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7/23

伍子胥傳奇 第十三回:兔死狗烹

上回講到吳王夫差不聽伍子胥的勸告,送劍叫他去死。而句踐得文種跟范蠡的幫助,復仇成功。

扶助句踐廿年,從報會稽之恥到稱霸、號令中國;范蠡被封為上將。回到越國,愈想愈不妥。有這種名聲,遲早出事。句踐為人能共患難,不能共安樂,還是早點離開為上策。寫了一封信給老闆請辭:「臣聞主憂臣勞,主辱臣死。昔者君王辱於會稽,所以不死,為此事也。今既以雪恥,臣請從會稽之誅。」意指老闆憂心時部下就辛勞,老闆受辱部下就要代死。先前我不死是因為要報會稽之仇。現今大仇得報,我該受到報應了。

句踐一看不得了,就說:「孤將與子分國而有之;不然,將加誅于子。」意指我分你半個國好不好,不要敬酒不喝、喝罰酒;不留下來就去追殺你。

范蠡當然不理他,丟下一句:「君行令,臣行意。」把家裡值錢的東西收一收輕裝上路。

去到齊國,改變姓名,叫鴟夷子皮。在海邊耕種,做買賣。不多久就累積數十萬金。他想想文種留在越國,不會有好下場,就寫信給他:「蜚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子何不去?」意指鳥盡弓藏、兔死狗烹,越王這人可共患難、不可共富貴,你還不走?

文種讀信後詐病不上朝。有人讒說他躲在家裡準備作亂,句踐送他一把劍:「子教寡人伐吳七術,寡人用其三而敗吳,其四在子,子為我從先王試之。」文種當然知到老闆意思,自殺。

齊國人看見范蠡(現在叫鴟夷子皮)做事這麼得法,請他為相。范蠡說:「居家則致千金,居官則至卿相,此布衣之極也。久受尊名,不祥。」當平民賺很多,做官又當到卿相,老百姓當成這樣真是極致了,不祥。就把相印交回,賺到的錢分給好友、鄉民,帶著值錢東西離開齊國。

離開齊國後他到了陶(今山東定陶)這個地方。范蠡看出陶是個樞紐,做買賣肯定會發財。所以就在這定居下來,改名朱公,自稱陶朱公。又再重新開始耕作,做生意,很快又賺得巨富,得天下稱頌。

伍子胥的故事講完了,他從楚國開始,經宋、鄭、晋,一直流浪到吳國,又與越國鬥智鬥力。最後還是遭讒以自殺收場,人言可畏啊!

下一回我們來看看太史公司馬遷先生對伍子胥其他人的評價。

2011/07/17

伍子胥傳奇 第十二回:子胥之死

上回講到,孔子的弟子為救魯國免於被齊國打趴,到處遊說。

吳王夫差被說得蠢蠢欲動,伍子胥感到不妥,諫曰:「越國是心腹之病。而今相信浮辭詐偽而貪戀齊國。齊國跟一片滿是石頭的田一樣,打下來有何用?希望大王把齊放一邊,先打越,不然後悔莫及。」吳王不聽,叫伍子胥出使齊國。他怕亡國,帶兒子一起走,交托給齊國的鮑牧再回來。

伯嚭跟伍子胥一直不和,在吳王面前講他的壞話:「伍子胥這個人既暴戾又殘忍,他的怨氣肯定會造成禍害。以前他說不要攻齊,結果上次我們獲得大勝。這次再伐齊,子胥還要專愎強諫,沮毁用事,希望吳國打敗而顯示他的想法正確。我暗中查看,發現上次大王派子胥出使齊國時他把兒子送去交給鮑牧。身為人臣,內不得意,外倚諸侯。自以為先王之謀臣,今不見用,常鞅鞅怨望。願大王早圖之。」夫差曰:「微子之言,吾亦疑之。」乃使使賜伍子胥屬鏤之劍,曰:「子以此死。」

伍子胥仰天嘆曰:「嗟乎!讒臣嚭為亂矣,王乃反誅我。要沒有我,闔閭能當上霸王嗎?要沒有我,夫差你能當上王嗎?如今聽信諛臣之言而殺我!」乃告其舍人曰:「必樹吾墓上以梓,令可以為器;而抉吾眼縣吳東門之上,以觀越寇之入滅吳也。」意即在我墓上種梓樹,待長大後用來做夫差的棺木;把我的眼珠掛在東門上,我要看著越軍殺進來滅吳。乃自剄死。

