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12

誰是膽小鬼?

最近國際上最大條又尾大不掉的就是金大胖在大馬被幹掉這宗新聞。雖然還是羅生門,小胖擔心老共會扶植老哥威脅其地位而出手這非常合乎他的行事風格。當然,在大馬搞出人命這真是醜陋到極點;但他就是不管你怎麼講老子就是要這樣幹的人啊。

從大馬傳喚嫌疑犯大使館二等秘書玄光成不成到北韓出絕招禁止大馬人民離開北韓到大馬跟進。現在兩國都把對方僑民跟領事人員當作人質,跟小朋友玩家家沒兩樣。從世界警察到世界流氓,今年是全球耍白痴元年是嗎?有韓國駐日本研究員利用膽小鬼賽局理論(Game of Chicken)分析這場鬧劇,十分過癮。

膽小鬼賽局最初出現在英國數學家羅素(Bertrand Russell)口中,通常出現在 James Dean 那種浪子電影裡。就是兩個浪子相互挑釁,各駕一輛跑車相距一百碼,踩盡油門向對方加速,誰先害怕撞車轉彎避開就算輸(膽小鬼)。

我們按照賽局理論把償付矩陣(Payoff Matrix)寫下:



轉彎
直行
轉彎
0, 0
-1, +1
直行
+1, -1
-10, -10

這個矩陣是這樣解讀的:如果各自轉彎,大家都沒嬴沒輸(大家都零分),如果其中一人膽小鬼轉彎了,就輸了面子(-1),另一人就嬴了面子(+1)。如果都不怕死,那就真的大家「抱著一齊死了」(-10)。

在實務上,面子跟生命要給幾分可是因人而異,浪子到極點也許會視面子如生命,這種人當然不多啦,我猜金小胖是其中一個

看到這篇文章後,馬上找之前的賭友問要不要開個盤賭大馬北韓誰先放人。怎知道每個都說大馬先放,賭不成。也許他們沒有把這個局跟膽小鬼賽局聯繫起來,但都覺得大馬是膽小鬼。

在北韓的大馬人只有十幾個,在大馬的北韓人有一千多人。不管有沒有學過膽小鬼賽局的都猜想大馬會把國民當人看。而處在人吃人邊緣的北韓,最好大馬多養他們一陣子。而且,在北韓的大馬人肯定很想回家,而相反的,在大馬的北韓人希望金小胖放棄他們吧。

話說回來,為什麼以前客戶說不降價就不來時每次都當膽小鬼呢?

2017/01/27

歲晚時事評論

今年是個暖冬,昨天回家穿個長袖風衣就出門,天氣跟國際局勢一樣,亂了套。

我一直認為川普是個聰明人,選舉前不管講了多少為吸引選票用的語言,宣誓後一切會回到正常。沒想到他真的傻得可以,馬上提出檢討歐記健保、不玩 TPP、還真要在邊境蓋牆而且要墨西哥付錢(從進口稅裡抽)。這才是真正的「CHANGE」吧?不過,看看他的戰友水準就知道,宣誓後兩天簽了幾份法案,按照慣例,總統簽名用的筆會送出當作紀念,怎知道那些議員收到筆還在那挑三撿四,最後搞到要換來換去,真是難看(不知為何這則新聞台灣沒報,註一)。見微知著,往後四年美國會被這群幼稚政客所管理,讓人擔心。

其實最擔心川普這個「CHANGE」的是中國。中國一直以來都以擊敗美國稱霸全球為目的,每次這條狐狸尾巴露出來時,習近平就會出來說:「中國永不稱霸、永不擴張、永不謀求勢力範圍」。這個話分別在不同場合講過 N 次,前年跟這個月十八號也在聯合國大會講。邏輯有兩種:邏輯與中國邏輯。中國邏輯是愈講的其實愈嚴重,譬如之前說中國是和諧社會,其實非常不和諧;這個永不稱霸其實是很想稱霸又不想被發現。印度會跑出來說永不稱霸嗎?日本會跑出來說永不稱霸嗎?歐盟會跑出來說永不稱霸嗎?不會嘛,人家的邏輯是沒有想稱霸,想都沒想過,怎會去講呢?我也不會沒事講永不把志玲姐姐嘛!

