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足球嗎?也許你不是足球愛好者,什麼歐洲國家盃、南美國家盃一概不曉得;總會湊熱鬧每四年看一下世界盃吧?而且世界盃剛好夾在奧運中間,每兩年有一個刺激的運動跟一下也不錯。
足球比賽最緊張是什麼時候?當然是比賽加時還是平手要十二碼定生死的時候啦!本來快合上的雙眼頓時張得極大;快停頓的腦袋霎時血脈賁張。有沒有注意到,十二碼定生死通常都會注意進球。好像踢得進是應該,踢不進是悲哀。為什麼十二碼很容易進球呢?因為球門實在太大了。
很少人注意球門有多大,特別是很少踢足球的台灣同學。足球門是很大的,一般人從左跑到右要兩秒。所以職業足球員踢球的身材都沒很高,但守門的特高。既然球門這麼大,那十二碼怎麼守啊?
球門這麼大,守十二碼只有一種方式,就是猜!通常是守門員看踢球人的眼神跟助跑姿勢猜一個方向。當然,通常都猜不中。所謂猜中只是狗屎運而已,沒什麼英雄的。但職業足球獎金動輒百萬,連暖身都講究科學方法的西方國家,難道就憑你一句狗屎運就打發了嗎?他們當然有一定的統計跟科學預測。問題是,理性的預測歸理性預測,在場上的守門員一定按照指令做嗎?還是,有一些原因會導致理性失靈呢!
有幾位科學家做了個研究,他們對守十二碼做了統計分析【註一】。他們把球門分到左、中、右三區,統計最能夠守到球的方向。方向的意思是指守門時他們跳往左
(猜球會往左飛)、右(猜球會往右飛)、中間(猜球會直直的踢過來)三種方位。在分析了n
場球賽後發現,原來守在中間不動是最能守到球的位置。統計發現,站在中間不動會比跳左或跳右多兩倍的機會擋到球。
同時,他們也訪問了三十六個職業守門員,訪問他們在守十二碼時會跳什麼方位。結果,跳左跟跳右的機會是留守中間的五倍以上。理論上,守中間,跟左右的機率應該都是三分之一,但為何明知守中間比較容易守到球,卻偏要選擇左右亂跳呢?
這幾位科學家認為,他們是受了一種「Action Bias」驅使。這種 action bias
就是當全場幾萬人(如果是世界盃的話是幾十億人)看著你,你理性地知道不動守住這一分的機會最大。但,你還是要選擇一個方向跳,因為你沒接到球是你猜錯方向,猜錯太容易會發生,全世界都會原諒你,但沒跳是代表你懶或認輸。而且,當場上愈多隻眼睛注視著你,這種bias 愈強。
他們把這個理論延伸到投資學上面。他們認為,基金經理人在金融危機下會亂亂更動旗下基金的投資組合(portfolio)。個人投資者都知道在金融危機或市場低迷時可以先暫停一下,忍一下手。只要自己的投資組合是健康的,時候到就會翻身。但基金經理人要「做嘢」(辦事)給客戶看,表示自己不怕金融危機,所以
更頻繁的買入賣出。結果錢沒賺到反而虧了買賣的手續費。對基金經理人而言,他有堂而皇之的理由告訴客戶說他已經盡力了,反正金融危機嘛。而其實,在有些特殊的狀況下,真的是「唔做好過做」!
【註一】Bar-Eli, Michael; Azar, Ofer H.; Ritov, Ilana; Keidar-Levin, Yael and Schein, Galit (2007): Action bias among elite soccer goalkeepers: The case of penalty kicks. Journal of Economic Psychology vol. 28, no. 5, pp. 606-621
補白一:安息,印度女兒。這個民族的文化如果還不改,無論金磚與否,難登大雅之堂。
補白二:幫同事們上報告寫作工作坊到第七期了,終於有學員問我怎樣才可以學好英文。我想學好我不能comment,畢竟我英文也不好。但如果要跟客戶溝通,
反正都是工程用語,為什麼不多看paper 呢?其實我一直都有看paper 的習慣,當然是有趣的。這位同事的問題觸發我把看過的一些有趣的paper
整理一下作介紹。敬請期待。
2012/12/30
2012/12/16
洞穴奇案
有五個跟大家一樣愛冒險犯難的人去一個高原石灰山洞探險。他們進洞後發生山崩,洞口封住,他們全都困在裡面。超過了預計出來的時間他們都不見踪影,家屬通知救援隊前往救人。可惜地勢太複雜,山崩不斷,其中一次還奪走十名救援人員的生命。
被困廿天後,救援人員終於跟探險隊用無線電連絡上。因為洞裡並沒有食物,而估計還要十天才能把他們救出,醫生跟他們講如果再沒有食物,他們很難活到救出來的那一天。無線電在通話後失聯。
八小時後,無線電再度連絡上。探險隊中一名成員問說如果吃了其中一個人,是否可以活到被救出。醫生給予肯定答案;該成員又問,如果通過抽籤決定是否可成?醫生沒法回答。探險隊又問,是否有法官或政府人員可以回答?沒有回應。最後問有沒有牧師或神父可以回答。探險隊在收不到任何回覆後再次失聯。當他們在第三十二天被救出後,該名成員早已經被殺害來充饑。
四名活著的探險隊員經過治療後復原。他們被控謀殺。由於檢查官指控的是謀殺罪,而他們的確有謀殺的事實,所以判決罪名成立,理當立刻執成絞刑。但陪審團跟最高行政首長訴願,請求特赦減刑至六個月監禁。現正在等上訴裁決。
因為案件十分曲折,大法官們為此開了辯論庭。如果你是其中一名大法官,你的想法是什麼呢?