吳王聞之大怒,把伍子胥的屍體扔到江裡。吳人憐之,在江邊立了祠來紀念,又把祠旁邊的小山丘叫作胥山。

殺了伍子胥,吳王大舉進兵伐齊,不勝而歸。三年後吳王在黃池(今河南封丘)大會諸侯,想要夾周室以令諸侯。越王句踐趁這時候攻進吳國;破吳兵,殺太子。夫差會都不開,趕快回去。賠了一堆錢句踐才肯講和。

四年後,越王句踐再攻吳;此時吳國還沒戰後復原,兩下就被打趴。越圍攻吳整整三年,最後夫差受困於姑蘇之山(今蘇州靈岩山),派人去跟句踐求情:「孤臣夫差敢布腹心,異日嘗得罪於會稽,夫差不敢逆命,得與君王成以歸。今君王舉玉趾而誅孤臣,孤臣惟命是聽,意者亦欲如會稽之赦孤臣之罪乎?」意即當年會稽放你一馬,這次你也應該放我一馬。不過文言文的文字與意思皆相當優美,同學們請自行體會。

句踐不忍心,想就這樣算了,范蠡說:「會稽之事,天以越賜吳,吳不取。今天以吳賜越,越其可逆天乎?且夫君王蚤朝晏罷,非為吳邪?謀之二十二年,一旦而弃之,可乎?且夫天與弗取,反受其咎。『伐柯者其則不遠』,君忘會稽之戹乎?」意即會稽的時候是天要把越賜給吳,吳不要。現在天要把吳賜給越,怎可以逆天而行呢?而且王每天早起晚睡廿二年,不是為了今天嗎?你忘得了會稽時受困的慘嗎?

句踐曰:「吾欲聽子言,吾不忍其使者。」意即我想聽你的,但不忍心拒絕。

范蠡乃鼓進兵,曰:「王已屬政於執事,使者去,不者且得罪。」范蠡擊鼓進兵,叫吳國使者趕快回去,不然就得罪啦。

吳使者泣而去。句踐憐之,乃使人謂吳王曰:「吾置王甬東,君百家。」句踐還是可憐夫差,給他一個甬東王做,有百戶人家可以管。甬東在那裡呢?甬東是個島,現今浙江寧波東的舟山島。送他去一個島就不怕他再作亂。

吳王謝曰:「吾老矣,不能事君王!」遂自殺。乃蔽其面,曰:「吾無面以見子胥也!」越王乃葬吳王而誅太宰嚭。

范蠡跟文種是打敗吳國的重要關鍵,可惜他倆在句踐稱霸後的遭遇完全不同,請繼續收看下一回:兔死狗烹

2011/07/03

伍子胥傳奇 第十一回:子貢出 五國亂

上回講到,句踐苦等報仇機會。時機往往在不知不覺時到來,隨時得準備好啊!

同學們知道有些獨裁者在國內勢力不穩時會出兵亂打嗎?譬如說北韓的金正日。這些人會動員國內的文宣管道重新使人民支持他。古時候也一樣,齊國大臣田常想要作亂,想舉兵攻打魯國。前面第九回講到孔子在闔閭十五年相魯,問底下弟子誰想出面幫忙解決:「夫魯,墳墓所處,父母之國,國危如此,二三子何為莫出?」意指,國家出事,你們這幾個為什麼不出手啊?

弟子子路、子張、子石想出手孔子都反對。子貢請行,孔子許之。子貢何人?子貢名端沐賜,利口巧辭。

子貢去到齊國,跟田常說:「君之伐魯過矣。夫魯,難伐之國,其城薄以卑,其池狹以淺,其君愚而不仁,大臣偽而無用,其士民又惡甲兵之事,此不可與戰。君不如伐吳。夫吳,城高以厚,池廣以深,甲堅以新,士選以飽,重器精兵盡在其中,又使明大夫守之,此易伐也。」翻成白話是這樣的:「田常你攻打魯國實在是大錯特錯。魯國,難打啊!城牆又薄又矮,護城河又窄又淺,國君笨,大臣沒用,人民又討厭戰爭,不能打。不如去打吳國啦!吳國城牆又厚又高,護城河又寬又深,士兵又精銳,易打啊!」