中國要稱霸很簡單,看著美國打。美國是個透明國家,不是沒有陰謀,而是想隱瞞不太容易,三不五時有仁人義士爆料。你看過中國有人爆料嗎?沒有,因為他們被洗腦得很好,非常愛國。美國人爆料完一走了之,罪不會到家人;中國人爆料可是會抄家的。中國算盤是川普愛錢,中國窮得只剩下錢,收買他就好。怎知道一上台就搞出川英電事件,才發現他的行為不能預測,慘了!情報收集重來。

別以為習近平只煩著川普,他內部也搞不定。有說他要改憲法稱帝云云,這只是馬屁精想跟著上位的方法。如何知道他內部都擺不平呢?前幾天他又往身上加頭銜,成為「中央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主任。他現在身上一共有十三個頭銜,其中四個是軍方的。收到人家名片時一定看一下頭銜,中國人就喜歡把名片寫滿名堂,真正厲害的人不用頭銜,名片上有名字就夠(註二)。如果真搞得定,其實只要黨、政、軍三個頭銜:黨總書記、國家主席、軍委主席足矣;你看老毛跟老鄧就是這樣啊。而且,什麼勞什子「軍民融合」,按照中國邏輯,表示軍民矛盾非常大,這可不是件簡單能解決的事。

習近平不只北京搞不定,遙遠南方小小的香港也有問題。本來派駐香港監督管治的「中聯辦」這幾年變身山塞王,自把自為,跟跛腳鴨特首梁振英惡搞香港,導致民不聊生。更不斷恐嚇有能力投票選特首的選委要投給他們屬意的候選人林鄭月娥。甚至派出一個長得像豬頭的政協說:「不支持林鄭,就等於不支持中央」。可惜,香港人是嚇大的,投票又不記名。加上,誰想支持中央呢?大家走著瞧。

最後我們來看看很不熟悉的非洲,甘比亞獨裁者 Yahya Jammeh 廿九歲時搞政變當上總統,五年又五年、五年再五年,一共做了廿二年總統,終於在去年底選輸別人。本來這個月十八號要卸任,怎知道他要佔著總統府不走,而新任總統怕被暗殺也不敢回來接任。搞了幾天終於願意離開,一家大小坐飛機去了幾內亞。

新政府接手後,發現國庫被掏空(甘比亞很窮,國庫只有一千一百多萬美金),差點把政府的名車也搬上運輸機帶走。現在國家沒有錢,不知怎辦。每次看到這種新聞,都很慶幸不是生在那種國度(不管是中國或甘比亞),身心都能健康發展。

送猴迎雞,時局愈來愈弔詭,祝大家能在這個緊張刺激有趣的一年中坐穩。No news is good news。


註二:有次在誠品買黑膠,又買又訂又問東問西的,弄好了準備閃人,差點沒被我煩死的店員拿了張名片說有問題找他。還說:「專門幫客人解決問題的」(怎麼跟我的工作一樣?)。名片上除了「誠品音樂」外就是名字:「吳武璋」。我嚇了一跳說:「你就是吳武璋?」他說:「是啊!」我馬上跟他握手說:「久仰久仰」。話說當年還在公館讀書時,最有名的唱片行叫「宇宙城」,什麼奇怪唱片都找得到,而且選片獨到,每片都是經典,吳武璋就是那邊的店長;後來誠品音樂成立時挖角吳武璋也是音樂界一件大事。基本上台灣有在聽音樂的都知道他,誠品音樂就是吳武璋;有實力,名片上不用頭銜。

2016/12/27

別自取其辱

也許在餐桌上講過川普上台後會強、強、強聯手(美、俄、中)排擠小國,因為再不需要去籠絡小國制衡對方了;小國如台灣相當不妙啊。某天晚餐時某同事一坐下來就對我說川普上台對台灣有利。這麼特別的論點,洗耳恭聽。他說,因為中國很快就會取代美國地位,統一台灣。差點昏倒;中國如何取代美國地位呢?他說人民幣很快就取代美元成為主要貨幣。什麼叫世界主要貨幣?他說東西以人民幣計價。聽到這我不禁大笑出來(雖然我知道很不禮貌),旁邊的同事搶著問他是不是昨晚《關鍵時刻》說的,他說沒錯。

天啊!又是這種名嘴節目,之前看過《新聞龍捲風》講 Higgs Particle 差點要跳樓。我以為名嘴不知那來的自信講物理就算了,講人人皆知的經濟怎會錯呢?(本來以為經濟學是常識,其實不是,見後文)

