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05

自願為奴

 上一篇寫到習維尼統治著中國十四億奴隸,不應該是個小學雞時忽然間喚起藏在心裡快廿年的疑問:為什麼會有十四億個奴隸呢?又或者說:怎麼樣才能令十四億人甘心當奴呢?最近找到一本五百年前的小書(其實是一篇比較長的文章),不只解答了這個大哉問,還看得我熱血沸騰。五百年前就有人大聲疾呼獨裁者如何讓人民變成奴隸,為什麼沒人聽。

這篇文章就叫《自願為奴》,作者是英年早逝的法國人拉‧波埃西(Étienne de La Boétie)。大家可能沒聽過這位作者,他留在世上也只有這篇。把他跟這文章介紹給大家的其實好朋友蒙田;對,就是《蒙田隨筆》的那位蒙田。

跟非洲黑奴不一樣,黑奴是受暴力或恐嚇(生理或心理)而為奴的;十四億是自願,當得很爽。我們來看一下這怎辦到。

沒有人一開始就要當奴隸的,要先搞個戰爭。戰爭時期執行軍法,人權理所當然的被沒收。獨裁者在戰後把這種沒收人權的狀況延續,通常是以國家還是有危險為由,就如台灣的動員戡亂時期一樣,在中國就是不斷的政治運動(三反五反、大躍進、文革等)。時間一久,大家就習慣,不把權力交給獨裁者就覺得混身不自在。最讓我感受深刻的是六四事件。十幾年前中國言論比較自由,餐桌上討論六四是等閒之事。工作伙伴都是名校畢業的中產階級,他們的看法是:共產黨屠殺手無寸鐵學生是不對,但不這樣做會亂,因為中國太大了,很難管。要沒有當時的屠城就不會有今天中國的飛快發展。聽到這我都暈倒。

第二招是教育,五百年前就知道洗腦教育有多重要,把小朋友像奴隸來教,長大就自然當上奴隸。中國從小就打分數貼標籤,一直到長大。拜訪客戶進到他們的辦公室,都畢業出來工作了,每個人位置上貼著標籤:黨員、優秀黨員等。怪不得最近推行監控系統的社會信用制度還很多人喜歡,因為從小就這樣教的。

第三招是用各種享樂、金錢、消費主義讓人民習於安逸。中國的時代劇就是推廣這種思想的最佳例子,每個角色都很會享受,紅酒、美食、名車、名牌。前同事們都是以每年能出國去這去那,吃了什麼美食,收集了幾顆美其林為榮。社會問題?人權?普世價值?算了吧。有個名詞形容他們:精緻份子。在自由國家,精英份子通常是在工作之餘有能力為社會議題發聲。在中國,有能力的人只會讓生活過得更精緻。

最後一招就是造神。這招大家都很熟,台灣也有蔣公從小看魚逆流而上的課文。習維尼就更是四方八面的來,除了個「學習強國」app 其實都是在讀他的文章外,還有些新聞吹捧他有「貴族氣息」、「新時代領路人」等等。反正有整個人民日報來幫他造神,而且中國並沒有反對的媒體。

這四招五百年前法國人就白紙黑字的寫下來了,五百年後的中國還是用得起勁,人民還是非常受落。手上的中譯本是前衛出版社出的,裡面附上中山大學哲學所洪世謙教授寫的導讀序跟政大社會學系黃厚銘教授寫的跋。兩篇都非常有趣,黃老師的跋甚至有以他個人參與野草莓學運的經驗寫下公民不服從跟和平抗爭的 SOP,包括面對警察驅離時的動作姿勢等,很得參考。

結束前送上鐵娘子Margaret Thatcher的話:”When people are free to choose, they choose freedom”(人們若能自由選擇,他們會選擇自由)。

2020/11/01

小學雞的習維尼

 大家都說習維尼只唸到小學。我不信,小學雞怎管理十四億奴隸;但他猴急稱帝的樣子又不能不讓人懷疑其學識。最近他在「抗美援朝」七十年的一席話破功了,果真暴露出連中國歷史中這麼重要的一役都沒搞懂。讓我們來研究一下。

