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28

服貿的非懶人包

服貿鬧得沸沸揚揚,網路上充斥著各種支持跟反對的懶人包。看了n 個,全是用故事、比喻等方式呈現,太容易受意識形態左右了,不能滿足我們這些唸理科的人。數據說話嘛,為什麼沒人整理一下到底臺灣對中國開放多少,而中國又對臺灣開放多少呢?到底除了洗頭印刷外還有什麼值得我們關注的呢?好吧,只好花點時間來自己研究一下承諾表。這個分析絕對不是懶人包,有數字也有我個人想法。希望大家看完後還是去對照原文,做出自己的判斷。


我們會先從承諾表裡十加一個部門開放的數目開始,然後集中在政、經、民生、國防幾方面討論。


承諾表分成兩部份:非金融跟金融服務部門。非金融一共十個部門:


服務部門
臺灣對中國開放之次部門
中國對臺灣開放之次部門
商業
22 (外加3 小部門)
12(外加2 小部門)
通訊
3
2:其中增值電信部門限福建
營造及相關
5
5
配銷
3
2:中國不開放現在最熱的網購服務給臺灣,但臺灣對中國沒限制。
環境
3
7:這是中國對臺灣開放最多的部門。不過垃圾處理含金量有多少我不清楚。
健康與社會服務
3
4:限制福建、廣東地區。
觀光
3:臺灣開放中國來獨資開旅館,但中國並未開放予臺灣同等承諾。
1
娛樂、文化及運動
3
2
運輸
9
5:海運跟公路運輸只限福建省。
其他
4
2
金融
3:證券投資放寬至十億美元
3:銀行業限福建;證券投資受QFII 管制。


上面的數字告訴我們,臺灣對中國開放多於中國對臺灣開放;看來臺灣讓利很多嘛。不只如此,承諾內容更藏著危機。

從政治角度來說,好幾個部門只開放福建或某幾個省,臺灣對中國開放亳無地區限制。這是把臺灣矮化成省的一種策略,把本來是國與國的尊重下降成省與省的條約。而負責談判的臺灣官員竟然沒有一點敏感度。現在中國巴不得用各種方法討好臺灣,幹嘛要自甘墮落呢?

從經濟角度來說,臺灣的銀行業如果只能開在福建而中國能開在台北真不合理。銀行業者不能開在上海那開放來幹什麼呢?如果只能開在福建,那就限制中國的銀行只能開在嘉義好了。福建種茶,嘉義種米才合理。

不用問,網購跟物流業在中國熱到爆。全世界都虎視眈眈,每年看雙十一光棍節就知道。但中國對臺灣不開放網購也不開放公路運輸開在福建以外的城市,就等於斷了臺灣業者這條路。這很不公平。

在民生方面,商業服務部門裡的F 其他商業服務指的是臺灣所說的中小企業。臺灣對中國開放十四項(外加三小項),而中國只開放六項(外加二小項)。這就是大家最擔心中國會把臺灣中小企業主趕盡殺絕的部門。我不知道連中小企業都要引進外資是什麼樣的一種邏輯。如果一個地區連本地的中小企都做不下去要等外資來救,估計老百姓也沒法活了。

國安是我最擔心的。在商業服務部門下臺灣開放一個小部門叫「與科學技術有關之顧問服務業」裡的「地質、礦物及其他科學勘察服務」。這表示中國可以來勘查臺灣的地理跟海洋,當然以「科學」名義啦。但中國科學與國防沒分,開放這個不就等於給中國來畫之後攻臺的地圖嗎?中國跟本不用請間諜來探路,開公司就可以了。這種敏感的部門,中國當然不會開放給臺灣啦。根本就是引狼入室。

還有,臺灣開放中國來蓋飯店,蓋飯店要買地,就等於開放中國來買地。而且,飯店一定得開在精華區,那太好了,台北被中國整個買下來就好,花錢來買,不用花子彈來統一。中國當然不會開放這一項啦。而且,就算開放也有招;中國買地只買使用權,七十年後地又會還給國家。臺灣是買斷的,買下來就是中國的。

別以為金融開放不平等只影響經濟方面,臺灣開放十億美元的證券投資限額,要知道每天臺灣股市交易量平均才廿億美元。中國要真的玩死臺股很簡單的,這是國安問題。而中國把限額放在QFII 裡,就等於不承諾嘛。

不看就算了,看了一整個承諾表,對所謂的談判專家愈來愈感到憂心,他們到底是領中國薪水還是領臺灣薪水的呢?這已經不是大雄跟老師說:「你根本不懂胖虎!」的問題了。不退回重審你覺得OK 嗎?當然,有人要追求歷史定位又另當別論啦。

2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請問官方資料說:
大陸對台灣開放80項;台灣對大陸開放64項。
跟您整理的服務部門數差別在哪裡?

我想轉貼您的文章,也想先弄懂我的疑問,謝謝!

皓皓 提到...

謝謝你的問題。
麻煩把80 跟64 項分部門別列出來可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