其實無論用什麼假設,人民幣都不會在川普任內(就算有兩任)成為計價貨幣。為了糾正他的觀念,使用蘇格拉底式引導法。問他:「什麼是貨幣?」期待他會告訴我貨幣是交易媒介,怎知道卡住了。既然連貨幣是什麼都不知道,我們來更基礎一點:「馬鈴薯能不能當貨幣?」註一

他就開始生氣了,說都不是,是中國的黃金存量全世界最多,比美國還要多,貨幣發行量可以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主要貨幣。所以黃金存量愈多愈可以印鈔票嗎?他說對。那不就是金本位的意思嗎?他卡了一下,說應該是。旁邊同事看我開始咄咄逼人,開始幫他緩頰,說名嘴講的東西都是後面一堆人幫忙資料搜集的,他們也不是很懂云云。

我不耐煩了:「資料搜集?講得出金本位難道不知道布列頓森林協議(Bretton Woods Agreements)嗎?這個世界早就沒有金本位了。」當時還因為忘了布列頓這個詞,還要查一下才知啥子森林協議。他還反駁說沒足夠的黃金怎樣印鈔票?我笑說美元上面印的是:「In God we trust」不是「In Gold we trust」,少了個「L」;不是金本位,是神本位喔!

好奇問他在學校有修過經濟學嗎?他說沒有。馬上火冒三丈:「你書都沒讀過,看了兩個鐘頭名嘴就來教我經濟學?經濟學是門發展了百年的學問,經過多少人的努力才發展到現在這個規模,成熟到可以頒諾貝爾獎。你看的那些名嘴連金本位都講不出來,Bretton Woods 也不知道竟然來講經濟?你要用劉寶傑經濟學挑戰發展百年的學院經濟學嗎?」

據說我這時已經失去控制,旁邊的拼命拉著我,對方想開口反駁但找不到話,我再插一句:「不要再講了,不要自取其辱了!」

最生氣的其實並不是這位同事的無知,而是身為社會公器的媒體為什麼縱容《關鍵時刻》跟《新聞龍捲風》這種節目的出現。他們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一無所知卻無所不談,這不叫無恥什麼叫無恥呢?當然,難過的是同事沒有分辨能力照單全收,當初還以為這是鄉下沒讀書老人家的專利。如果連在科技業工作的都沒有判斷能力那台灣真的沒救了。

第二晚,拉開我的同事又同桌吃飯,跟桌上其他人形容昨天的情況。我很擔心台灣到底有沒有希望,就當場問他們:「馬鈴薯能不能當貨幣?」當然大家都知道不能啦。有人回答:「不能,因為種下去會變兩個。」好棒喔!這就是通貨膨漲啦。另一個答:「不能,因為放久會壞。」沒錯,這就是通貨緊縮。很好嘛,害我擔心了一個晚上工作伙伴們的智商。

再指著其中一個問說:「如果今天他印鈔票了,讓你們做交易工具,你會用嗎?」他們說當然不會。為什麼?因為怕他亂印。好棒的同事喔!怕,就是不相信。那你們相信中國嗎?誰相信中國啊。那人民幣怎會變成主要貨幣呢?這不是很容易懂嗎?為什麼還有人會相信名嘴呢?你明明知道這些名嘴在鬼扯還看,不只看、還相信,那不就是自取其辱嗎?

這件事後看了一篇文章介紹 Brandolini’s Law,這個定律又叫 Bullshit Asymmetry Principle:The amount of energy needed to refute bullshit is an order of magnitude bigger than to produce it. 就是說你要跟bullshit 的人辯論要費十倍以上的力氣。雖然如此,我還是樂此不疲,就當是腦袋訓練。

註一:別小看這兩個問題,這可是UCLA 知名教授 Armen Alchian 在他的研究生課時跟學生討論的問題,詳請參考張五常的文章(http://zhangwuchang.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1130261

2016/12/21

我喜歡政治?

路跑完那天跟幾個同事出去吃飯,其中一個人說看我的部落格,好像很喜歡政治。聽到這話真不知如何回答;因為「喜歡政治」腦中浮現的是香港的維園阿伯(週日在維多利亞公園裡參加《城市論壇》在台下亂喊的老伯)或是台灣廟口咬著檳榔罵著國民黨的歐吉桑。這怎會是我給大家的形象呢?