要是聽的是你,也會火大,田常也一樣:「子之所難,人之所易;子之所易,人之所難:而以教常,何也?」

子貢回說:「臣聞之,憂在內者攻彊(彊=強),憂在外者攻弱。你要亂搞嘛,亂搞怎麼可以打弱國呢?以你們齊國的強大,兩下就把魯打下來。打贏了又怎樣?本來就該贏的,你沒有功勞。萬一輸了,你在國內的民望肯定down 到谷底,不用想要亂搞了。如果打吳,打贏了就是你的功勞。就算打輸了,你國家的軍隊大概也殘廢了吧,到時候你要怎麼搞都沒人管得了你。」 

田常曰:「正點啊!但我已經出兵了,怎辦?」子貢曰:「你先按兵不動,我去叫吳國救魯,那就有藉口攻吳了。」

子貢往見吳王夫差:「臣聞之,王者不絕世,霸者無彊敵,千鈞之重加銖兩而移。今以萬乘之齊而私千乘之魯,與吳爭彊,竊為王危之。且夫救魯,顯名也;伐齊,大利也。以撫泗上諸侯,誅暴齊以服彊晉,利莫大焉。名存亡魯,實困彊齊。智者不疑也。」意指齊如果把魯攻下來,肯定會比我們更強。我們救魯,可以搏得名聲;攻打齊國可以獲得實利。打完齊後接著攻晉,利莫大焉。名義上救魯,實質上困強齊,聰明人都會這樣做。

可惜吳王擔心現在去伐齊會被句踐黃雀在後,希望先把越國打下來再說。子貢說:「越之勁不過魯,吳之彊不過齊,你放著齊不管,齊早就把魯打平了。你伐小越而怕強齊,非勇也。夫勇者不避難,仁者不窮約,智者不失時,王 者不絕世,以立其義。如果你放過越、救魯、伐齊,各諸侯一定相約來吳國朝貢,霸業可成了。要不我去跟越王說說,叫他出兵一起伐齊,使越國空虛,那就不用怕了。」吳王大悅,使子貢訪越。

越王句踐親自打掃道路出迎子貢:「此蠻夷之國,大夫何以儼然辱而臨之?」子貢曰:「今者吾說吳王以救魯伐齊,其志欲之而畏越,曰:『待我伐越乃可。』如此,破越必矣。且夫無報人之志而令人疑之,拙也;有報人之志,使人知之,殆也;事未發而先聞,危也。三者舉事之大患。」翻成白話:「我去叫吳王救魯伐齊,夫差很想做,但怕越國,說:『待我伐越先。』如果是,越一定會破。無報仇之意而被人懷疑,笨。想報仇被人知道,危險。還沒出手就被發現,死定了。這三種都是行事之大忌。」

句踐頓首再拜,跟子貢表示曾不自量力打吳,受困會稽,痛入骨髓。就算跟夫差一起戰死,也是心甘情願。子貢希望句踐能配合出兵幫吳國一起打齊。如果打敗了齊,吳國一定會繼續向晉進軍,到時候跟晉一起夾攻齊。要是打輸了,吳國兵力也被消耗盡,到時候去打吳,贏定了。越王大悅,子貢回吳報告。

五日後,句踐使大夫文種至吳國,準備出三千兵幫忙夫差攻齊。句踐還願親自帶兵。吳王大悅,以告子貢曰:「越王欲身從寡人伐齊,可乎?」子貢曰:「不可。夫空人之國,悉人之眾,又從其君,不義。君受其幣,許其師,而辭其君。」意指你已經把人家的兵全拿去用了,還要人家的君?不義。錢收一收就好。吳王許諾,乃謝越王。於是吳王乃遂發九郡兵伐齊。

子貢去晉國見晉定公:「臣聞之,慮不先定不可以應卒,兵不先辨不可以勝敵。今夫齊與吳將戰,彼戰而不勝,越亂之必矣;與齊戰而勝,必以其兵臨晉。」意指平常不去想,事情來了就不會應付;軍隊平常不訓練,攻打敵人就不會勝利。齊跟吳要開戰,如果吳輸了,越國就會完蛋;如果吳贏了,一定會乘勝追擊,攻打晉國。