你可能會說:「法律定義得很清楚,任何人故意剝奪被人生命都必須判處死刑,法律不該在乎人情。如果我們恣意放寬執法以後又如何讓人民守法呢?」
你可能會說:「我們為了拯救他們犧牲了十名救援人員加上一名探險隊員,如果我們現在還判他們死刑,是否違背了保全他們生命的初衷呢?」
你可能有另外的想法:「在法律裡有自我防衛這一條合法殺人的法例,當生命受到威脅時可以殺人以救命。當時不是我死就是別人死。」
你也會持反對意見:「如果飢餓也算自我防衛。那因為餓肚子去偷東西吃要不要罰?」
你也可能會想:「如果是是大家講好抽籤來決定活著與否,那就是一個合約,當然要履行啊!」
你或許會想:「在一個沒法跟外面連繫的洞裡,什麼時候會被救都不知道,跟在叢林有什麼差別?我們可以改用叢林法則嗎?」
其實這是一九四九年哈佛法律學者富勒(Lon Fuller)虛擬的一個奇案,當時他寫的小書有五個法官的不同思辯。五十年後(一九九九年)哲學與法學教授薩伯(Peter Suber)在原有的五個辯詞外加上了九個。一共十四個不同的看法。
千萬別小看這本翻譯後只有兩百廿頁的小書;大法官們的思辯很有道理,邏輯完整。每個陳詞讀下去都是一個新的思想衝擊。看完一段都會感嘆一句,真有道理,應該要這樣判才對。但當你讀到下一個大法官的陳詞時,又會馬上把剛剛在腦裡辛苦建立起來的完美推論完全推翻。
看完全書十四個陳詞後,簡直是把大腦裡對人性、社會、人與人之間關係、人與社會關係的想法洗滌了一遍,通體舒暢啊!
同學,你有第十五個想法嗎?到底你有沒有自己想法啊?
被困廿天後,救援人員終於跟探險隊用無線電連絡上。因為洞裡並沒有食物,而估計還要十天才能把他們救出,醫生跟他們講如果再沒有食物,他們很難活到救出來的那一天。無線電在通話後失聯。
八小時後,無線電再度連絡上。探險隊中一名成員問說如果吃了其中一個人,是否可以活到被救出。醫生給予肯定答案;該成員又問,如果通過抽籤決定是否可成?醫生沒法回答。探險隊又問,是否有法官或政府人員可以回答?沒有回應。最後問有沒有牧師或神父可以回答。探險隊在收不到任何回覆後再次失聯。當他們在第三十二天被救出後,該名成員早已經被殺害來充饑。
四名活著的探險隊員經過治療後復原。他們被控謀殺。由於檢查官指控的是謀殺罪,而他們的確有謀殺的事實,所以判決罪名成立,理當立刻執成絞刑。但陪審團跟最高行政首長訴願,請求特赦減刑至六個月監禁。現正在等上訴裁決。
因為案件十分曲折,大法官們為此開了辯論庭。如果你是其中一名大法官,你的想法是什麼呢?
你可能會說:「法律定義得很清楚,任何人故意剝奪被人生命都必須判處死刑,法律不該在乎人情。如果我們恣意放寬執法以後又如何讓人民守法呢?」
你可能會說:「我們為了拯救他們犧牲了十名救援人員加上一名探險隊員,如果我們現在還判他們死刑,是否違背了保全他們生命的初衷呢?」
你可能有另外的想法:「在法律裡有自我防衛這一條合法殺人的法例,當生命受到威脅時可以殺人以救命。當時不是我死就是別人死。」
你也會持反對意見:「如果飢餓也算自我防衛。那因為餓肚子去偷東西吃要不要罰?」
你也可能會想:「如果是是大家講好抽籤來決定活著與否,那就是一個合約,當然要履行啊!」
你或許會想:「在一個沒法跟外面連繫的洞裡,什麼時候會被救都不知道,跟在叢林有什麼差別?我們可以改用叢林法則嗎?」
其實這是一九四九年哈佛法律學者富勒(Lon Fuller)虛擬的一個奇案,當時他寫的小書有五個法官的不同思辯。五十年後(一九九九年)哲學與法學教授薩伯(Peter Suber)在原有的五個辯詞外加上了九個。一共十四個不同的看法。
千萬別小看這本翻譯後只有兩百廿頁的小書;大法官們的思辯很有道理,邏輯完整。每個陳詞讀下去都是一個新的思想衝擊。看完一段都會感嘆一句,真有道理,應該要這樣判才對。但當你讀到下一個大法官的陳詞時,又會馬上把剛剛在腦裡辛苦建立起來的完美推論完全推翻。
看完全書十四個陳詞後,簡直是把大腦裡對人性、社會、人與人之間關係、人與社會關係的想法洗滌了一遍,通體舒暢啊!
同學,你有第十五個想法嗎?到底你有沒有自己想法啊?