邊走邊想,大學時社會學、經濟學、心理學這些行為科學都修過,唯一跟「政治」扯得上關係的只有一門林火旺老師開的《自由主義》(註)被歸在政治哲學裡。沒修過,又怎敢亂發言呢?


不過,再想一想,「政治」被定義為「眾人的事」,說清楚一點就是「公共事務」,既然是公共事務,自然任何人都有資格跟有責任發出聲音。經過了半分鐘的dead air,我抬起頭回答:「哈哈哈,好像是耶。」


回答完這句後,馬上有兩個問題出現:為什麼對他們來說,我特別喜歡討論公共事務呢?換句話說,為什麼有些人喜歡、有些人不喜歡討論公共事務呢?另一個問題是,我跟維園阿伯(或廟口歐吉桑)有什麼差別呢?為什麼你看我文章而不是去廟口跟歐吉桑開講呢?


身邊大部份人對公共事務都沒有興趣(更不用說國際事務)。他/她們平常工作以外的話題都是去那吃飯、去那打球、今年流行什麼衣服、保養品、小孩養育、韓劇(連電影、音樂都沒法談,更遑論書了)。歐洲恐攻?太遠了,最遠只去日本,所以日元匯率很重要,為什麼日元會up and down?不知道啊,見低就買啦。我還聽過兩個同事聊到選舉時說:「我不關心政治的!」


如果一個人錢很多,關在溫室,完全不需跟外界有所往來,不關心社會也沒關係。當他/她發現怎麼樣都買不起房子、怎麼有些人不用上班每年靠股息或租金就可以過活(對社會完全沒有貢獻)、為什麼調薪追不上物價指數、為什麼有些人每天閒閒沒事可以領薪水而自己每天操到死還怕被沒工作、小孩是同志而為社會不容等等等時,就會懊悔當初為什麼不早點去關心呢?


雖然沒有上述的煩惱,社會學有所謂的 hypothetical sympathy,沒有這種設身處地的心態是學不好這個學問的,而自認為有認真學的我,當然有這種能力啦。


第二個問題是我跟維園阿伯有什麼不一樣。哈哈哈,其實我跟阿伯或歐吉桑(甚至是中國的憤青)一樣的關心公共事務、國際局勢,不一樣是我受過學院的正統訓練,有嚴謹的工具來分析事情。所謂「學問」都是看事情的不同工具,當你擁有愈多工具,對事情的分析能力就愈強,愈不受媒體或任何人所左右。阿伯、歐吉桑、憤青所令人討厭是因為他們動不動就訴諸情感,訴諸無限上綱的意識形態。有些人很討厭跟他們討論,但我卻很享受把他們KO 的感覺,老想挑釁他們。


讀過書的難道都要關心公共事務嗎?難道不能每天只想賺錢跟買買買嗎?當然可以,只不過你怎知道麻煩事永遠都不會上身呢?講了這麼多,這首馬丁牧師(Martin Niemöller)的詩最能表達我的想法:


當納粹來抓共產黨人
我保持沉默
——我不是共產黨員

當他們關押社會民主黨人
我保持沉默
——我不是社民黨員

當他們來抓工會會員
我沒有抗議
——我不是工會會員

當他們來抓猶太人
我保持沉默
——我不是猶太人

當他們來抓我時
再也沒人為我說話了


就算這不是我的事,我也會為大家說話的,希望你也一樣。


註:這門課是台大熱門課程之一,內容跟哈佛桑德斯的《正義》類似,公開課:http://ocw.aca.ntu.edu.tw/ntu-ocw/index.php/ocw/cou/099S120

2016/11/07

我真的沒有支持川普啦!

自從上一篇文章登出來後,三天兩頭有人跑來問:「唉唷!你支持川普啊?」不然就是:「沒想到你竟然支持川普!」

等等等,我有說過支持川普嗎?我那根蔥啊?又不是美國人,講什麼支持不支持有啥意思。麻煩看清楚,我是打賭川普會當選,不是支持他喔。支持跟打賭完全是兩回事喔!

