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4/29

三萬女﹣港女災難的深層意義


當台灣媒體在追童顏巨乳的新聞的同時,香港的媒體也在追一個女的新聞,她是三萬女。

誰是三萬女呢?香港的電視台前一陣子做了個一連兩輯的紀錄片,叫「港男.講女」,目的是要探討香港近年來日漸惡化的兩性關係。其中一名受訪者自稱大學英文系畢業兩年,當補習班導師,月入三萬(港幣)。她說不是她看不起港男,是根本沒有男朋友可以跟得上她的收入。而且她還繼續進修碩士,讓自己與時俱進。她跟她的女性朋友們都認為,香港是個以服務金融業為主的社會,溝通能力尤為重要。而女性在語言溝通能力方面遠勝港男,隨著在職場中的差異愈來愈大,沒辦法不「嫌棄」他們。當然媒體就開始去追這個女的到底是不是跟她說的一樣的厲害。

其實香港兩性關係緊張也不是一天的事了。在google 找尋「港女」,你會發現有無數個網站都在討論這件事。甚至有好幾個網站是專門「數臭」港女的。在記錄片裡各有各的說法。港女認為現在自己經濟自主,不用靠人,香港男生又無聊又不體面,所以是港男不爭氣。對於港男說她們花太多錢打扮自己,買名牌;她們的回答是要提高自己的「競爭力」。提高自己競爭力的原因有二:年輕的就是把自己打扮漂亮後讓男朋友帶出去有面子。熟女的說法是「北方佳麗」樣貌、身材好,不自我提升就會輸人;所以錢都花在塑身豐胸上。

對港男來說,港女太物質主義,只喜歡有錢的男人。而且平時就要男女平等,付帳的時候又要有男仕風度,所有便宜都被佔光。不只如此,港女現在跟上海「作女」一樣,「作」(難搞)得很。記錄片中提到,跟女朋友出去吃飯:

男:你想吃什麼?
女:隨便,你決定。
男:吃泰國菜好嗎?
女:我不吃辣!
男:吃火鍋?
女:會上火!
男:吃牛排怎樣?
女:我不吃牛!你知道的。
男:那吃素吧?
女:沒新意!
男:那你想吃什麼?
女:隨便,你決定。

既然在香港這麼吃不開,而北方的「佳麗」又溫柔體貼,就北上發展啦。結果又被港女罵。

紀錄片不足之處是把香港的電車男跟三萬女來作比較。雖說反差很大,其實是沒有必要的。香港兩性關係的緊張已經是街知巷聞了,不用增加反差以吸引眼球。更可惜的是,紀錄片裡沒有討論到兩性關係緊張的深層原因。

這些所謂的女性經濟獨立,男女社會地位倒轉都只是表面的原因,我認為深層的原因之一是香港的價值觀太單一。香港地小人多,無線的電視台又只有兩個,資訊流通非常快而且集中。一個新的價值觀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傳遍香港甚至被接受。就以名牌為例,當電視媒體播送某名媛提著最新款名牌包出現時,第二天辦公室裡討論的對像就是那個包,不懂或不知道的人就會有落伍或被批評為「唔埋堆」(不是我這一群)。因為地方的擁擠,同儕壓力變得很大,不懂的人要趕快跟上以免被疏離。

同樣的狀況也發生在港男身上。所以,當整個香港的價值觀只在乎你的經濟地位時,兩性關係或擇偶就只看這單一的條件。沒有經濟地位的男人就找不到伴侶,又以為經濟地位是全部,只好向經濟地位差的一方發展;這就給女方詬病。而女方又以經濟地位能否跟自己匹配為標準,自然會被責之以物質。 

經濟成為香港唯一的價值觀並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但沒有人會去改變它。回歸前,殖民地政府為了好管理,把經濟、民生當主流甚至唯一價值是有必要的;這樣才不會有人去想國家、民族認同問題。回歸以後,中共以革命建國,最怕別人搞革命,所以這六百萬人每天只想怎樣去賺錢、怎樣吃喝玩樂也是最好管理的。所以無論回歸前回歸後,經濟當作主流、唯一的價值對前後兩個管理者來說都是好事,可惜卻誤了香港人的婚姻。

后記:推薦大家看一下這部紀錄片,在網上很容易找到。遍尋不見者請舉手。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