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7/03

伍子胥傳奇 第十一回:子貢出 五國亂

上回講到,句踐苦等報仇機會。時機往往在不知不覺時到來,隨時得準備好啊!

同學們知道有些獨裁者在國內勢力不穩時會出兵亂打嗎?譬如說北韓的金正日。這些人會動員國內的文宣管道重新使人民支持他。古時候也一樣,齊國大臣田常想要作亂,想舉兵攻打魯國。前面第九回講到孔子在闔閭十五年相魯,問底下弟子誰想出面幫忙解決:「夫魯,墳墓所處,父母之國,國危如此,二三子何為莫出?」意指,國家出事,你們這幾個為什麼不出手啊?

弟子子路、子張、子石想出手孔子都反對。子貢請行,孔子許之。子貢何人?子貢名端沐賜,利口巧辭。

子貢去到齊國,跟田常說:「君之伐魯過矣。夫魯,難伐之國,其城薄以卑,其池狹以淺,其君愚而不仁,大臣偽而無用,其士民又惡甲兵之事,此不可與戰。君不如伐吳。夫吳,城高以厚,池廣以深,甲堅以新,士選以飽,重器精兵盡在其中,又使明大夫守之,此易伐也。」翻成白話是這樣的:「田常你攻打魯國實在是大錯特錯。魯國,難打啊!城牆又薄又矮,護城河又窄又淺,國君笨,大臣沒用,人民又討厭戰爭,不能打。不如去打吳國啦!吳國城牆又厚又高,護城河又寬又深,士兵又精銳,易打啊!」

要是聽的是你,也會火大,田常也一樣:「子之所難,人之所易;子之所易,人之所難:而以教常,何也?」

子貢回說:「臣聞之,憂在內者攻彊(彊=強),憂在外者攻弱。你要亂搞嘛,亂搞怎麼可以打弱國呢?以你們齊國的強大,兩下就把魯打下來。打贏了又怎樣?本來就該贏的,你沒有功勞。萬一輸了,你在國內的民望肯定down 到谷底,不用想要亂搞了。如果打吳,打贏了就是你的功勞。就算打輸了,你國家的軍隊大概也殘廢了吧,到時候你要怎麼搞都沒人管得了你。」 

田常曰:「正點啊!但我已經出兵了,怎辦?」子貢曰:「你先按兵不動,我去叫吳國救魯,那就有藉口攻吳了。」

子貢往見吳王夫差:「臣聞之,王者不絕世,霸者無彊敵,千鈞之重加銖兩而移。今以萬乘之齊而私千乘之魯,與吳爭彊,竊為王危之。且夫救魯,顯名也;伐齊,大利也。以撫泗上諸侯,誅暴齊以服彊晉,利莫大焉。名存亡魯,實困彊齊。智者不疑也。」意指齊如果把魯攻下來,肯定會比我們更強。我們救魯,可以搏得名聲;攻打齊國可以獲得實利。打完齊後接著攻晉,利莫大焉。名義上救魯,實質上困強齊,聰明人都會這樣做。

可惜吳王擔心現在去伐齊會被句踐黃雀在後,希望先把越國打下來再說。子貢說:「越之勁不過魯,吳之彊不過齊,你放著齊不管,齊早就把魯打平了。你伐小越而怕強齊,非勇也。夫勇者不避難,仁者不窮約,智者不失時,王 者不絕世,以立其義。如果你放過越、救魯、伐齊,各諸侯一定相約來吳國朝貢,霸業可成了。要不我去跟越王說說,叫他出兵一起伐齊,使越國空虛,那就不用怕了。」吳王大悅,使子貢訪越。

越王句踐親自打掃道路出迎子貢:「此蠻夷之國,大夫何以儼然辱而臨之?」子貢曰:「今者吾說吳王以救魯伐齊,其志欲之而畏越,曰:『待我伐越乃可。』如此,破越必矣。且夫無報人之志而令人疑之,拙也;有報人之志,使人知之,殆也;事未發而先聞,危也。三者舉事之大患。」翻成白話:「我去叫吳王救魯伐齊,夫差很想做,但怕越國,說:『待我伐越先。』如果是,越一定會破。無報仇之意而被人懷疑,笨。想報仇被人知道,危險。還沒出手就被發現,死定了。這三種都是行事之大忌。」

句踐頓首再拜,跟子貢表示曾不自量力打吳,受困會稽,痛入骨髓。就算跟夫差一起戰死,也是心甘情願。子貢希望句踐能配合出兵幫吳國一起打齊。如果打敗了齊,吳國一定會繼續向晉進軍,到時候跟晉一起夾攻齊。要是打輸了,吳國兵力也被消耗盡,到時候去打吳,贏定了。越王大悅,子貢回吳報告。

五日後,句踐使大夫文種至吳國,準備出三千兵幫忙夫差攻齊。句踐還願親自帶兵。吳王大悅,以告子貢曰:「越王欲身從寡人伐齊,可乎?」子貢曰:「不可。夫空人之國,悉人之眾,又從其君,不義。君受其幣,許其師,而辭其君。」意指你已經把人家的兵全拿去用了,還要人家的君?不義。錢收一收就好。吳王許諾,乃謝越王。於是吳王乃遂發九郡兵伐齊。

子貢去晉國見晉定公:「臣聞之,慮不先定不可以應卒,兵不先辨不可以勝敵。今夫齊與吳將戰,彼戰而不勝,越亂之必矣;與齊戰而勝,必以其兵臨晉。」意指平常不去想,事情來了就不會應付;軍隊平常不訓練,攻打敵人就不會勝利。齊跟吳要開戰,如果吳輸了,越國就會完蛋;如果吳贏了,一定會乘勝追擊,攻打晉國。

晉定公很害怕,問曰:「為之柰何?」子貢曰:「修兵休卒以待之。」晉君許諾。

子貢就回到魯國,等待事情發生。

請收看下一回:子胥之死。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