在互聯網看見有關片段,不過很快就被刪除了。但是你問我的看法,我個人不想 involved。」在大陸遊客最愛拍照留念的香港金紫荊廣場訪問北京來的年輕人:「那年只有七歲,在電視看到街上有點亂,所以很少上街。我覺得國家需要穩定,安全和諧最重要,平反沒有必要。我知道香港人要求平反,畢竟他們沒有經歷過,所以反而緊張;我們經歷過的,反而不希望提起。」另外還有廣州來的自由行:「我哋唔想講呢啲嘢,放咗出來會好大鑊,除非你幫我申請到政治庇護喇!」

訪問這種事,你不認識我、我不認識你,為什麼會講真心話呢?在上海待了兩年,有第一手想法。由於身邊的都是高科技人仕,算是大陸的中產階級,他們的話最能表達出中國的未來。歸納起來不外乎三類答案:如果他是從內陸出來工作的,年紀跟我們差不多的話,他們會希望你告訴他多一點那時候的情形,因為他們在內地資訊不流通,出去又不敢跟別人提。如果是在大城市長大,年紀跟我們相彷,他們會認為當初開屠城是對的。否則一發不可收拾,今天中國就不可能有如此大幅度的發展;沒有當天的屠殺就不會有今天的中國。如果是剛畢業的小伙子,他們會認為提這個幹嘛,已經這麼久的事了。他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玩樂都來不及了,幹嘛想這個。

既然他們自己都不想記得,為什麼我們還要一直提醒呢?

對我們來說,是非很清楚,要清場可以用水砲、可以用塑膠子彈、可以有千百種方法,屠殺人民就是不對,沒有程度之別。一個政府連面對廿年前做的錯事都不敢,憑什麼讓人民相信呢?共產黨厲害的就在這裡,先把你餓到吃樹皮,然後一點一點的讓你吃飽。每個人都感激黨的偉大,每個人都為五斗米折腰,每個人都患上了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現在在大陸生活,表面上跟世界上任何地方都一樣,有錢就是大爺。你可以自由的買這個、買那個,吃這個、吃那個,去這邊、去那邊;很自由。一遇到跟政府有關的,馬上從大爺變龜孫子。無論政府做得好或不好,不只不能換,連講都不成。剛進入吃飽階段的中國,給啥你就啥唄,被欺負只能忍著。

經濟發展一日千里,全世界都怕了。但同時又有很多貪污腐敗的事情不能解決;而且經濟愈好,貪污腐敗的規模愈大。官員們就是看準了你吃虧不敢講、不能講,所以大大的貪。當發現自己的努力不斷的被貪腐蠶食,但又不能吶喊的時候,就會了解到沒有言論自由的痛苦。要是人民有言論自由,終日呼喊,還敢貪嗎?要是媒體有言論自由,收到貪腐的料,馬上跟進,全省廣播,怎樣貪?要是有換人做做看的自由,做不好就換,誰敢放肆?

就這樣忍著、忍著,跟任何一個朝代一樣,痛苦累積夠了就革命。想去提醒只因為這個世界上很多人、很多國家都已經走過這一段,這是無法避免的。如果不快點,就只好等著折騰啦。

中國人不想去記得,讓我們來吧,我們不會忘記。

PS: 最近我的部落格在大陸又被封鎖,連蟑螂都怕,膽子可真小啊。

2009/06/02

美人遲暮


如果你是個手握國家軍事大權的軍事強人,領導著整個國家;國家又資源充沛不用煩惱,你最怕什麼?

如果跟你說有這樣一些軍事強人,最怕一個弱不禁風的小女子。你猜這個小女子有什麼能耐?是他們的情婦準備爆料給媒體?是他們的女兒每天要搞家庭革命?是他們的老婆要鬧離婚怕影響形象?如果怕到要把她關起來,一關十幾年。本來說好要放出來,卻又反口找理由再關呢?本來「軍事」+「強人」就是「真男人」,雄性荷爾蒙分泌肯定是最發達的,要不也做不成軍事強人。現在反而怕死一個三十公斤不到,風一吹就倒的弱女子,這是怎麼回事?

猜到了吧,沒錯,她就是翁山蘇姬。

緬甸這個國家很特別,一直都是軍政府執政。獨立六十年來政權不斷的被搶來搶去,誰大支槍就誰當頭,人民完全沒有說話的餘地。人民沒有話語權的國家多的是,不過大部份只是一黨專政,很少有拿著大支槍指來指去指了六十年的。

翁山蘇姬的父親也是個軍頭,當年他從英國人手上爭取了緬甸的獨立後就遭暗殺。她母親是個外交家,出使印度和尼泊爾時把她帶出去。後來遠負英倫,在牛津拿到學士,更在赫赫有名的倫大亞非學院拿到博士。

1988年回到緬甸,本來只是要照顧母親。一回來就遇到由學生發起的抗議,大家受夠了在位廿六年的軍頭奈溫(Ne Win)。奈溫受不了就下台,把權力交給山溫(Sein Lwin)。怎知道這個山溫舂晒瘟雞,一上台就開槍血腥鎮壓,根本就是六四的翻版。不同的是,中國人開槍就鳥獸散,緬甸人開槍就站起來。

山溫以為屠殺區區三千人就可以擺平;沒想到緬甸人怒氣愈殺愈旺,示威更激烈。山溫搞不定,馬上下台,在位一共十五天。下台十天之後,翁山蘇姬號召全國人民出來抗議,要求民主。

1989年,翁山蘇姬才剛出道的就被軟禁。軍頭給她兩條路走,要不放她出去不要再回國,要不留在國內就一直軟禁。她選擇留在緬甸。一年之後,緬甸政府受不了國際壓力舉行大選,翁山蘇姬獲得勝利。本應上台執政,軍政府不肯交出政權,繼續把她軟禁。同年,她獲頒諾貝爾和平獎。

這廿年來,翁山蘇姬前前後後被軟禁了十三年。依照保安法(State Protection Law)上個月廿七號應該要釋放她。緬甸軍頭卻藉詞有美國人偷游去她家違反軟禁規定為由,把她送進監獄。其實大家都心裡有數,因為軍頭怕答應大家明年舉行的大選會輸給她。軍頭都這樣,一個字,笨!以為蠻力可以克服一切;以為過了廿年,人民就會忘記。其實大家記得的不只翁山蘇姬,還有這些軍頭的笨!

翁山蘇姬快六十四了(她六月十九出生的),長期營養不良的她不知道能否再撐另外一個廿年。雖然有很多營養很好的人沒撐多久;幸好,我可以再撐下一個廿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