晉定公很害怕,問曰:「為之柰何?」子貢曰:「修兵休卒以待之。」晉君許諾。

子貢就回到魯國,等待事情發生。

請收看下一回:子胥之死。

2011/06/26

伍子胥傳奇 第十回:臥薪嘗膽

上回講到,越王句踐帶著剩下的五千兵被夫差困在會稽,為自己的衝動懊悔不已。

他問范蠡:「以不聽子故至於此,為之柰何?」范蠡回答:「那就只能好言好語,帶著厚禮求饒。如果不成,就準備要以身為奴。」於是吩咐大夫文種至吳,跪著求和說:「您打敗的句踐使文種來求和,句踐願為您的臣,句踐妻願為你的奴婢。」

吳王夫差想要接受,伍子胥說:「天以越賜吳,勿許也。」文種回去跟句踐回報,句踐難過得想立馬出兵決一死戰。文種制止:「夫吳太宰嚭貪,可誘以利,請閒行言之。」意指吳太宰伯嚭很貪心,可以賄賂之。句踐就派文種送了八個美女跟一些珍寶給伯嚭,請他代為安排跟吳王見面。

文種跟夫差見面時說:「願大王赦句踐之罪,盡入其寶器。不幸不赦,句踐將盡殺其妻子,燔其寶器,悉五千人觸戰,必有當也。」意指希望夫差可以沒收句踐的所有寶物,然後原諒他。如果不放過他,必會盡力一戰。

伯嚭收了美女也幫句踐講話:「越以服為臣,若將赦之,此國之利也。」子胥覺得不妥,諫曰:「今不滅越,后必悔之。句踐賢君,種、蠡良臣,若反國,將為亂。」(反國=返國)吳王不聽放了句踐。子胥告退後,說:「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訓,二十年之外,吳其為沼乎!」意指廿年後吳會被打成沼池。

句踐回到越國,苦身焦思,把一個膽放在旁邊,無論坐臥跟飲食都先嘗膽之苦。然後說:「女忘會稽之恥邪?」意即你會忘了會稽之恥嗎?提醒自己戰敗之苦;此為「臥薪嘗膽」之由來。

句踐身自耕作,夫人自織,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節下賢人,厚遇賓客,振貧弔死,與百姓同其勞。欲使范蠡治國政,蠡對曰:「兵甲之事,種不如蠡;填撫國家,親附百姓,蠡不如種。」於是以文種管政,把范蠡跟大夫柘稽當人質於吳。二年後吳國感到安心後就放他們回越。

句踐回國七年後,心癢癢想出兵報仇,大夫逢同諫曰:「新流亡,今乃復殷給,繕飾備利,吳必懼,懼則難必至。且鷙鳥之擊也,必匿其形。今夫吳兵加齊、晉,怨深於楚、越,名高天下,實害周室,德少而功多,必淫自矜。為越計,莫若結齊,親楚,附晉,以厚吳。吳之志廣,必輕戰。是我連其權,三國伐之,越承其弊,可克也。」意指我們剛從流亡變得好一點,如果現在就準備打仗,吳懼怕你重新再來肯定會打到我們趴在地上。就像鷹要出擊前必先藏匿起來。現在吳跟齊、晉、楚、越交惡,遲早出事。我們趕快結交這些國家,等待機會,到時候任何一國要打吳我們跟著出手就好了。

機會到底什麼時候會出現呢?請收看下一回:子貢出,五國亂。

2011/06/18

伍子胥傳奇 第九回:夫差出場


上回講到,伍子胥倒行逆施,進楚國後把平王屍抓起來鞭。他的老朋友申包胥就跑出國去求救。跑去那呢?