中共領導人三不五時發表講話,這種又長又臭講話不用聽,用看的就好,當天就找得到全文。這次他講了四十分鐘,只有五分鐘是重點,其他都是可有可無的無聊噁心話。重點是看他如何詮釋韓戰。

「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

一開始就有問題,韓戰根本就不是帝國主義侵略擴張,是場內戰。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政府从其全球战略和冷战思维出发,作出武装干涉朝鲜内战的决定,并派遣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1950年10月初,美军不顾中国政府一再警告,悍然越过三八线,把战火烧到中朝边境。侵朝美军飞机多次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地区,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我国安全面临严重威胁。

  值此危急关头,应朝鲜党和政府请求,中国党和政府以非凡气魄和胆略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决策。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彭德怀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率领下进入朝鲜战场。这是以正义之师行正义之举。

  抗美援朝战争,是在交战双方力量极其悬殊条件下进行的一场现代化战争。当时,中美两国国力相差巨大。在这样极不对称、极为艰难的情况下,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军民密切配合,首战两水洞、激战云山城、会战清川江、鏖战长津湖等,连续进行5次战役,此后又构筑起铜墙铁壁般的纵深防御阵地,实施多次进攻战役,粉碎“绞杀战”、抵御“细菌战”、血战上甘岭,创造了威武雄壮的战争伟业。全国各族人民由衷称赞志愿军将士为“最可爱的人”!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中朝军队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对手,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迫使不可一世的侵略者于1953年7月27日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維尼的歷史完全不及格!我們來複習一下:毛澤東打敗蔣介石,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站上天安門後終於有自信去見一直很崇拜的史大林,想要得到他的肯定(毛自從在北大當圖書館員被瞧不起後自卑感一直深刻腦中,所以才會拿讀書人去勞改這招)。十二月十六日到訪莫斯科是以史大林祝壽的名義,其實是想被他摸頭跟討論收復台灣一事,因為同時金日成也想史大林幫忙收復南韓。結論是金先不要出手(因為美國會干預),老毛先搞定台灣。

回去後調兵遣將,集結兵力於福建跟浙江,準備武統台灣。沒想到史大林突然改變主意,同意金先攻打南韓。一九五零年五月十三日,金毛兩人見面,金轉達了史同意他先出手一事。毛大吃一驚,叫周恩來拍電報問清史的意向。史大林非常滑頭,回電報說老毛你決定就好。

毛為了顯示能力,也夢想史大林過世後能成為共產國際接班人,硬著頭皮說好,等北韓收復南韓後再出兵台灣。其時他心裡想法是嘴巴先答應,動作上加緊部署攻台,搶先出手。怎知道金日成迅雷不及掩耳,六月廿五日揮軍南下,而且很會打,一個多月就把南韓軍逼到角落(釜山)。南韓求助美國,派出麥克阿瑟,從仁川上岸,收復首爾。

史立命毛出兵相助,想當乾兒子的他只好把福建浙江部隊收收北上。為了保留實力,就推說美軍若過了三八線才出手,美軍沒管這麼多;接下來就是拖拖拉拉了三年直到板門店簽字停火。

整個韓戰,中國陣亡十八萬,美軍損失三萬六,差了五倍,人海戰術就是這個策略。為了獲取史大林青睞老毛派了兒子毛岸英參戰,金日成特別優待他留在防空洞還每天送上新鮮雞蛋。有天他在洞外做蛋炒飯,油煙被空炸機看到,就把他炸死了。這件事本來低調處理,最近中國有位專門發佈做菜視頻的帥哥網紅在「抗美援朝」七十年習維尼發表講話當天上載了示範蛋炒飯視頻。被網民罵翻下架,炒飯變成敏感詞。這就大家都知道了。

韓戰其實很簡單,就是北韓跟南韓內戰,美國出兵幫助盟友,老毛聽命史大林賣命(連兒子的命都賣了);不是什麼「帝国主义侵略扩张」。老實說一句,韓戰唯一得益的是台灣。本來要攻台的軍隊長途拔涉跑去北韓送死,還換來第七艦隊守護台灣海峽。你可以討厭什麼都據為己有的韓國人,也可以拒買三星,當看著女團跳舞的長腿流口水擦鼻血的同時請低調地謝謝他們當年的犧牲。

到底習維尼只是個小學雞,還是把《一九八四》讀懂了:who controls the past controls the future?


