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3/28

暗渡陳倉的 The Hurt Locker


奧斯卡一直都是政治正確的代言,世界警察想宣傳的價值觀都會藉由這個一年一度的盛事推出全球。今年卻被最佳導演 Kathryn Bigelow擺了一道,果然是最毒婦人心啊。

不知道各位同學看了The Hurt Locker(台譯:危機倒數、港譯:拆彈雄心、中譯:拆彈部隊) 了沒?如果你是那種先看評論再選擇看或不看的人,一定不會去,因為網上的評論很差。大部份的說法是不知所云,不然就說攝影機一直在晃動,看到頭痛。更有軍人觀眾說此片拆彈技術九流,不值一看。事實上看的人真不多,才上映兩週,電影院裡坐不到三分之一滿。不過,陶傑說這部片右派得很,也有專欄作家說裡面的 James 是導演前夫的化身。James Cameron有多自大多英雄主義我一點都不關心,倒是想一睹右派電影。看完後,簡直想要站起來拍手啊!本片不只節奏明快,沒有多餘對白,沒有多餘鏡頭, 氣氛處理一流,讓觀眾透不過氣來。而且還發現,陶才子應該是晚了進場,一早離場,才會誤會這是部大右派。

故事說有個叫James 的拆彈專家,在伊拉克執行任務。他的行為給觀眾一種自大、強迫症加偏執狂的感覺,是個完全不管自己安危的英雄主義衝動派。James 隊上還有兩個同伴:黑人Sanborn每天為著James 的英雄主義、不按標準流程辦事跟他吵架;白人Owen一直懷疑為什麼要到這個鬼地方打仗。故事就是他們每天拆彈時所遇到的事情。 

電影一開場就用了"War is a drug"來帶出後面進來的James。伊拉克有很多炸彈,每天都有拆不完的炸彈,強迫症的James 拆彈就像吸毒一樣,愈拆愈上癮。而且英雄主義的他常常不管危險,沒有做好安全措施就上陣。不管兩個伙伴怎樣勸說,他都不聽。

英雄主義電影在奧斯卡是必勝關鍵,反戰卻躲在James 的英雄主義底下,暗渡陳倉進觀眾的心。隨著每天拆不完的炸彈,Owen 跟觀眾都開始問,為什麼有這麼多炸彈?為什麼到處都有炸彈?答案不需對白,觀眾每個都會答,炸彈是沖著美國人來的,美國人回家之日就是炸彈自行消失之時。

雖然英雄主義壓倒一切,Sanborn、Owen問James 的每個問題就像我們問打仗打上癮的美國一樣。James沒有答案,同樣的,美國也沒有答案。

他們三個役滿回到美國,James 受不了在家裡跟太太孩子的安穩日子,又回到戰場去。War is a drug,我們的主角就跟世界警察一樣,沒仗打心會癢。

或許聰明的Kathryn 讀過中國書,知道明刀明槍打不過,暗渡陳倉是為上策。用英雄主義暗渡反戰,這場贏得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