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2/04

木屐鞋匠

在荷蘭,Joy帶我去看風車村,順便去看做木屐。風車、木屐都是荷蘭的特產,當然要看啦!木屐大家都看過,但到底怎麼做卻不知道。風車村裡就有人在live 做木屐,一邊做一邊解釋。鞋匠做得粗糙(不是做得差,而是木屐本身就是很粗的鞋,不好穿),但解釋得詳細。讓人驚訝的是,鞋匠是用中文來解釋的。


到過外國熱門景點的人都知道,賣票時如果有簡介附上的話,以前一定會被問“Japanese?”。因為他們準備的簡介唯一的亞洲語言就是日語。近五年則會被問“Japan or Korea?”。最近就連中文都有了,不過是簡體版。


鞋匠的中文絶對不是為了台灣人而設。台灣才芝麻這麼大,沒必要勞煩鞋匠學中文。那肯定是為了中國十四億人。顯然他們消費力驚人。


前一陣子朋友歐洲回來都會說現在大陸人很有錢,都出去玩了;而且把壞習慣都帶出去。看到 他們必須躲遠一點免得被誤認為一伙。我一直都不相信。不是不相信他們行為差,而是不相信他們像大家說的這麼有錢。起碼我所認識的內地朋友已經算是中產了, 但生活壓力大得沒錢沒閒出去玩。不過這次經過荷蘭真的讓我大吃一驚。

日本與韓國的狀況是很容易理解,GDP增加,國民有錢了,出去看看了解被人是怎樣生活是最理所當然的事。所以發展中國家,生活剛變好的人都是去歐美等國,目的是觀摩。已發展國家的人出去玩目的是探險,找㝷跟自己的不同。中國雖然GDP增加了,但人均所得還是很低的。唯一能解釋他們有這麼多人可以出去玩,而且還這麼高的消費的理由就是極度的窮富差距。


其實中國一直都沒辦法真正的量化他們的貧富差距,最主要原因是很多收入是隐藏的,即所謂 的“含金量”。就以剛拿到的上海統計資料為例(註一),他們無法給出正確的前五分之一跟後五分一的收入比(這是最直接及最多使用的比較),卻告訴我們有四分之三的人收入在平均線之下。這間接表明了貧富差距的確很大。


回到台灣後同學來找我玩。單車遊正紅火,我們一起到高雄去。騎單車到旗津,晚上逛六合夜市。大陸遊客的粗魯令人側目,讓吃小吃的我們感到討厭。Sunshine學長也說在泰國進皇宮參觀,大陸團一脱鞋,大家避之為恐不及,泰國人馬上拿出消毒水噴鞋子。真不懂為何這些有錢有閒的人到別處去不是入境隨俗而是把壞習慣帶著到處走。BTW,為什麼沒遇到像我認識的那些中產階級?他們真的是沒能力出去玩的。


十四億人口,即使是小部份人富起來也很了不起。我無法告訴大家怎樣富起來才是好的典範。不過,暴發戶心態好像是必經之路。在這段時間裡,大家只好躲一躲或在額頭上貼上“非中國人”的貼紙以示區別。先跟大家預告,這段時間會很久,因為中國有十四億人。


註一:上海市民意願調研報告,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07.2008.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