2012/12/02
中國上海、中國香港、中國巴黎
自從香港媒體說廣東道被強國人攻佔後就沒再踏足,就算要去海港城也在海防道進新港中心上樓過街。這次為了幫CC 送貨終於走了廣東道一趟。觀察到的有趣現像讓我開始了解強國人的攻佔行為並不是故意的,是他們的文化驅使。
廣東道從北到南囊括了各個名店,什麼Prada、Gucci、LV等;為了購物品質,各名店都有人流管制,警衛限制店內人數,多出來的只好在門口排隊。久久才去一次就看到排隊的強國國民跟警衛爭吵為何不能進去的畫面。走在路上,除了吵架外當然少不了坐在路邊翹二郎腿抽煙身邊排一堆名店戰利品紙袋的平頭客,跟報紙拍巴黎香榭麗舍大道的照片一樣。一直以為只是記者為了要拍照而守候多月的作品,沒想到隨便一去就遇上了。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
在上海住過一陣子,南京路步行街跟淮海路也有這種畫面。既然強國人無論是在花都巴黎、東方之珠香港跟重現風華的上海都是這付德性,這就不是個人行為;社會學觀點派得上用場了。
不管他們錢從那來,有了錢就要消費。這些平頭們從鄉下出來,到了在鄉下時每晚電視劇拍得天上有地下無的風華絕代上海,東買西買,累了就很本能的跟在鄉下一樣的踎下來抽根煙。同樣的情況發生在香港跟巴黎。很正常的行為在上海就沒事,為何在香港跟巴黎就被放大來看呢?
同學我問你,你在國外走累了你會蹲在路上抽煙嗎?我知道你不抽煙,那你會蹲在路上嗎?我知道你也不蹲,那你會坐嗎?我想,你的答案是:「看有沒有本地人坐啊,如果當地人都坐,那就一起坐啊!」這也是我行走江湖的方法啊!先觀察當地人怎樣做,然後照著做。
那為什麼強國人就不是這樣做呢?來來來,我們跟強國人到底有什麼差別?他們比較窮?拜託,他們買的LV 比你多。他們比較沒文化?OMG,不要看他們理平頭,李白的詩背得比你熟呀!答案其實是:他們是強國人!
別別別,先別罵我,先讓我講點故事。十二年前(唉!又白頭宮女了)我在歐洲輾轉反側了一陣子,看遍了歐洲的廁所文學。幾乎每一間都有罵美國人的文章接龍,真是嘆為觀止!就連Lonely Planet 的 《Europe on a shoestring》都有一個box 標題為 《Just for Americans...》裡面說:「Like it or not, Americans have one of the world’s worst travel reputations. They’re often perceived as rude, loud, aggressive, shallow, greedy, overbearing, spoiled, selfish, naive, cultureless, pushy and so much more.」這些形容詞不就是我們現在批評強國人的嗎?
美國跟中國同樣幅員廣大,政府同樣善於洗腦,國家同樣強大,國民同樣的以為「We are the World」。就是這個「We are the World」的觀念導致他們非常自我中心,總是以為他們都是對的,他們的那一套就是全世界的那一套。你也許聽過強國內陸人在家裡看慣翻譯後的外國電視劇跟電影,出國後以為全世界都說普通話。你也許聽過老美抱怨改革開放之前去中國找不到一杯像樣的咖啡。外國人不說普通話其實跟中國人並不喝咖啡是異曲同工,沒什麼好驚訝的,只是大國們都不懂。所以不要怪個人,誰叫他們的國家這麼強大嘛。
科學除了能解釋發生了的現象外還要能預測事情的發生。如果這套說法是對的話,下一個會讓人討厭的國民將會是俄國,同樣又大又會洗腦。大家走著瞧。
最後送上 Lonely Planet 在上面提到box 裡的結語與大家共勉:「In Europe you will meet hundreds of people with diverse world views. Don’t shy away from frank discussion over a few beers - after all, this is one of the great joys of travelling. The best advice is to have an open mind and a healthy sense of humour.」
廣東道從北到南囊括了各個名店,什麼Prada、Gucci、LV等;為了購物品質,各名店都有人流管制,警衛限制店內人數,多出來的只好在門口排隊。久久才去一次就看到排隊的強國國民跟警衛爭吵為何不能進去的畫面。走在路上,除了吵架外當然少不了坐在路邊翹二郎腿抽煙身邊排一堆名店戰利品紙袋的平頭客,跟報紙拍巴黎香榭麗舍大道的照片一樣。一直以為只是記者為了要拍照而守候多月的作品,沒想到隨便一去就遇上了。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
在上海住過一陣子,南京路步行街跟淮海路也有這種畫面。既然強國人無論是在花都巴黎、東方之珠香港跟重現風華的上海都是這付德性,這就不是個人行為;社會學觀點派得上用場了。
不管他們錢從那來,有了錢就要消費。這些平頭們從鄉下出來,到了在鄉下時每晚電視劇拍得天上有地下無的風華絕代上海,東買西買,累了就很本能的跟在鄉下一樣的踎下來抽根煙。同樣的情況發生在香港跟巴黎。很正常的行為在上海就沒事,為何在香港跟巴黎就被放大來看呢?
同學我問你,你在國外走累了你會蹲在路上抽煙嗎?我知道你不抽煙,那你會蹲在路上嗎?我知道你也不蹲,那你會坐嗎?我想,你的答案是:「看有沒有本地人坐啊,如果當地人都坐,那就一起坐啊!」這也是我行走江湖的方法啊!先觀察當地人怎樣做,然後照著做。
那為什麼強國人就不是這樣做呢?來來來,我們跟強國人到底有什麼差別?他們比較窮?拜託,他們買的LV 比你多。他們比較沒文化?OMG,不要看他們理平頭,李白的詩背得比你熟呀!答案其實是:他們是強國人!
別別別,先別罵我,先讓我講點故事。十二年前(唉!又白頭宮女了)我在歐洲輾轉反側了一陣子,看遍了歐洲的廁所文學。幾乎每一間都有罵美國人的文章接龍,真是嘆為觀止!就連Lonely Planet 的 《Europe on a shoestring》都有一個box 標題為 《Just for Americans...》裡面說:「Like it or not, Americans have one of the world’s worst travel reputations. They’re often perceived as rude, loud, aggressive, shallow, greedy, overbearing, spoiled, selfish, naive, cultureless, pushy and so much more.」這些形容詞不就是我們現在批評強國人的嗎?