聽了我說,有人馬上追問:「你這樣理性的人,怎會打賭一個莽夫會贏呢?」唉!為了平息大家的疑問,還是多解釋一下好。

我們是從什麼管道了解美國的?報紙?電影?書?別騙了,從畢業後就沒翻開任何一本書了,哈哈哈。台灣人平常所知道的美國大部分人都是從好萊塢電影或美劇來,不然就是認識的美國人(客戶、朋友等)。這是非常片面的,好萊塢電影跟美劇演的都是中上階級(不然你會看嗎?),而我們的客戶幾乎都在加洲的高科技業,也是中產階級。

你以為美國真是自由平等的樂土嗎?如果是,怎會有連美國人自己都不敢踏進去的布魯克林區呢?在美國,有錢就有自由,有錢就平等。其實,我們一直都誤會美國人所說的自由主義。

自由主義其有兩種。一種是經濟上的自由主義,以芝加哥學派為代表,宗旨就是小政府主義。政府盡量不抽稅,還富於民,但也不提供社會福利。基本假設是政府老是浪費我們的稅,不如我們為自己賺來的錢負責。本來這個立意很好,每個人就應該為自己行為負責,總不能懶得要死不想工作就找政府要援助。美國從列根開始就實行這個政策,但結果是貧者愈貧,富者愈富,階級無法流動。為什麼?因為有錢人家小孩生下來機會就比窮人多。而生在貧窮人家,因為社會福利近於零,營養不良,又或忙於打工,導致書也讀得不好,翻身無望。

另一種叫政治哲學上的自由主義,以J. S. Mill,John Rawls 為代表。他們反對的是政府對人民思想行為控制,反對政府對私領域的干預,譬如說同性婚姻,安樂死等。他們重視平等,反對歧視,認為每個人都應該立足點平等。

這兩種自由主義其實並沒有相互抵觸,像我中學時學芝加哥學派經濟學,大學時學政治哲學的自由主義,後來也沒有 bipolar disorder。

講完自由主義,我們來看看這次選舉中共和、民主兩黨的取向。共和黨本來就以經濟上的自由主義維護者自居,但川普說上台後不只要減富人稅,遺產稅叭啦叭啦,而且還倡導保守價值,保護既得利益者,反對拉丁裔移民等等。搬明就是重振白人 WASP(White Anglo-Saxon Protestant)的利益,連 3K 黨都光明正大出來助選。這種走偏鋒吸引了兩種票沿:第一種當然是富人,這類人不多,但是鐵票。第二種是近年因為全球化而失去工作的低教育程度白人,他們身處美國的中部,思想超保守,工作被全球化而吃掉了,但媒體並沒有他們的聲音。每天都擔心有一頓沒一頓,看到紐約、加洲等地搞什麼同志遊行真是火大;還來個黑鬼總統一當八年,終於有個白人要光復美國了,不選他選誰?

民主黨本來是中產階級的最愛,他們有學歷,懂什麼是公平正義,對政府多抽一點來輔助低下階層有個好的立足點非常贊成;也有餘力去思考尊重多元價值的問題。可惜希拉蕊太 aggressive 了,司馬召之心太明顯。老公在當總統時就成立辦公室想搞健保(失敗告終),又忍下他跟女實習生亂搞(連 Lewinsky 都下得了手,真是雜食),忍辱負重廿年就為了當總統;反對聲音也不少。一來一往,他倆反而平手了。

MIT 經濟系前系主任 Peter Temin 認為美國已經不是一個有著共同美國夢的國家,美國人已經分裂成兩個經濟體系:一個叫High Opportunity Sector (HOS)這些人高學歷,當工程師、律師、科學家、銀行家等,他們的工作是利用科技跟資本來賺錢,全球化幫助他們發展。另外一類人是 Low Opportunity Sector(LOS)他們就是剩下的低學歷,工作隨時被全球化所吞噬的一堆。

問題是,以前的美國夢是只要努力,階級間是會流動的。而現在,這種流動已經停止,你生下來是什麼階級就是什麼階級,所謂的美國夢都是一場空。川普的口號正中這些人的下懷,對有錢人來說,維護其既得利益無比重要,共和黨責無旁貸。築有形的牆阻隔墨西哥人入侵跟築無形的關稅場阻隔便宜的中國貨入場都是一個幫助草根白人翻身的夢。這就是為何川普的支持者不是最高就是大量低下(白人)階層的原因。


