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沒有了。
從壹周刊第一期免費贈送版開始,一直到蘋果報,再到台灣蘋果報壹周刊。就算是在中國工作那兩年,還是一直用VPN 翻出來看。只是,國安法無限上綱,硬把蘋果給掐死。
網路上很多香港人各自抒發蘋果對他們的影響,有沒有發現裡面沒人提到一直被詬病的腥羶色?也許他們的娛樂版的確來了港台兩地娛樂生態的變化,不過沒很在乎,畢竟平常娛樂活動的光譜很窄,只有音樂跟電影(而且都不是主流或好萊塢)。影響我最大的其實是蘋果的專欄作家。無論是副刊或經濟版,作者的想法都很特別,給我很多衝擊。
說到經濟,也不能不說一下蘋果。當初會看經濟學是物理老師塞了本張五常的《賣桔者言》,一看驚為天人,原來行為科學是要這樣做的(自然科學的方法我很會),十分有趣味。接著張在壹周刊有專欄,把整個芝加哥學派講述了一遍,每篇都拜讀再三。量變導致質變,看多了就有心得,後來經濟是大學裡修最多非本系學分的科目(九個學分)。
副刊是一份報紙的靈魂,副刊不行基本上這份報紙就沒有價值。從小父親看明報就跟著看,雖然小學會看報紙時金庸已經封筆,還有亦舒、倪匡等。台灣讀書時中時副刊很有名,三不五時有余英時、許倬雲、林毓生等。剛好課堂上讀到他們想法,回宿舍又讀到他們文章,真有學而時習之的感覺。
隨著台灣各報染上不同顏色,副刊質素每況愈下;港蘋作者群又愈來愈厲害,每天花在它的時間也愈來愈多。特別是週末,專欄就足以陪著一整個早餐時間。再加上果籽會有旅遊、美食、探討地方特色的影片,一下子就中午了。真係汁都撈埋。
上週四(6/24)失去蘋果的第一天,打開網站出現訂戶訊息,失落感油然而生。瑪姬line 來問蘋果沒有了怎麼辦?以後要看什麼?我不知怎樣回答,一首歌在腦海中浮現:張雨生的《沒有煙抽的日子》。
八九年,王丹寫下《沒有煙抽的日子》這首詩,張雨生六四時為這首詩譜了曲,傳回去中國後大大的流行。當時王丹被抓,在坐牢,不好把作詞人名字說明白,就說是張雨生寫的。四年後王丹出獄,他親自把版稅送到北京。
《沒有煙抽的日子》,敬失去的蘋果、敬那個錢多到幾輩子花不完卻選擇留在香港被抓有可能被關一輩子的天真英雄肥佬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