美國跟中國同樣幅員廣大,政府同樣善於洗腦,國家同樣強大,國民同樣的以為「We are the World」。就是這個「We are the World」的觀念導致他們非常自我中心,總是以為他們都是對的,他們的那一套就是全世界的那一套。你也許聽過強國內陸人在家裡看慣翻譯後的外國電視劇跟電影,出國後以為全世界都說普通話。你也許聽過老美抱怨改革開放之前去中國找不到一杯像樣的咖啡。外國人不說普通話其實跟中國人並不喝咖啡是異曲同工,沒什麼好驚訝的,只是大國們都不懂。所以不要怪個人,誰叫他們的國家這麼強大嘛。
科學除了能解釋發生了的現象外還要能預測事情的發生。如果這套說法是對的話,下一個會讓人討厭的國民將會是俄國,同樣又大又會洗腦。大家走著瞧。
最後送上 Lonely Planet 在上面提到box 裡的結語與大家共勉:「In Europe you will meet hundreds of people with diverse world views. Don’t shy away from frank discussion over a few beers - after all, this is one of the great joys of travelling. The best advice is to have an open mind and a healthy sense of humour.」
2012/10/10
反智的台灣媒體
來,我們先看看這段video,不用浪費太多時間從頭看到尾,看頭兩分鐘就夠了:
http://www.youtube.com/watch?v=9rxEslK5v7A。
怎麼樣?有什麼感覺呢?
這是朋友寄給我的一個連結,因為家裡沒有裝有線電視,平常是看不到這種節目的。剛收到email 時很興奮,因為自從關於上帝粒子的新聞出來後同事紛紛來詢。雖然大學時初生之犢不畏虎跑去修過黃偉彥老師開給博班的粒子物理,但還沒碰到Higgs Particle 就學期結束了。所以看到有電視節目要介紹,趕快按進去看一下,想看看專家們是怎麼說的。
不看就算了,看了就火大。介紹來賓每個都叫「資深媒體人」,最後只有一個生化博士,沒半個搞物理的?!當然,國外也有好幾個非物理專業但寫普及物理不錯的好手(像我最喜愛的小說家 Asimov),先忍著。看到Higgs Particle 是啥東西都沒講就跑去講上帝的音樂;資深媒體人還說大家都知道。靠!就是大家都不知道才要看這個節目啊,都知道還要看嗎?接著還來一段不倫不類的什麼舞。心裡冒出的第一個念頭是:「怎麼會有這麼反智的節目啊?」火大!關掉!
想想看,如果有個business man 出差來到台灣,白天開會開到累了,晚上回到飯店洗完澡開瓶啤酒、躺在床上、打開電視準備休息一下。結果看到這種節目。肯定會覺得台灣人都「智能不足」,趕快包包收一收打道回府了吧。一邊狂奔機場的同時心裡還會反問自己為什麼會跟瘋子做生意呢。
當我跟同事表達我的看法時他也有反智的同感,但他也問說是否因為主題是物理相關。老實說,跟物理一點關係都沒有,如果上帝的粒子是一個那群「資深媒體人」無法掌握的題目,大可不講,我想這個世界上對上帝粒子有興趣的不多。在台灣就肯定更少了。相信題目是主持人或製作單位給的,「不會就不要講」我想是一個很基本的原則。而且,台灣現在有這麼多大學,去找個物理老師講一下有多難嗎?相信在電視上登高一呼,有過百個老師想上電視出風頭吧。不用這幾個傢伙在那一邊講 一邊發抖。
做這種節目是良心事業,好好找些老師來講是讓觀眾增廣見聞,隨便找些「資深媒體人」來講些五四三是害死人。台灣隔代教養很多,祖父母輩不一定能了解、分辨。小朋友寫完功課坐在電視機前看到這種扭來扭去粒子舞信以為真,長大了還得了?!
“You are what you read” 西方人認為「我」是從所學所經歷的建構起來,讀什麼樣的書就成就什麼樣的人。時空不一樣,現在變成看什麼電視就成就什麼樣的人。這不打緊,如果台灣人還一直覺得每天晚上回家打開電視跟主持人一起幹譙很爽,那什麼競爭力比別人差就不能怪馬英九了。
不說別的,早上看兩份水果報(香港跟台灣),港版的關於諾貝爾物理獎有七篇相關文章報導。兩位得獎人分別做了什麼實驗皆有簡述。反觀台版的只有兩篇文章,而且對他倆的貢獻語焉不詳。近幾年台大物理都排在大學理組招生的首位(我也搞不清楚為何,其實物理要的是最有熱情的人而不是最會考試的人),而物理在講求實用的香港恐怕是榜末;為什麼諾貝爾獎這麼重要都吸引不了媒體的眼球呢?
週日去喝喜酒,同事帶他兩歲多的兒子來;問他釣魚臺是誰的?他大聲說:「釣魚臺是我們的!」我本想戲弄他,問他:「那尖閣諸島是誰的?」他回答說:「尖閣諸島就是釣魚臺啊!釣魚臺是我們的!」兩歲多的小朋友,還沒受到反智媒體的洗腦。週一回去公司問我們那回家就對著電視的同事:「尖閣諸島在那裡?」竟然啞口無言。
我認為台灣媒體對觀眾的反智洗腦是相當成功的,不用台獨大佬出來喊,很快台灣就會改國號,叫「呆灣」。讚!
http://www.youtube.com/watch?v=9rxEslK5v7A。
怎麼樣?有什麼感覺呢?
