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2/24

孩子痛不欲生,讓他去死嗎?

上個週末比利時解除了安樂死的年齡限制;表示不管幾歲,只要因為病痛,經過雙親同意、醫生核准就可以打一針去見上帝。我認為這是沒有經過深思熟慮,國會很不負責的一個投票結果。

我贊成安樂死。讀哲學時老師有教,人是individual of uniquess,人跟動物不一樣,人可以選擇,連生命都可以選擇。但是,小孩也在此列嗎?

我不同意未成年也可以選擇安樂死的主要原因是既然法律上認為小孩在很多方面都不具成人一樣的權利也沒有成人一樣的義務,安樂死也是一樣。舉個很簡單例子,未成年沒有政治上的投票權。為什麼沒有投票權?成年人的想法是:孩子搞不清楚誰跟誰,誰被選上後可以為自己爭取最大的權益不知道。好吧,連自己未來幾年的權益都沒有選擇能力,為何對自己的生命有選擇能力呢?這不是很矛盾嗎?

更矛盾的是,我們不讓未成年人有投票權另一個隱藏在背後的原因是他們容易被父母左右(當然這也沒有判斷力的表現)。所以選擇安樂死也可能是因為父母受不了照顧的責任而煽動孩子選擇的。

再者,孩子懂什麼叫死亡嗎?想像過怎樣跟小朋友解釋什麼叫死嗎?難道真的就告訴他去見上帝嗎?還是告訴他要跟已經見上帝去的祖父母碰面呢?當這個小毛孩連死都不知道是什麼的時候要他去選擇要不要安樂死會不會太殘忍了?

至於為什麼大人們會這樣投票通過這個法案呢?我認為這是功利主義發揮太過頭的結果。

功利主義一直因為中文翻譯的問題被華語世界所誤解,其實功利主義就是前面幾次提到 J.S. Mill 所提倡的思想。功利主義以大局為重,能張顯全體福祉的話犧牲自我也可以。所有「福祉」都用「Util」(Utility 的單位)來計算,這成就了現代的經濟學。功利主義沒什麼不好,但有一個漏洞,就是如果我們社會犧牲一人,讓他非常痛苦,但讓全體得到幸福(總體福祉增 加),這「正義」(Just)嗎?在自由主義看起來當然不「正義」啦!不過這以後再聊。

這些國會議員,爭取的是選民票,未成年的孩子沒有票,絕不在他們的雷達螢幕上。誰是他們的票?當然是納稅人啦!納稅人最在乎的就是稅收使用。在比利時這種歐洲國家,小孩有病政府都照顧很好。而照顧是要納稅人分擔的。如果這些需要長期照顧的小孩能一死了之,當然省下不少錢啦。而這八十六張贊成票就是這樣來了。

這個安樂死法案還會造成一個副作用,就是醫生不需要再認真的為小孩尋找治病方法。反正這些小孩痛苦不能忍受會去求死。死了就不用煩啦。連研發新治療方法的錢都省了,乾脆連醫生都省了,患重病的人打一針死了算。

真正應該對這個議題投下一票的是未成年的小孩,可惜他們不能投票。他們變成沒有聲音的犧牲品,十分可憐。我認為,這個議題還需要有多一點的時間來討論,不應該倉促投票下結論。

比利時魯汶大學是歐洲哲學重鎮,給我感覺是思想很周全的國家。沒想到國會竟然會在還有很多爭論的時候讓這個法案通過,不知這些傢伙在想什麼。

2014/02/09

郎才女貌?

西方的傳統智慧往往可以轉化為經濟學、心理學、社會學、甚至哲學;中國的卻常常迂腐得很【注一】。就像上次講到 Mill 對 Taylor 夫人(Harriet Taylor)的漫長守候,真是浪漫過人。吸引 Mill 等待廿一年的並不是美貌(因為長得真不怎樣)而是她的智慧。這對佳人絕對沒有符合郎才女貌的標準,可是在西方卻是佳話。

不只如此,大劇作家蕭伯納的美女求婚故事聽過嗎?小時候看這個故事覺得很好玩,一直記得。蕭伯納不止以劇作有名,他的小聰明很多,講過很多睿智的話。話說有個美女跑去跟蕭伯納求婚,她說他倆生下的小孩一定很棒,有她的美貎跟他的智慧。蕭伯納拒絕她說萬一生下的跟他一樣醜跟她一樣笨怎麼辦?

