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7/17

伍子胥傳奇 第十二回:子胥之死

上回講到,孔子的弟子為救魯國免於被齊國打趴,到處遊說。

吳王夫差被說得蠢蠢欲動,伍子胥感到不妥,諫曰:「越國是心腹之病。而今相信浮辭詐偽而貪戀齊國。齊國跟一片滿是石頭的田一樣,打下來有何用?希望大王把齊放一邊,先打越,不然後悔莫及。」吳王不聽,叫伍子胥出使齊國。他怕亡國,帶兒子一起走,交托給齊國的鮑牧再回來。

伯嚭跟伍子胥一直不和,在吳王面前講他的壞話:「伍子胥這個人既暴戾又殘忍,他的怨氣肯定會造成禍害。以前他說不要攻齊,結果上次我們獲得大勝。這次再伐齊,子胥還要專愎強諫,沮毁用事,希望吳國打敗而顯示他的想法正確。我暗中查看,發現上次大王派子胥出使齊國時他把兒子送去交給鮑牧。身為人臣,內不得意,外倚諸侯。自以為先王之謀臣,今不見用,常鞅鞅怨望。願大王早圖之。」夫差曰:「微子之言,吾亦疑之。」乃使使賜伍子胥屬鏤之劍,曰:「子以此死。」

伍子胥仰天嘆曰:「嗟乎!讒臣嚭為亂矣,王乃反誅我。要沒有我,闔閭能當上霸王嗎?要沒有我,夫差你能當上王嗎?如今聽信諛臣之言而殺我!」乃告其舍人曰:「必樹吾墓上以梓,令可以為器;而抉吾眼縣吳東門之上,以觀越寇之入滅吳也。」意即在我墓上種梓樹,待長大後用來做夫差的棺木;把我的眼珠掛在東門上,我要看著越軍殺進來滅吳。乃自剄死。

吳王聞之大怒,把伍子胥的屍體扔到江裡。吳人憐之,在江邊立了祠來紀念,又把祠旁邊的小山丘叫作胥山。

殺了伍子胥,吳王大舉進兵伐齊,不勝而歸。三年後吳王在黃池(今河南封丘)大會諸侯,想要夾周室以令諸侯。越王句踐趁這時候攻進吳國;破吳兵,殺太子。夫差會都不開,趕快回去。賠了一堆錢句踐才肯講和。

四年後,越王句踐再攻吳;此時吳國還沒戰後復原,兩下就被打趴。越圍攻吳整整三年,最後夫差受困於姑蘇之山(今蘇州靈岩山),派人去跟句踐求情:「孤臣夫差敢布腹心,異日嘗得罪於會稽,夫差不敢逆命,得與君王成以歸。今君王舉玉趾而誅孤臣,孤臣惟命是聽,意者亦欲如會稽之赦孤臣之罪乎?」意即當年會稽放你一馬,這次你也應該放我一馬。不過文言文的文字與意思皆相當優美,同學們請自行體會。

句踐不忍心,想就這樣算了,范蠡說:「會稽之事,天以越賜吳,吳不取。今天以吳賜越,越其可逆天乎?且夫君王蚤朝晏罷,非為吳邪?謀之二十二年,一旦而弃之,可乎?且夫天與弗取,反受其咎。『伐柯者其則不遠』,君忘會稽之戹乎?」意即會稽的時候是天要把越賜給吳,吳不要。現在天要把吳賜給越,怎可以逆天而行呢?而且王每天早起晚睡廿二年,不是為了今天嗎?你忘得了會稽時受困的慘嗎?

句踐曰:「吾欲聽子言,吾不忍其使者。」意即我想聽你的,但不忍心拒絕。

范蠡乃鼓進兵,曰:「王已屬政於執事,使者去,不者且得罪。」范蠡擊鼓進兵,叫吳國使者趕快回去,不然就得罪啦。

吳使者泣而去。句踐憐之,乃使人謂吳王曰:「吾置王甬東,君百家。」句踐還是可憐夫差,給他一個甬東王做,有百戶人家可以管。甬東在那裡呢?甬東是個島,現今浙江寧波東的舟山島。送他去一個島就不怕他再作亂。

吳王謝曰:「吾老矣,不能事君王!」遂自殺。乃蔽其面,曰:「吾無面以見子胥也!」越王乃葬吳王而誅太宰嚭。

范蠡跟文種是打敗吳國的重要關鍵,可惜他倆在句踐稱霸後的遭遇完全不同,請繼續收看下一回:兔死狗烹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