這是朋友寄給我的一個連結,因為家裡沒有裝有線電視,平常是看不到這種節目的。剛收到email 時很興奮,因為自從關於上帝粒子的新聞出來後同事紛紛來詢。雖然大學時初生之犢不畏虎跑去修過黃偉彥老師開給博班的粒子物理,但還沒碰到Higgs Particle 就學期結束了。所以看到有電視節目要介紹,趕快按進去看一下,想看看專家們是怎麼說的。
不看就算了,看了就火大。介紹來賓每個都叫「資深媒體人」,最後只有一個生化博士,沒半個搞物理的?!當然,國外也有好幾個非物理專業但寫普及物理不錯的好手(像我最喜愛的小說家 Asimov),先忍著。看到Higgs Particle 是啥東西都沒講就跑去講上帝的音樂;資深媒體人還說大家都知道。靠!就是大家都不知道才要看這個節目啊,都知道還要看嗎?接著還來一段不倫不類的什麼舞。心裡冒出的第一個念頭是:「怎麼會有這麼反智的節目啊?」火大!關掉!
想想看,如果有個business man 出差來到台灣,白天開會開到累了,晚上回到飯店洗完澡開瓶啤酒、躺在床上、打開電視準備休息一下。結果看到這種節目。肯定會覺得台灣人都「智能不足」,趕快包包收一收打道回府了吧。一邊狂奔機場的同時心裡還會反問自己為什麼會跟瘋子做生意呢。
當我跟同事表達我的看法時他也有反智的同感,但他也問說是否因為主題是物理相關。老實說,跟物理一點關係都沒有,如果上帝的粒子是一個那群「資深媒體人」無法掌握的題目,大可不講,我想這個世界上對上帝粒子有興趣的不多。在台灣就肯定更少了。相信題目是主持人或製作單位給的,「不會就不要講」我想是一個很基本的原則。而且,台灣現在有這麼多大學,去找個物理老師講一下有多難嗎?相信在電視上登高一呼,有過百個老師想上電視出風頭吧。不用這幾個傢伙在那一邊講 一邊發抖。
做這種節目是良心事業,好好找些老師來講是讓觀眾增廣見聞,隨便找些「資深媒體人」來講些五四三是害死人。台灣隔代教養很多,祖父母輩不一定能了解、分辨。小朋友寫完功課坐在電視機前看到這種扭來扭去粒子舞信以為真,長大了還得了?!
“You are what you read” 西方人認為「我」是從所學所經歷的建構起來,讀什麼樣的書就成就什麼樣的人。時空不一樣,現在變成看什麼電視就成就什麼樣的人。這不打緊,如果台灣人還一直覺得每天晚上回家打開電視跟主持人一起幹譙很爽,那什麼競爭力比別人差就不能怪馬英九了。
不說別的,早上看兩份水果報(香港跟台灣),港版的關於諾貝爾物理獎有七篇相關文章報導。兩位得獎人分別做了什麼實驗皆有簡述。反觀台版的只有兩篇文章,而且對他倆的貢獻語焉不詳。近幾年台大物理都排在大學理組招生的首位(我也搞不清楚為何,其實物理要的是最有熱情的人而不是最會考試的人),而物理在講求實用的香港恐怕是榜末;為什麼諾貝爾獎這麼重要都吸引不了媒體的眼球呢?
週日去喝喜酒,同事帶他兩歲多的兒子來;問他釣魚臺是誰的?他大聲說:「釣魚臺是我們的!」我本想戲弄他,問他:「那尖閣諸島是誰的?」他回答說:「尖閣諸島就是釣魚臺啊!釣魚臺是我們的!」兩歲多的小朋友,還沒受到反智媒體的洗腦。週一回去公司問我們那回家就對著電視的同事:「尖閣諸島在那裡?」竟然啞口無言。
我認為台灣媒體對觀眾的反智洗腦是相當成功的,不用台獨大佬出來喊,很快台灣就會改國號,叫「呆灣」。讚!
2012/09/29
你開了幾雙眼?
MIT
有位怪怪的物理老師叫 Walter
Lewin,他常拿自己做實驗,把教學的影片放到網上去,吸引了很多人看(http://www.youtube.com
/watch?v=7Zc9Nuoe2Ow)。前幾天跟Roy 說起,他馬上說:「你說那個蕩秋千的傢伙嗎?」原來很多人都認識他。
本來不認識他的,學妹介紹了他去年出版的書《For the Love of Physics》(中文翻譯為《在MIT 燃燒物理魂》),就買來看。裡面有一章講彩虹的,講到各種各樣的彩虹,很漂亮。又講到各種彩虹的成因,還加上他拍的各種彩虹照片作為例子。章末他寫了兩段很激動人心的話:
“We don’t need to understand why a rainbow or fogbow or glassbow is formed in order to appreciate its beauty, of course, but understanding the physics of rainbows does give us a new set of eyes (I call this the beauty of knowledge). We become more alert to the little wonders we might just be able to spot on a foggy morning, or in the shower, or when walking by a fountain, or peeking out of an airplane window when everyone else is watching movies. I hope you will find yourself turning your back to the Sun the next time you feel a rainbow coming on, looking about 42 degrees away from the imaginary line and spotting the red upper rim of a glorious window across the sky.” 「我們不用知道形成原因就能欣賞美麗的彩虹,但懂了彩虹的物理就如開了一雙眼睛。讓我們在晨霧裡、洗澡、經過噴泉或當大家都在看機上電影時你會探頭看外面 試著找出彩虹。我希望下次你覺得有機會有彩虹時會背著太陽,向42度的夾角看去,試著找出那有紅色外沿的彩虹。」
“Here’s my prediction. The next time you see a rainbow, you’ll check to make sure that red is on the outside, blue is on the inside; you’ll try to find the secondary bow and will confirm that the colors are reversed; you’ll see that the sky is bright inside the primary bow and much darker outside of it; and if you carry a linear polarizer on you (as you always should), you will confirm that both bows are strongly polarized. You won’t be able to resist it. It’s a disease that will haunt you for the rest of life. It’s my fault, but I will not be able to cure you, and I’m not even sorry for that, not at all!” 「我預言,下次你看到彩虹,你會看看是否紅色在外沿、藍色在內沿。你會試著找出在旁邊的第二條而顏色順序是相反的。如果手邊有偏光鏡的話,你會試著看這兩 條彩虹是否偏光的。你無法抵擋,跟病毒一樣跟你一輩子。這是我的錯,但我幫不了你,而且我不會感到抱歉,絕不!」