2020/10/18

名師不一定出高徒

小時候看報紙講到有個叫「李約瑟難題」,講的是為什麼中國以前這麼發達,但卻沒法產生工業及科學革命。看到這個題目就知道是大哉問,不可能三言兩語就能回答,一直放在心裡。 去年台灣譯了彭慕蘭(Kenneth Pomeranz)的《大分流 The Great Divergence》,厚達3.8公分,想來探討這個問題。大家知道我一秒鐘幾十萬上落,不是有分量的作者根本懶得去翻,雖然是唐山選書,還是會一下書皮作者是誰。書皮說他兩度獲得美國歷史學會費正清獎,叭啦叭啦,這個不重要(回頭再討論費正清的問題);又說他師從史景遷(Jonathan Spence),那就非看不可啦。 史景遷是我非常喜愛的歷史學者,他的書只要是就近買得到,不管是住台灣買正體字,住上海時買殘體字,在香港時買英文,全都買來看。不管是正經八百寫中國近代變遷的《追尋現代中國》,又或是進入皇帝腦袋裡跟他一起思考的《康熙》,全都好看。剛看了一下,書架上有他九本著作,可以算半個粉絲了。 回到彭慕蘭的《大分流》。雖然有名師加持,畢竟書有先來後到之分,直到最近才有空讀它。翻開目錄,有中研院研究員陳國棟的導讀跟台大經濟系主任林明仁和他的碩班學生鄭紹鈺的書後解說,心想衛城出版社還真是認真啊。 導論裡很多最近才出來的史學觀念不是看得很懂,但沒關係,反正還有幾百頁等著我。沒想到,看完了我都不知道這本書要講什麼。作者花了很大篇幅反駁我們熟知的中國會落後的說法,包括:沒有資本主義產生、人力不足(只有男人生產)、交通不方便(生產地與消費地距離太遠)等。鉅細靡遺告訴我們一直到十八世紀中國長三角的生活水準跟資本主義發揚光大的英格蘭其實一樣、女性的收入跟男性一樣、河運其實很發達。作者認為,一個地區要發展最重要搞定食物、燃料、纖維(紡織物)跟建築材料。他做了很多精細的計算,算出上面那四項在當時的中國並不比歐洲差,甚至超過。那既然大家都一樣,那中國為何沒有工業革命呢?看完了都沒有答案。 幸好還有林老師的解說,原來作者把答案輕描淡寫的藏在各章節裡,就是煤跟「新世界」(南美跟非洲的殖民地)。他認為工業革命需要燃料,沒有石化燃料只靠木材是不夠的,長三角早就把樹都用光了煤又遠又難採。中國也沒有殖民地和奴隸來生產農產品,人力無法從農業裡抽出來,所以產業無法改革。就這樣。靠,因為狗屎運有煤和殖民主義?什麼東西啊? 再一次幸好有林老師的解說,把本書從2000年出版到去年成中文這段時期在史界、經濟學界跟社會學界的爭論跟作者反駁做了個整理。這篇解說非常值得一看再看。這裡我從經濟及社會學裡各提一點來講一下。 史丹佛的格雷夫(Avner Greif)認為就算十八世紀時中國與英格蘭經濟表現上相同,但商業組織制度上早有不同。歐洲發展出「既非國家、亦非血緣」的社會組織,為了解決合作問題刻意設計出來;而中國卻是依賴宗族。最大的差異是供給公共財或其它財貨時,促進合作的執行成本性質不同。宗族內部的執行成本較低,但西方的方法建立好後卻可以輕易的擴大履行對象範圍。換句話說:中國選擇了一條開始比較簡單,固定成本投入較小,但日後發展較困難的捷徑,西方則反之。這喚起中學時讀張五常經濟學文章的記憶,他預言中國的一胎化政策最後會讓整個交易成本較加。傳統中國的信用是以宗族為單位,交易或借貸因為宗族關係交易成本很低(利息都有一部份交易失敗險在內),一胎化久了之後,宗族就不見了,自然要把風險加回來,墊高了交易費用。