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29

致命誘惑

瑪姬說:「James Foley IS 的成員斬首前腰板得直挺挺的毫無畏懼。反觀某小明星吸個毒在鏡頭前頭低低眼淚鼻涕直流差這樣多?」這個問題問得好!Foley 是白人小明星是黃種人這不是答案東西方文化的差異也不是我認為Foley 其實是死得心甘情願的,他終於等到這一天到來

等等等先別說我刻毒涼薄這樣說其來自有

James Foley,台灣人譯成佛里香港譯成記者福利坦白說句當戰地記者福利是零死神降臨機會天天有。2003年拿到詩與小說寫作碩士後教了一陣子書書教到一半就覺得要把故事講得好必需親自去現場看個清楚就轉去當攝影記者後來還回學校唸新聞

Foley 2011年在利比亞採訪時就被親卡達費的部隊扣留過同行的奧地利記者不幸被殺他幸運的在四十四天後獲釋回母校(Northwestern University's Medill School of Journalism)跟學弟妹分享被俘這段時間的心路歷程時被問如果重來會怎樣做他回答:“That's pure luck that you didn't get killed there. Pure luck. And you need to either change your behavior right there or you shouldn't be doing this. Because it's not worth your life. It's not worth seeing your mother, father, brother, and sister bawling. You're worrying about your grandmother dying because you're in prison. It's not worth these things. It's not worth your life no matter what romantic ideal you have, no matter what ethic you think you have. It's never worth that. I'm thirty-seven years old, I should have known that a long time ago.” (這一切都不值得

再問他會不會再回到戰場猶豫了一直低著頭無法講話主持人打圓場說了解他才剛回來兩週心情還沒平復其實回不回去也沒關係

話雖這樣講休息了沒多久後又出發去敘利亞他跟在利比亞認識的香港女戰地記者童孆瑩約好到敘利亞採訪可惜在他們採訪後分開不到幾個小時,Foley 就被虜走

我想起前一陣子看過一部非常好看的電影 《A thousand times good night》(一千次晚安)。丈夫受夠了當戰地女記者的 Rebecca(茱麗葉畢諾許 Juliette Binoche 飾演把家裡當休息站受傷了心靈創傷了就回家休息休息後又重新出發最讓他不能忍受的是每次家裡電話響起時都擔心是噩耗擔心兩個女兒失去母親所以要跟她離婚。Rebecca 花了很大的力氣推掉所有的offer 答應留下來陪伴家人不再過出生入死的生活直到最後戰地的召喚來了還是受不了誘惑離家而去

電影裡的戰地記者是有家庭的我不相信真實的戰地記者能成家誰受得了呢

香港還有一位很出名的女戰地記者張翠容她訪問過巴解巴勒斯坦解放組織領袖阿拉法特九一一前訪問過塔利班她的拉丁美洲真相之路中東現場開展了我對這些 conflict countries 地緣政治跟國際關係的認識這全都是進行式不是象牙塔學究寫出來的歷史他們過著槍林彈雨的生活今天不知明天會在那裡過為了傳遞第一手、「正確的訊息出來給我們犧牲了家庭每天等著死神的光臨為什麼

也許戰地記者在前線報導一手資訊所獲得的滿足感實在是太誘人了讓他她們不顧生死一定要去這跟賽車手的致命快感登山好手翻越斷崖峭壁站在頂峰上俯瞰四周的快感也許是一樣的不同的是我們冒生命危險只是為了一己之快活而這些英雄們卻是為了把真相搬到我們眼前

同學們當你坐在家裡喝著大吉嶺紅茶打開早報或是翹著二郎腿邊喝紅酒邊看BBC 的時候請舉杯向在戰線上的記者們致上最崇高敬意。Salute!