來,我們來回憶一下大學唸過什麼科目。還記得嗎?也許記得一些,也許全部都記得。那每一個你「過了」的科目到底教了你什麼?或者說,這些學分開了你什麼樣的眼睛?不記得了?不知道?太可惜了。
我運氣很好,早就明白分數不重要,重要的是入寶山不能空手而回;所以進大學後盡所能打開各種各樣眼睛。也許在剛開眼的時候不知道其重要性,不過的確讓我有不一樣的視角。
開了心理學眼,就能回答我們家CS 問的為什麼男生會有制服控,也能回答為何一堆男生去大陸一定會找小姐。開了社會學眼,就會知道為什麼有些人的錢多到八輩子都花不完還要繼續認真工作。開了經濟學眼就不會容易受第二件半價的誘惑。開了政治學眼就不會把民主跟自由搞混而被政客欺騙。開了政治哲學眼就知道什麼樣的制度比較公平。開了宗教哲學眼就 知道為何政教必需分離(達賴喇嘛正在德蘭薩拉做政教分離)。
當打開了一雙又一雙的眼睛,你的世界就充滿色彩,而且真的回不去了。
同學,你開了幾雙眼?
補白:Walter Lewin 在他的video 裡說他上課的目的:
“My goal is not so much to cover a lot and to make them chew on a lot of equations. But my goal is to uncover several very basic things that they will remember for the rest of their lives. Even if they never used physics any more, I want them to see the beauty of physics; I want them to love physics.” 很熱血!
本來不認識他的,學妹介紹了他去年出版的書《For the Love of Physics》(中文翻譯為《在MIT 燃燒物理魂》),就買來看。裡面有一章講彩虹的,講到各種各樣的彩虹,很漂亮。又講到各種彩虹的成因,還加上他拍的各種彩虹照片作為例子。章末他寫了兩段很激動人心的話:
“We don’t need to understand why a rainbow or fogbow or glassbow is formed in order to appreciate its beauty, of course, but understanding the physics of rainbows does give us a new set of eyes (I call this the beauty of knowledge). We become more alert to the little wonders we might just be able to spot on a foggy morning, or in the shower, or when walking by a fountain, or peeking out of an airplane window when everyone else is watching movies. I hope you will find yourself turning your back to the Sun the next time you feel a rainbow coming on, looking about 42 degrees away from the imaginary line and spotting the red upper rim of a glorious window across the sky.” 「我們不用知道形成原因就能欣賞美麗的彩虹,但懂了彩虹的物理就如開了一雙眼睛。讓我們在晨霧裡、洗澡、經過噴泉或當大家都在看機上電影時你會探頭看外面 試著找出彩虹。我希望下次你覺得有機會有彩虹時會背著太陽,向42度的夾角看去,試著找出那有紅色外沿的彩虹。」
“Here’s my prediction. The next time you see a rainbow, you’ll check to make sure that red is on the outside, blue is on the inside; you’ll try to find the secondary bow and will confirm that the colors are reversed; you’ll see that the sky is bright inside the primary bow and much darker outside of it; and if you carry a linear polarizer on you (as you always should), you will confirm that both bows are strongly polarized. You won’t be able to resist it. It’s a disease that will haunt you for the rest of life. It’s my fault, but I will not be able to cure you, and I’m not even sorry for that, not at all!” 「我預言,下次你看到彩虹,你會看看是否紅色在外沿、藍色在內沿。你會試著找出在旁邊的第二條而顏色順序是相反的。如果手邊有偏光鏡的話,你會試著看這兩 條彩虹是否偏光的。你無法抵擋,跟病毒一樣跟你一輩子。這是我的錯,但我幫不了你,而且我不會感到抱歉,絕不!」
來,我們來回憶一下大學唸過什麼科目。還記得嗎?也許記得一些,也許全部都記得。那每一個你「過了」的科目到底教了你什麼?或者說,這些學分開了你什麼樣的眼睛?不記得了?不知道?太可惜了。
我運氣很好,早就明白分數不重要,重要的是入寶山不能空手而回;所以進大學後盡所能打開各種各樣眼睛。也許在剛開眼的時候不知道其重要性,不過的確讓我有不一樣的視角。
開了心理學眼,就能回答我們家CS 問的為什麼男生會有制服控,也能回答為何一堆男生去大陸一定會找小姐。開了社會學眼,就會知道為什麼有些人的錢多到八輩子都花不完還要繼續認真工作。開了經濟學眼就不會容易受第二件半價的誘惑。開了政治學眼就不會把民主跟自由搞混而被政客欺騙。開了政治哲學眼就知道什麼樣的制度比較公平。開了宗教哲學眼就 知道為何政教必需分離(達賴喇嘛正在德蘭薩拉做政教分離)。
當打開了一雙又一雙的眼睛,你的世界就充滿色彩,而且真的回不去了。
同學,你開了幾雙眼?
