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5/23
單薄的《歲月神偷》
昨天跑去看《歲月神偷》,換票前還特別問一下是否粵語版,怕翻成國語不倫不類。才第二天上映,電影院裡就沒多少觀眾,跟在香港的賣座有很大對比。打著柏林影展得獎的旗號,好像在台灣沒什麼號召力。為何?
《歲月神偷》講的是六十年代一個以造鞋為生的家庭故事,是導演羅啟銳的半自傳電影。雖然香港在亞洲電影裡居首,可惜這類憶苦思甜的題材不是港人專長,一拍就知醜了。
電影想要表達六十年代香港人過的日子。可惜講來講去就是窮加生老病死加移民城市加貪污。而且每一件事都草草帶過,沒有深入的描寫跟探討,十分單薄。不知導演是怕香港人沒耐性還是 表達能力的問題,希望是前者。
香港電影以商業片聞名於世,商業片就是要賣,要賣必須吸引普羅大眾,想吸引普羅大眾就要配合時代脈動。六、七十年代港英關係差時最愛打洋鬼子的李小龍,八十年代大量內地人偷渡來港時最愛看省港旗兵,九十年代屯門開發後最受歡迎的是古惑仔系列。憶苦思甜或深刻的去討論任何議題不是商業片那杯茶,香港人不會拍。
拍憶苦思甜首選當然是大陸啦!說苦,大陸人比誰受的苦都多。說甜,誰現在的經濟發展比得上大陸?很早就說過,大陸導演敘事能力很強,可惜很多故事不能講,慢慢變成沒東西可以講。但憶苦思甜沒問題,看看《陽光燦爛的日子》、《活著》,甚至去年的《高考一九七七》水準都遠高於《歲月神偷》。
在台灣,不用問大家都知道最會拍這類電影的是侯孝賢導演。他把小津安二郎的手法帶進來,從鄉土拍到城市,不細數了。我想這是為什麼台灣人對《歲月神偷》這類題材已經麻目的原因。
香港是個步伐急速的社會,沒有人停下來積累任何東西。沒有積累就沒有文化,在文化的沙漠裡,誰懂得憶苦思甜?《歲月神偷》的熱賣不過是香港人三分鐘熱度的又一例而已。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