西方人對郎才女貌真沒什麼期待,為什麼?等我來解構一下郎才女貌的迷思吧。

郎才:才者,才華也。才華是先天天賦加後天努力的結果,而努力佔大多部份。努力什麼呢?努力配合社會需求。大眾需求被某人滿足就說這個人有才華。曲高和寡不管你智商多少都沒用。

女貌:美貌就不一樣啦,以前的人生下來就決定一切。現在還可以動點手腳(其實是動點臉動點胸)但後患如何誰都說不準。你們家有那個沒日沒夜放 K-Pop 的電視台嗎?一開始看得真興奮,每個女子團體都衣不蔽體正妹,邊唱邊上下左右跳。看久了才發現原來每首歌都是不同團體,怎麼都長得一個樣?樂風一模一樣,只是人數不一樣而已,這有啥意思?

說到美貌,有一句中國話講得對:二八年華。過年跟阿明、阿鋒去沙田喝東西聊天,斜對面坐著一對中學生在唸書(這種情景我最熟悉啦),男的帥女的美。陽光打在女孩臉上,那個光、就是那個光,女生最美的就是這個年紀了。十六歲剛好是死亡交叉,過後皮膚會愈來愈差,外貌會愈來愈醜(這是生物學,別跟上帝作對)【注二】。但如果你用心經營,智慧會愈來愈累積,人生歷練會愈來愈豐富,氣質跟味道就出來了。

第一次有這種感覺是某天看到報紙副刊登了一篇講「煮東西」的文章。煮東西的文字一般叫食譜,但這篇不是食譜。這文章我只能說優美來形容,很優美的寫下作者為什麼要煮這頓飯,怎樣煮,有誰吃。天啊!抱歉,詞窮,實在難以形容有多優美。一看作者:林文月。這是誰呢?原來是敝校的中文系老師(就怪我都把時間花在自然跟行為科學裡,沒修到她的課)。

後來林先生把一些「煮東西」文章收集成《飲膳札記》(連書名都優美)。她是台灣第一個把《源氏物語》翻成中文的人,《源氏物語》有若日本之《紅樓夢》,翻譯不是等閒事。同學們快去看一下她的照片,看一下公視幫她拍的紀錄片就知道什麼叫氣質什麼叫味道了。林先生舉止談吐告訴我們,歲月雖然催人老,但氣質可是日積月累的。

像林先生的例子還有很多,以前為她寫過文章的翁山蘇姬,要不然你看張曼玉、張艾嘉也都是。反例也很多,打開港版水果報,以美貌嫁入豪門最後因為敵不過年輕貌美小名星的大有人在。這些以贍養費維生的名媛努力以打這個隆那個把自己變成塑膠人跑趴追逐歲月尾巴,真可憐。

最近某姑娘公告天下說從今走氣質路線不要再跟她說五四三啦。但如果每天花在鏡前顧盼的時間超過讀書聽音樂看電影,怎會氣質起來呢?別以為留長髮、穿長裙、戴膠框眼鏡、踏帆布鞋、坐咖啡店就是文青。無論坐著多美,一旦開口說話?唉,算了!

【注一】上中國通史課時隔壁班用的書是孫隆基老師寫的《中國文化的深層結構》。出來工作後買來讀,裡面批評了很多中國文化膚淺之處,很值得一看。

【注二】每次看到女生花大錢在保養品或去弄這弄那時都會苦口婆心說:「不用浪費錢啦,今天是你最美的一天(聽到這會心花怒放)。因為明天你會比今天更老更醜,後天又會比明天更老更醜(聽到這會變臉)。不如把錢拿去買書看吧。東西放在臉上會被歲月偷走,放在腦袋裡沒人偷得走。」當然講這話沒有好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