補白:Walter Lewin 在他的video 裡說他上課的目的:
“My goal is not so much to cover a lot and to make them chew on a lot of equations. But my goal is to uncover several very basic things that they will remember for the rest of their lives. Even if they never used physics any more, I want them to see the beauty of physics; I want them to love physics.” 很熱血!
2012/09/16
一件非法購買事件
週五收到客戶email,內容如下:「近期因日本非法購買中國領土釣魚島,導致中日關係緊張,有可能會影響中日商貿,所以我們想了解一下在貴司所用到的原材料是否有日本進口物料,以便我司做好風險防範措施。」
同事收到後笑到停不下來,本想回他們說台日關係非常友好,絕無斷料之危機,不用擔心。但想到創作得出這封email 的人頭腦相當幼稚,定會把台日關係友好當作台獨之宣示,為免刺激幼稚人之情緒,所以另作回答。
我收到時亦瘋狂爆笑,但並不為中日關係緊張關我屁事,而是為了逗號前的那句話:「日本非法購買中國領土釣魚島」。這句話真是可圈可點,足可成為邏輯學的教材。讓我們來研究一下這句話。
把這句話拆成「日本」、「非法」、「購買」、「中國」、「領土」、「釣魚島」後不同的排列組合可以有很多解釋,時間有限,我們看幾個例子後同學們自可自行仿照練習。
首先講「購買」,買方、賣方都沒有中國或中國人的參與,有什麼好叫的?別人買賣東西幹你屁事?再來是「非法」購買?到底是誰的法?現在是日本跟日本人買東西,用的當然是日本法,喊出「非法」的人懂日本的法律嗎?就算是「非法」也是「非」日本法,日本自會處置,不用中國人多八卦。如果你說這個買賣是「非」中國之法,中國也買賣土地的呀,要說「非法」必需要把法條例出來。不然我也可以說中國非法把我的blog block 住啊!
再來看「領土」,釣魚島是什麼時候的中國領土了?明朝嘛!明朝時越南也是中國領土啊,不然去找胡志明跟他要回來吧。這百年來就只有香港人上去過(日本法律規定日本人也不能上去);照算釣魚島算是香港的。香港人都沒講話,中國人講什麼講啊?
接著看「非法購買中國領土」。老實說,如果島真是你的別人怎麼買賣也沒實際效用,如果島不是你的叫破喉嚨也不會有人理睬。不然你在網上拍賣「莫斯科」看看,就算有人買了你覺得普丁會敲鑼打鼓嗎?不會,他只會當你是瘋子。
來看看「釣魚島」。人家日本買賣的叫「尖閣列島」,抗議個屁。舉個例你們就知道沒什麼好吵的:你在網上拍賣「China」,照說中國人肯定會很火,其實不然。不信跑去鄉下跟農民問看,他會說:「我不要「拆哪」!政府每天都拆這「拆哪」的,我不要!」人家叫「中國」啊,「拆」什麼「哪」?
中國的劇本真難寫,為了習的身體不好想盡各種辦法延後十八大的召開。所以暗中聳恿人民上街打、砸、搶,明為抗議,實以為藉口對日本換取好處跟延後十八大。
有種就去把島要回來,不要在家裡當英雄,出去就當狗雄。在自己家打、砸、搶傷害的都只是自己,有什麼好威風的?一百多年還在那義和團,幼稚!
補白:
1. 日本很為這事傷腦筋,搞到候任駐中國大使壓力太大死掉。西宮伸一大使才六十歲,曾在中國當過駐華公使,正是當駐中大使的好人材。為了這種島事而死真是可惜。希望他在天之靈得到安息。
2. 早上聽港台節目《講東講西》,聽眾打來說希望藉這個事件可以讓中、台雙方大和解合作云云。連主持人都聽不下去,當真有人又傻又天真。
同事收到後笑到停不下來,本想回他們說台日關係非常友好,絕無斷料之危機,不用擔心。但想到創作得出這封email 的人頭腦相當幼稚,定會把台日關係友好當作台獨之宣示,為免刺激幼稚人之情緒,所以另作回答。
我收到時亦瘋狂爆笑,但並不為中日關係緊張關我屁事,而是為了逗號前的那句話:「日本非法購買中國領土釣魚島」。這句話真是可圈可點,足可成為邏輯學的教材。讓我們來研究一下這句話。
把這句話拆成「日本」、「非法」、「購買」、「中國」、「領土」、「釣魚島」後不同的排列組合可以有很多解釋,時間有限,我們看幾個例子後同學們自可自行仿照練習。
首先講「購買」,買方、賣方都沒有中國或中國人的參與,有什麼好叫的?別人買賣東西幹你屁事?再來是「非法」購買?到底是誰的法?現在是日本跟日本人買東西,用的當然是日本法,喊出「非法」的人懂日本的法律嗎?就算是「非法」也是「非」日本法,日本自會處置,不用中國人多八卦。如果你說這個買賣是「非」中國之法,中國也買賣土地的呀,要說「非法」必需要把法條例出來。不然我也可以說中國非法把我的blog block 住啊!
再來看「領土」,釣魚島是什麼時候的中國領土了?明朝嘛!明朝時越南也是中國領土啊,不然去找胡志明跟他要回來吧。這百年來就只有香港人上去過(日本法律規定日本人也不能上去);照算釣魚島算是香港的。香港人都沒講話,中國人講什麼講啊?