你以為我會支持這個莽夫嗎?我只不過賭這兩個階層的失語人口比中產來得多罷了。

2016/10/24

鬼扯世界局勢

錢穆先生寫過《世界局勢與中國文化》一書,言簡意賅討論二戰後世界局勢,非常精彩。小弟來個鬼扯版的東施效顰,講講最近世界局勢。

警告:以下文字包括鬼扯、唬爛、猜測、陰謀論、未經查證數據、誇大失實、嘩眾取寵等不負責任之言論,作者不負任何責任。如有雷同,實屬巧合。

最近菲律賓總統 Duterte 訪問中國,大腿抱得很緊啊,馬上把老情人美國一腳踹開。真是狠心!要不是美國送過幾架 F-16 給他們,當年廣大興事件臺灣早就跟菲律賓人開戰啦。難道他這麼善忘?其實不然,杜特蒂登基主要是因為強勢掃毒得到老百姓支持。毒品危害國家這是無可爭議的事,菲律賓尤甚,poker face 杜以此上位理所當然。六月底到現在三個多月幹掉三千多人,我猜用不到一任完可能連煙民都幹光了吧。

殺毒犯在國內一路順風順水(西方國家卻強力讉責其蔑視人權),除此以外好像沒什麼其他建樹,經濟發展也沒啥方向。怎麼辦呢?幸好得老大哥中國全力支持。中國也是個殺人不眨眼的政權,也被西方國家讉責,同病相憐!怪不得老杜跟习縂相見歡,馬上連南海仲裁都不顧,拿國家領海換取溫暖。唉,莽夫就是莽夫。

說到莽夫,就不能不提 Trump(川普)。先申報利益,小弟跟同事打賭川普會羸,寫東西難免偏頗,如有疑問,請考閱上面警告語。雖然川普被 accuse 性騷擾,落後有跟女人亂搞老公的希拉蕊兩位數百分點,但別忘了川普的支持者都是鄉下失落的白人,誰去民調他們,這些隱藏版選舉那天出來嚇死你啊!

川普其中一個政策就是築一道關稅牆,他 accuse 中國控制匯率,把美國人工作機會搶了,所以當選後要拉高中國貨入口稅,藉此把工作留在美國。此話一出,人民幣馬上匯率連 n 跌。也許你會問:「人家說你控制匯率,你還真的去控制給大家看,瘋了嗎?」唉唷,中國領導人是卑鄙,不是傻子。人民幣跌個不停就是要告訴美國人:「川普講得有道理,快點選他吧。」

為啥中國要為川普助選呢?因為他們卑鄙啊!每個人都知道希拉蕊是當美國總統的最適合人選;可是,她對人權,自由很有原則。別忘了盲眼律師陳光誠就是她在當國務卿訪問中國時救出來的,中國政府對她恨得牙癢癢。要她當上總統,三天兩頭讉責中國人權問題,煩不煩啊。選川普就不一樣了,他擺明就是生意人,生意人用錢就可以收買,中國現在窮得只剩下錢,收買他不就成了。所以中國最想川普當選,無所不用其極的幫他選上。

聊到人民幣連 n 跌,這真是共產黨一箭雙鵰之計啊!既幫了川普,又可搞死小英總統。你知道臺灣 per employee 最賺錢銀行是那一家嗎?哈哈哈,國泰金控?中國信託?兆豐金?任你猜都猜不到,是隱身在信義計劃區的中國銀行駐臺灣辦事處。他們不是 retail bank,你上去開戶口沒人會理你。但他們在進行一件很偉大的事情大家可能不知道。前幾年不是很流行人民幣存款,利率無比高又升個不停,很多銀行都推薦客戶存人民幣。你有沒有想過,你把臺幣換成人民幣存進去銀行,銀行拿人民幣去幹嘛?其實他們啥都不能幹,臺灣又沒有人民幣貸款服務,他們就把人民幣存進去中國銀行駐臺灣辦事處。臺灣中國銀行會把錢存進北京中國銀行,北京中國銀行跟臺灣中國銀行有利率差,他們就靠這個賺錢。我們從頭開始想一遍:臺灣人拿臺幣透過你平常交易的銀行跟臺北的中國銀行買人民幣,臺北中國銀行跟北京中國銀行換臺幣賺了匯差。你把換到的人民幣透過你平常交易的銀行存回去臺北的中國銀行,臺北中國銀行再存回北京中國銀行賺利率差。左手交右手就可以賺錢,這麼爽的事只因為有政治任務在身。臺北的中國銀行賺愈多表示臺灣人運愈多臺幣到北京。北京藉此刮走了一堆臺幣不算,現在人民幣貶了,損失的就是臺灣人,搞壞臺灣經濟有助統一大業,任重道遠啊!據說很多人還買遠期人民幣匯率,這當然是賭博行為不應鼓勵,但人民幣狂跌這招相信會搞死不少臺灣人。高明高明!