申包胥跑到楚西北方的秦「落人」(找人幫忙)。秦遠在西邊,正在暗暗的高築墻,廣積糧,晚稱王,根本不想煩心中原的紛爭。   

申包胥跟秦哀公說:「吳國跟大野豬、長蛇一樣,從楚國始,蠶食著中原各國。我國國君失去國家,出逃在草莽中,使下臣告急。」表示如果吳滅了楚,就會直接跟秦接壤,到時候秦也會受吳的侵略。不如現在幫楚,楚必世以事君。

秦哀公當然不敢,就使人請辭,曰:「寡人聞命矣。子姑就館,將圖而告。」意指我懂了,你就回旅館去休息,待討論清楚後再通知你。

申包胥曰「寡君越在草莽,未獲所伏,下臣何敢即安?」意即我君在逃,未有安身之所,我如何安心休息?立,依於庭牆而哭,日夜不絕聲,勺飲不入口七日。

秦哀公憐之,曰:「楚雖無道,有臣若是,可無存乎?」就出帥救楚。

秦軍出兵五百車(每車上有三甲士,車後有七十二步兵)共三萬七千五百人,敗吳兵於稷(今湖北隨縣城北之歷山)。當時吳王闔閭留在楚追楚昭王,而他的弟弟夫概就在吳自立為王。

闔閭知道後趕回吳擊夫概,夫概敗走於楚。楚昭王見吳有內亂,就回去首都郢,還封夫概在堂谿(谿=溪,堂谿位於今河南遂平西北),稱堂谿氏。

闔閭十一年,再派太子夫差伐楚,楚很害怕,乾脆把首都從郢遷到鄀(今湖北宜城)。

闔閭十五年,孔子在魯當上了諸侯會盟時負責禮儀的人

闔閭十九年夏,吳伐越,跟句踐在檇李(今浙江嘉興)對陣。句踐派出敢死隊,排成三行衝至吳軍前,抽出刀來引頸自刎。吳軍看到這種景況,全呆住了,越軍利用這個機會出擊,把吳軍殺個措手不及。越國大夫用戈打中闔閭的腳指,擊退吳軍七里。闔閭流血不止,死前交代太子夫差:「爾而忘句踐殺汝父乎?」意指你會忘了句踐殺你老爸嗎?夫差說:「不敢!」

夫差上任後,以伯嚭為相。伯嚭,何許人也?他跟伍子胥一樣,在楚國受到費無忌陷害。他祖父伯州犁是左尹(楚官名)。平王喜歡他,常跟他聊天。費無忌嫉妒,跟平王說:「既然喜歡左尹,就去他家喝酒啊。」平王說好。

費無忌轉頭跟伯州犁說:「平王要找你喝酒,他為人毅猛好兵,放些兵器在門口讓他知道你也愛此道。」伯州犁照做。

平王去到伯州犁家,看到這麼多兵器擺出來,嚇到。費無忌就讒說伯州犁要造反。平王殺了他,孫子伯嚭就逃到吳國去。

夫差用伯嚭為相後,日夜練兵,以報越為志。句踐想在吳還沒練好兵前攻其不備。范蠡諫曰:「不可。臣聞兵者兇器也,戰者逆德也,爭者事之末也。陰謀逆德,好用兇器,試身於所末,上帝禁之,行者不利。」意指我們不應該發動戰爭。句踐戰意已決,遂興師。

夫差派精兵迎之,敗句踐於夫椒(今蘇州太湖)。句踐跟剩下的五千兵退至會稽(今紹興),還被吳軍重重圍住。

到底句踐如何突破重圍呢?請收看下一回:臥薪嘗膽。

2011/06/12

伍子胥傳奇 第八回:子胥復仇

上回講到,子胥推薦孫武給吳王,吳王一試就知好傢伙。文武二將有齊,整裝待發。

闔閭三年,興師伐楚。還記得第六回時說公子蓋餘、公子燭傭受困在楚,知道光殺僚自立,就帶兵投降,楚把他倆封在舒(今安徽省舒城縣)嗎?吳這次伐楚就先把舒縣打下來,將兩位公子抓回來。