接著看「非法購買中國領土」。老實說,如果島真是你的別人怎麼買賣也沒實際效用,如果島不是你的叫破喉嚨也不會有人理睬。不然你在網上拍賣「莫斯科」看看,就算有人買了你覺得普丁會敲鑼打鼓嗎?不會,他只會當你是瘋子。
來看看「釣魚島」。人家日本買賣的叫「尖閣列島」,抗議個屁。舉個例你們就知道沒什麼好吵的:你在網上拍賣「China」,照說中國人肯定會很火,其實不然。不信跑去鄉下跟農民問看,他會說:「我不要「拆哪」!政府每天都拆這「拆哪」的,我不要!」人家叫「中國」啊,「拆」什麼「哪」?
中國的劇本真難寫,為了習的身體不好想盡各種辦法延後十八大的召開。所以暗中聳恿人民上街打、砸、搶,明為抗議,實以為藉口對日本換取好處跟延後十八大。
有種就去把島要回來,不要在家裡當英雄,出去就當狗雄。在自己家打、砸、搶傷害的都只是自己,有什麼好威風的?一百多年還在那義和團,幼稚!
補白:
1. 日本很為這事傷腦筋,搞到候任駐中國大使壓力太大死掉。西宮伸一大使才六十歲,曾在中國當過駐華公使,正是當駐中大使的好人材。為了這種島事而死真是可惜。希望他在天之靈得到安息。
2. 早上聽港台節目《講東講西》,聽眾打來說希望藉這個事件可以讓中、台雙方大和解合作云云。連主持人都聽不下去,當真有人又傻又天真。
2012/09/08
為什麼反對洗腦國民教育?

世界上很多國家都有公民教育科,教小朋友如何當一個公民,香港本來就有德育及公民教育這個科目了。可是世界上只有兩個國家有國民教育科,兩個都是以洗腦聞名的國家:新加坡及中國。
要多了解中國,香港有中國歷史科可以唸。這其實也不構成反對國民教育成科的問題,問題在於教育局所提供給各學校的手冊。同學可以先到這裡下載來看看。(http://ishare.iask.sina.com.cn/f/33332834.html)(下不來的跟我說)
手冊要老師告訴同學中國模式是世界上最好的。我來引用幾句裡面的話大家就知道問題多大:
『中國特色的民主制度,就是實現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合一的「三維一體」。』
既然說是民主,為什麼要堅持共產黨領導呢?民主就是人民隨時都會變,要不你有能力說服大家聽你的,要不你就聽大家的。為何要堅持呢?這就是中共一直都矛盾之處。而且「依法治國」?這種睜開眼睛說大話也真是中國特式啊!
『當代中國政治制度主要指人民民主專政制度...』
再一次,民主就是可以變,沒什麼專政的,所以看到什麼「專」啊,「堅持」啊,都是假民主。更好笑的在下面:
『進步、無私與團結的執政集團』用這句話來描述中共,有腦的都知道是笑話啦,老師怎麼教啊?
稱讚自己的同時不忘踩別人幾腳,說完中國模式有多好接著講美國制度有多差:
『政黨惡鬥,人民當災』、『兩黨時常會因為選舉拉票需要,又或者意氣之爭,而拒絕通過由對手執政黨所提出的年度財政預算,從而令政府關門、公共服務停止,直接影響社會民生的運作。』
講完政治講經濟,當然是對大躍進餓死四千萬人隻字不提,只講開放改革後每年9.8% GDP的成長。接下來再推崇一下國有企業的制度:
『國家對金融、大型企業包括骨幹工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和事業的控制,不是絕對的控制,而是有指導地推進市場化競爭的控制,目的是保障重要產業基本的產權和管理權,以貫徹國家經濟發展戰略和產業政策。』
所以這些國企的老闆們就可以亂花公款吃喝玩樂,反正企業大得沒人管,也不能管。
接著講社會方面,從家庭倫理講到汶川地震得的港人捐獻,為什麼不講一下汶川的豆腐渣工程呢?
文化方面更離譜,說『文化建設形成了「公有制為主體,民族文化為主體」的兩個主體格局。』你看得懂寫什麼嗎?看不懂怎樣教?
最後結論是中國應走「中國模式」而不應跟隨「普世價值」。更說西方世界因為要求其他國家遵受「普世價值」而發動戰爭。我想,對於人權、自由、民主這些不適用於中共的普世價值的確不合「中國模式」。
手冊附上一堆教學建議,譬如說要認識「華盛頓共識」與「布達佩斯俱樂部」跟「北京模式」的差異。這是給小學跟初中的教材,這麼小就要學這些嗎?瘋了吧!
講了這麼多,我們來重看一下到底國民教育科想讓同學們了解中國的什麼。政治多麼的有特色,經濟多麼的好,社會多麼的和諧,文化多麼的優異。為什麼跟我們平常在報紙上看到的中國完全不一樣?對,這就叫洗腦!洗掉你在一般媒體上看到的負面印象,而且是由學校教你的。你說該不該反。
反對洗腦國民教育!
反對洗腦國民教育!
反對洗腦國民教育!
補白:
1. 有興趣看共產黨如何抺黑我們的來看一段視頻,把反對國民教育的同學們抺黑,把世界二分法,什麼「破壞派」、「建設派」(我很喜歡破壞共產黨)。中共喜歡發明一些不去定義的名詞再誘導大眾去對號入座。憤青最易受到搧動。http://www.youtube.com/watch?v=Tzz30-hXYIc
2. 有興趣支持反洗腦國民教育的朋友可以把fb 上的大頭貼換成穿黑衣雙手打乂的照片。謝謝支持!
3. 如果想看香港土共如何跟我們辯論洗腦國民教育可以看以下視頻,可惜沒有字幕:
http://www.youtube.com/watch?v=ERf5ac47o0c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