2014/08/15

水仙朵朵開

最近發現身邊愈來愈多自戀狂,適逢上個月《Narcissism Epidemic:Living in the Age of Entitlement》出了臺灣版《自戀時代》,趕快買來一睹為快。

兩位作者都是在美國大學任教的心理學教授,長期研究自戀。他們做了廿多年的學生自戀追蹤,發現從一九八五年開始,學生自戀指數直線上升。他們同時發現,學生的能力在過去三十年沒有提升(分數一樣),但自稱拿A 的比例上升了百分之八十三。以數學成績來說,百分之三十九的美國學生對自己的數學能力充滿信心,同年級的韓國學生只有百分之六;可是實際成績韓國學生遠優於美國學生。所以這兩位老師下了一個非常機車的斷語:「美國人不是第一名,可是在自認為第一名的這件事上卻高居第一。」

不只如此,有學生因為學期成績沒有A,而賴在教授的辦公室吵,還說出:「除非你把我的成績改成A,否則我不離開這間辦公室。」更誇張的是另外一位大學老師收到家長投訴信:「我是一位中學老師,知道我女兒寫的文章有A 級水準,你沒有理由給她C。」實情是該女生不去上課,不交作業,文章水準普通還要父母幫忙改成績。

自戀者愈來愈多到底對我們有啥影響?看起來好像沒什麼,反正愛在臉書上show off 高富帥白富美,只要不看,甚至unfriend 他,不就眼不見為淨嗎?當然,在我們社會裡自戀沒那麼嚴重,但在美國影響就是社會全面性了。還記得幾年前的次貸風暴嗎?就是大家在臉書上po 出來的房子愈換愈大,發現原來貸款換大房子是這麼容易的。這股風氣導致每個人為了充胖子大量借入自己沒能力還的錢來花,銀根一收緊就跟滾雪球一樣的崩潰。

自戀者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是組織和諧的破壞者,為了搶功傷害了團隊士氣者比比皆是。這種狀況在我們職場中也屢見不鮮。

自戀到了今時今日這種程度,到底是怎樣造成呢?作者歸納成五個原因:

現代人太強調自我欣賞:作者認為現代人常把自尊與自戀搞混,心理學說我們要的是自尊,而自尊其實是由成就而來的。就是說,努力達到一定成就自然就會有自尊。而現代人還沒成功之前就要求得到高於常人的自尊,就是自戀。

以孩子為中心的教育方式:作者其實嘴很賤,他們說現在家長對小孩的教養就是要教出小公主跟小王子。書裡說:「父母放棄對小孩展現權威的現象愈來愈常見,父母讓孩子不費功夫就得到讚賞,保護他們不受老師批評,送他們價值不菲的車,還讓他們擁有自由卻不必負相對責任。」「有相當高比例的女嬰服裝上面印有〈公主〉 或〈小公主〉的字樣;除非你是流落民間的王位繼承人,否則這無異是癡人說夢。而且,如果你的女兒是公主,豈非代表你是國王或王后?不﹣這代表你是王室的子民,必須對你的小公主言聽計從。」其實我也有這樣的同事,不只讓他的小公主上最貴的幼稚園(每個月學費比我大學一個學期學費來得高),還不斷稱讚她聰明英文又講得好;更誇張的是,連上街停車時要停那一個位置都是這個唸幼稚園的小公主決定的,不依小公主會生氣喔!

名人光環與媒體鼓吹:這我就不用講了,作者不斷提到Paris Hilton 跟 Donald Trump。當然還有一部接一部高富帥白富美不用上班每天明爭暗鬥的美劇。沒日沒夜的看對小朋友影響多大不用說也能想像到。

追求名聲的行為受網路推波助瀾:這就是臉書跟社群網站的功勞了。今天的自戀者實在太幸福了,自戀不怕沒有觀眾,隨手拍隨手po 換來like。

寬鬆信用:這上面就提過了,怕不夠東西show off 嗎?銀行幫到你。次貸風暴後個人貸款審批的確是比較嚴謹,希望這可以讓一些客觀條件不足的人能腳踏實地點。

解鈴還須繫鈴人,我們這個時代有太多的條件讓人自戀了。雖然作者針對每個因素提出治療方法,但我不相信這是件容易的事。讀起來感覺作者對解決自戀也沒很有信心。

臺灣人當然沒有像美國人這麼誇張,但我附近的控制慾大公主的確把兒女當作小王子跟小公主來寵。除此以外,愛脫光秀肌肉的有;把過往、現在(將來?)情感生活鉅細靡遺講完又講的有。飛機必坐頭等有、東西必買限量版有、三餐都吃米其林的也有。男生都來獻殷勤是應該老娘不甩是你的悲哀有;做臉燙頭髮selfie有人like的有,買一堆書拍照po 上網裝文青等人like 的也有。吃飯時等著大家說笑話逗以為自己是志玲姐姐的也有。反正各式各樣的自戀狂不斷出現,煩都煩死了。

身邊水仙朵朵開;同學,你附近開了幾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