接下來吳王就想往楚國首都郢(今湖北荊州江陵西北)進發。孫子說:「民勞,未可,且待之。」意指大家都打得很累了,還是緩一緩。

過了幾年,吳、楚,吳、越之間各有幾次交戰,先按下不表。

闔閭九年,吳王等不下去了,就叫子胥跟孫武來問:「你們之前說不能直攻楚的首都,現在到底等夠了沒?」

他們倆就說:「楚國的令尹【註一】子常很貪心,得罪過很多諸侯。唐國跟蔡國最討厭他,找他們兩國幫忙一定搞得定。」

吳王問:「到底子常是怎樣得罪唐、蔡兩國啊?」

「話說蔡昭侯(蔡國國君,周沒封他王,只是侯而已)帶了兩個玉佩跟兩件皮裘去找楚昭王(兩家都是昭,請不要搞混),送給楚昭王各一件。楚昭王為了答謝就宴請蔡昭侯,他倆出席晚宴時一起穿。子常看到後就死皮賴臉的跟蔡昭侯要,不給,就把他關了三年。唐成公(唐國國君,也沒封王)帶了兩匹驌驦駿馬去楚國,不幸也被子常看到,又伸手要。不給,又關三年。後來唐國派人把馬送給子常,成公才得以回國。而蔡國人看到如此這般,也要求昭侯趕快把玉佩跟皮裘送給子常。回國後蔡昭侯把兒子跟太子送去晉國當人質,求晉國出兵打楚。所以說,有唐、蔡而可伐楚。」

吳王就派使者跟唐、蔡說:「楚為無道,虐殺忠良,侵食諸侯,困辱二君,寡人欲舉兵伐楚,願二君有謀。」於是三國合謀伐楚。

吳、蔡、唐三國聯合部隊隔著漢水與楚軍對峙。吳王的弟弟夫概想出擊,不給,他就偷偷的帶著五千士兵襲擊子常的軍隊。子常敗走,逃去鄭國。吳乘勝追擊,大戰五回合,攻入首都郢。楚昭王出逃。

攻入郢後,伍子胥求楚昭王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屍,鞭之三百然後已。這就是後人所說的伍子胥鞭屍事件。

申包胥是楚國大臣,跟子胥是好朋友,知道鞭屍這種變態的事後,找人跟他說:「子之報讎,其以甚乎!吾聞之,人眾者勝天,天定亦能破人。今子故平王之臣,親北面而事之,今至於僇死人,此豈其無天道之極乎!」意指你這樣報仇(讎=仇)太過份了。雖然說人可勝天,但天亦可勝人。你以前也當過平王的臣子,如今竟然侮辱死人,這太有違天道了!

伍子胥曰:「為我謝申包胥曰,吾日莫途遠,吾故倒行而逆施之。」意指,請幫我謝謝申包胥,我老了,日暮途遠,只好違反常理,倒行逆施了。

想知道申包胥如何救楚,夫差又如何上場,請收看下一回:夫差出場。


【註一】令尹這個職位是楚武王時設立的,入則領政、出則統軍,相當於宰相。楚武王是第一回說的楚共王的曾曾曾祖父。當時周不肯封他,他自封武王,超有個性。

2011/06/05

What if (如果)


故事編完了,東西挖完了,科技來不及提出更新的發現。現代歷史學家開始玩起「what if」,就是猜測如果什麼事沒發生,後果會如何。少不更事,不知原來廿二年前今天在北京的事影響世界之巨;原來那些精英的死可以讓很多國家、幾億人民的重生。

What if 沒有廿二年前今天的那件事,匈牙利就不會在同年十月結束共產黨專政,把國名從匈牙利人民共和國改成匈牙利共和國。

What if 沒有廿二年前今天的那件事,波蘭就不會在同年十二月修憲擺脫共產黨專政,更當不成東歐脫離蘇聯影響的領頭羊。

What if 沒有廿二年前今天的那件事,捷克就不會在同年十一月發生的天鵝絨革命。也沒有九三年的斯洛法克獨立。兩個文化、經濟不同的地區還是要痛苦地綁在一起。

What if 沒有廿二年前今天的那件事,柏林圍牆就不會在同年的十一月倒下。東、西德也不會統一,出身東德的物理學家梅克爾也不會當上德國總理。

What if 沒有廿二年前今天的那件事,美蘇就不會於同年十二月在馬爾他宣佈冷戰結束。也沒有兩年之後的整個蘇維埃聯邦解體。

What if 沒有廿二年前今天的那件事,我就不可能在十一年前就輕鬆愉快的坐在火車上穿越西伯利亞,不可能在波蘭感受當地人被壓迫上百年後釋放出來的熱情,不可能在捷克自在的坐在廣場上喝新鮮釀造啤酒,不可能在斯洛法克安心的爬山,不可能在匈牙利路邊喝比水還便宜的紅酒。

What if 沒有廿二年前今天的那件事...我還是今天的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