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29

在東京淘寶淘出一串歷史



上週快閃了一趟東京。學妹介紹西荻窪有有趣的咖啡店,反正要去吉祥寺跟高円寺,夾在中間的地方也可以順遊(註一)。網上搜尋了一下這個地方,那邊有好幾家古董店。古董我不懂也沒錢,老東西有些很精緻,不妨一看。

途經一家店叫慈光,門口擺著幾個架子放滿了大小不同木盒子裝著的瓷器。日本瓷器讓人比較有印象的是粗獷厚重的感覺,看看茶道師面前的那一套就知道。一眼看過去抓住了我的是三個青花瓷小杯;日式青花,薄胎,雖然沒有薄得透光,但只能倒酒,不能倒茶。杯底寫著「深川製」,谷歌了一下,又是有田燒,而且是明治時宮內省御用瓷器廠(如圖)。

店裡放著的瓷器又更多了,有些的確精美,但不是喜愛的樣式,看來看去就是這套杯子了。本想把這區逛完才買,但時候不早(那邊的店六點就打烊,只剩十五分鐘)出去回來店都關了。不到三碗路邊拉麵的錢,下手吧,不要等。

架子上再看一下就快快拿去結帳(抱歉沒拍其他的照片)。有幾個有趣的觀察:每個瓷器都有它的專用盒子,盒子上有書法(太草了,沒法辨認)跟製造商的印。另外,就如上面描述的,旁邊放的都是粗獷的厚重茶碗。口緣不圓的比工整的貴,愈歪七扭八愈貴。最後,又是九州瓷。邊走邊在腦袋裡翻,到車站前答案就差不多了,回來寫下這篇。

用盒子裝著表示這不是生活用瓷,不是跟鍋碗瓢盤一起賣的,是收藏用的。看過一個系列的電影叫《噓八百》(有入選金馬影展),設定大都是主人離世後貯藏室堆滿了一盒一盒的古董(瓷器、字畫等),後人不懂也不想懂就便宜了收舊貨的,然後一串你騙我我騙他的搞笑故事(輕鬆學日本歷史,不錯看)。架上那些盒子應該也是主人當年珍而重之的收藏,後人不懂欣賞,或移居都市沒地方放而賣掉。撿到便宜的我是會拿來跟朋友喝清酒的,貢起來幹嘛。

精緻的青花瓷比粗獷歪七扭八便宜這件事(我一直認為這些貴森森的茶碗是炻器 stoneware 而不是瓷器 porcelain,但沒有製程參數,沒法判斷)要從明朝開始講起(枕頭可以拿出來了)。

戰國時代第八代將軍足利義政跟明熹宗朱由校一樣,不理朝政只追求藝術,足利義政玩喝茶,茶道就是他搞出來的(朱由校當木工)。茶道深受禪宗影響,追求「侘寂」(侘び 寂び、わび さび)的境界:自然、不完美、簡樸才是最美。豐臣秀吉執政後,把織田信長時的茶師千利休奉為全日本茶道大師,把茶道當作政治,自己人才能辦茶道。千利休把侘寂哲學愈走愈偏,變成刻意去做出不完美,愈不完美價值愈高(《噓八百》第一部就是講千利休的一隻破碗)。連在地的歐洲人都覺得奇怪,耶穌會修士紀錄下連二分銀子也不想買的破碗竟然要賣到三、四千金幣。茶道大師變成政治籌碼等於命不久矣,豐臣秀吉發現他的影響力比自己高,就要他自殺。千利休這種不完美的堅持留到現在日本,不完美反而貴。

一直以來,瓷器以中國為最,韓國因為接連中國又朝貢的關係,技術跟品質排第二。日本有自己的陶器,也有少數韓國人跑到九州去做瓷,但為數不多。豐臣秀吉統一後很多武士沒事幹,就去打朝鮮(武士沒事幹去打朝鮮第二次就是上篇文章講的甲午戰爭)。打了六年,一直到豐臣秀吉死了才收兵。撒退時毀了陶瓷重鎮全羅還把陶瓷師傅連家人全虜回去,朝鮮陶瓷花一個半世紀才回復到之前的藝術高度。而被虜去九州的師傅就成就了現今的有田燒、波佐見燒等。在深川製磁的網站上,這件事也毫不隱藏:

「佐賀縣有田是日本瓷器的發祥地。最早的瓷器於1616年在有田燒製而成。當豐臣秀吉入侵朝鮮時,鍋島藩主帶回的一位陶工在有田的泉山發現了優質的瓷器原料——瓷石,由此開始了瓷器的製作。江戶時代,深受歐洲皇室貴族喜愛的「伊凡裡」就是在這裡燒製並從伊凡裡港出口的陶器。

深川青花瓷以其清澈的美感而聞名於世。忠二最推崇的,是經過1350℃高溫燒製而成的透明瓷器,以及在其上描繪的優雅藍色。這被稱為“深川青”,而用一支筆描繪出漸變色的深化技法,更是對藍色的一種神秘表達。此外,其創新的設計,與小伊凡裡、柿右衛門、鍋島彩等有田燒的傳統風格截然不同,被稱為「深川式」。

深川精二透過改良燒製技法追求通透的瓷器,並不斷鑽研釉料等技術創新,最終實現了透明的白瓷和清澈的藍色釉下彩,至今仍是公司引以為傲的最高品質。深川精二受明治天皇之命,負責供應宴會餐具,並於1910年被任命為宮內省御用器皿。戰後不久,御用器皿制度廢除,但直到令和時代,深川精二仍繼續為宮廷供應餐具。」

旅行、淘寶、引證讀過的書;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註一:西荻窪的物豆奇咖啡店是《西荻窪三星洋酒堂》的拍攝地;吉祥寺是《只想住在吉祥寺嗎?》跟《公園小情歌》的拍攝地;高円寺駅外的天氣神社是《天氣之子》的取材地。我是去朝聖的。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