最後講一下 AT&T merges Time Warner 和 Qualcomm merges NXP。這些都是非常大的拼購案。 AT&T merges Time Warner 算是垂直拼購,Qualcomm merges NXP 算是水平拼購。我們在考慮拼購時通常是以規模經濟為主要考量點,這種拼購真的能對規模經濟有所貢獻嗎?一手的現金難道真的沒有新的 driving force 去投資嗎?如果是這樣就真的慘了。還是董事會需要找些理由分錢所以搞一些 financial engineering 的理由呢?不管怎樣,有好些員工會在拼購案完成後失去工作,而有些董事跟幫忙搞拼購的 banker 撈到一大筆。這個世界不是平的。

祝大家好運。

2016/10/10

荒謬的中國

上個月,中國甘肅省發生了一件駭人聽聞的慘案,讓台灣評論家楊索、律師呂秋遠都撰文為這件沉重的事件發聲(註一)。可惜,這事在中國沒多久就滅聲了。不只如此,官媒還落井下石。我們來看看這是怎麼一回事。

廿八歲的農婦楊改蘭,九月某天用刀斬死自己四個小孩(最大的六歲、雙胞胎五歲、最小的三歲)後服農藥自殺。她丈夫李克英趕回家,料理好五個人的後事,他也服農藥自殺。楊改蘭的祖母目睹她斬死小孩的一幕時制止她,楊回答說:「你不理解。」

到底我們不理解什麼呢?

中國有一胎化政策也有戶口制度,楊生了四個孩子,如果按規矩,她的第一個小孩應該是合法的第一胎。雙胞始跟最小的孩子是超生,如果她交了超生費(通常第二個是年收入一倍起跳,累進制),則四個都可以上戶口。由於她第一次懷孕時沒去領準生証,所以第一胎也不合法。(凡女性要懷孕前必須去領準生証,國家會檢查你曾否生過小孩,有沒有什麼遺傳或嚴重疾病,如果沒有就會發給你準生証,之後才可以跟丈夫行房懷孕。有準生証的孕婦才會有醫院為你做檢查跟接生,沒有準生証就算你懷孕了,沒有醫院會收,非常危險。)

她第一胎就不合法了,沒能力繳罰款讓四個小孩都不能上戶口。什麼是上戶口呢?長大後領身份証,上學,上保險等都要戶口。沒戶口的小孩就跟黑市人口沒什麼兩樣,不能上學,不能看醫生,沒有公民權;這四個小朋友在中國裡名義上是不存在的,但他們又確實存在,很荒謬。

甘肅土地貧瘠,楊改蘭一家靠種田根本不夠吃,丈夫李克英一直都在外面打零工,有一餐沒一餐的。也許你會問,難道中國沒有低收入戶補助(香港稱為綜援)嗎?有的,中國分為貧困戶跟低保戶,以她們家身處的景古鎮阿姑山村為例,超過一半人口在貧困線之下。本來她們家也應該領到低保,可惜那條村的規矩是公開投票誰能領補助誰不能。結果就是村長親戚朋友全都領了;沒關係的就關係大了,楊改蘭家當然被投票做掉啦,官方理由是村民認為她超生,不應領(記者跑去採訪,發現領低保的人房子比楊改蘭家徒四壁光鮮亮麗,因為他們把低保的錢拿去裝修房子)。

沒錢,沒戶口,沒未來,人生連黑白都不如,根本沒有人生嘛。沒有人生的結局就是結束人生。

這個人間大悲劇被網路上一篇叫《盛世中的螻蟻》(註二)炒熱,老百姓紛紛覺得中國這個「盛世」的光鮮外表下其實有很多活得跟螻蟻一樣的人被忽略。不只忽略,是他們像根本不存在似的。馬上,官方就把「盛世中的螻蟻」和「螻蟻」變成敏感詞了。凡網上有這兩字的都要刪除。接著,官方媒體《環球時報》馬上做工作,登出一篇由評論員單仁平撰寫的文章《楊改蘭事件令人悲傷,煽情何其簡單》,裡面充分表現出中國官方的涼薄。文章先把《盛世中的螻蟻》所引起的討論歸結為只是個情感出口、宣洩情緒,並沒有反映真實狀況。真實的狀況是什麼呢?這份涼薄的官方媒體的說法是她先違法,所有的事情她應該負責,中國的扶貧工作已經做得很好了,有疏漏是可以接受的:

「一,楊改蘭事件是一個個案,更是一個極端特例,她個人對此負有很大責任,而且她的做法在道德上應被譴責,法律更不會寬容。

第二,中國的扶貧事業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聯合國予以高度讚揚。中國無疑是最近幾十年全世界扶貧最成功的國家,扶貧減貧總體上深入進了中國基層社會,這不是一個只往前奔跑而不顧弱勢群體的社會,而且中國扶貧力度之大恰恰與這個國家的政治性質有關。

第三,中國扶貧成就巨大掩蓋不了這項工作仍然存在的一些漏洞。對這些漏洞成因的性質分析存在尖銳分歧,這可能是問題的主要焦點之一。一些人主張,這樣的漏洞是國家漠視民眾疾苦的結果,甚至宣揚它們是我們全社會圍繞「權貴利益」運轉的縮影。必須指出這種主張是非常誇張離譜的,它們不符合中國農村工作以及扶貧工作的真實面貌,誤解、想像以及極少數人的煽動使得這些說法得以在網際網路上流傳。

第四,中國的國家實力快速增長,扶貧工作今後不僅要和發展中國家比,更要同我們社會的內在要求相契合。極端貧困現象應當加速消除,國家今天已具備相關能力,公眾也有了強烈願望,有必要只爭朝夕。

第五,這麼大的國家,工作成就只能是相對的,有疏漏則是絕對的。社會輿論需要隨著國家使命的不斷展開和社會發展的多樣性而同步成熟。輿論領袖們應當多提有效、具體的建設性建議,而要避免高高在上,永遠在道德高地上盤旋。中國往前走需要更多人行動起來,指摘也要對應現實的目標,對推動基層實踐有益,而不應是動輒上綱上線的棍棒。」(註三)
對於中國官方堆砌虛偽文字把責任全歸給個人的涼薄言論,《盛世中的螻蟻》裡引用的一個八十一年前美國例子足以給中國當頭棒喝:

「81年前,美國社會也發出過類似的詰問。

1935年的一天,時任美國紐約市長的拉古迪亞在法庭旁聽了一樁麵包偷竊案的庭審。被指控的是一位老太太,當法官問她是否認罪時,她說:「我那兩個小孫子餓了兩天了,這麵包是用來餵養他們的。」法官秉公執法地裁決:「你是選擇10美元罰款,還是10天拘役?」無奈的老太太只得「選擇」拘役,因為要是拿得出10美元,何至於去偷幾美分的麵包呢?

審判剛結束,人們還沒散去,拉古迪亞市長從旁聽席上站起,脫下自己的禮帽,往裡面放進10美元,然後向在場的人大聲說:「現在,請各位每人交50美分的罰金,這是為我們的冷漠所支付的費用,以懲戒我們這個要老祖母去偷麵包來餵養孫子的社會。」法庭上一片肅靜,在場的每位,包括法官在內都默不作聲地捐出了50美分。

這就是著名的"拉古迪亞的拷問」:一個人為錢犯罪,這個人有罪;一個人為麵包犯罪,這個社會有罪......」

中國在太子黨、共青團、暴發戶的集團統治下,這個有著中個特色的社會主義國家個人主義比美國更嚴重,非常荒謬。中國社會裡,每個人只重私利,價值觀嚴重扭曲,變成毫無人文關懷的冷血動物。這正正吻合卡繆在討論荒謬的名著《西西弗斯神話》裡第一句所述:「真正嚴肅的哲學問題只有一個,那便是自殺。」

換著是我,活在中國的荒謬中,也會選擇自殺。你理解了嗎?


註一:
楊索《習近平不敢面對的楊改蘭》: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60920/951887/
呂秋遠《偶爾低下頭來 看看這些「楊改蘭」們》:http://www.ettoday.net/news/20160914/7753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