這好像有兩相呼應。 芝加哥大學社會系的趙鼎新說:「中國在十九世紀或此前或稍後的任何時候,都沒有可能出現工業資本主義方面的根本性突破。」他認為西方不論是宗教、政治、封建領主、商人、城市工匠行會等各階層菁英都長期處於跟其他階層鬥爭狀態之下,沒人能長期保有穩定的權力,因此菁英的面貎,在不同地區跟時間是不同的。加上長期存在多國多地區的競爭狀態,使得制度競爭成為可接受觀念,也多次出現制度改的好處。但傳統中國儒家對統治基礎提供正當性,法家則提供如何使用權力的操作手冊。皇族加上數量龐大的官僚系統一起統治中國,換個朝代後,整件事重來一遍,唯一不變的是菁英的面貎。帝制與內向的國家權力永遠是政治制度的核心。歐洲人在政治行不通時會思考制度有什麼問題,而中國人則只能期待明君降臨。這又讓我想到之前看過一本美藉香港人秦家聰(Frank Ching)寫的《祖先 Ancestors》。 秦家聰在七十年代中國還在搞文化大革命時去了中國一徜,雖然是以私人身分出訪,但他那時是紐約時報的中國地區專家。親戚給他看秦家的族譜燃起對了解祖先過去的興趣。後來花了五年時間追尋祖先們的軌跡,寫下這本翻譯成中文也有五百頁的書。原來他們家從北宋(公元一千年)就當官了,不管如何改朝換代,他們家還是當官,當了一千年。一開始看到這本書時覺得「這有啥好看的」,就買來加減看,沒想到每個當官的故事都很有趣。而且,要是我剛幹掉上個朝代,當個太祖或高祖什麼的,總要找些老手來幹活啊,這些前朝留下來的正好用。所以中國幾千年基本上就是換湯不換藥,是個靜態的國家,不可能會有所突破。正好呼應趙鼎新的說法。 我一直在想,為什麼彭慕蘭硬是把文化、制度這些核心問題擺一旁而扯煤炭、殖民地?我認為他是太愛中國了,對中國已經有感情,無法面對中國文化跟制度就是比較差這種想法。做學問不能帶感情啊,必須客觀的有什麼講什麼。不然你看他的師公。喔,忘了說,他的師公就是費正清,史景遷的師傅。費正清是在美國究中國史的開山祖師,地位最高。誇張點說,整個美國的中國史研究都是他地盤。他是當時所謂的「中國通」,給美國政府預測老毛會打贏蔣介石,建議跟中國建交,還跟尼克森一起在1972年去舔共。看過他的《費正清中國回憶錄》,看完只想找個爐子把它燒掉。 名師不一定出高徒,賤師也不一定只出賤徒。


2020/05/31

神劇《想見你》

除了公視外很少看台劇,原因是之前瞄過的劇情都不吸引,不是帥哥美女愛情胡鬧劇就是家庭倫理。劇情誇張演技糟糕。公視的其實也好不到那裡去,題材雖然比較吸引,但演員的演技沒多好。一直到最近的《想見你》。

年初,長得像北川景子的雪鈴說柯佳嬿這部新劇很好看。可能她聽我說看過柯一開始在娛樂圈發展時的電影:《一年之初》跟《渺渺》,特別來告訴我。那時忙著看別的,一下子就忘了。三月武漢肺炎凱倫在家工作說用《想見你》當背景邊聽對白邊工作。我想這是什麼背景劇,估計不太好看。過了一星期,報紙登了篇文章,把差不多同時播出的台港兩部穿越劇《想見你》、《二月廿九》作個比較;這就有趣了。做個實驗吧,每天各看一集,這樣來評論最公平。

第一天看第一集。《想見你》,很普通的台劇,男朋友墬機死掉了,一直未能忘記。中間還夾雜了幫同事找狗的胡鬧情節,加上幾個爛 gag,很不怎樣。《二月廿九》,嘩!北海道雪地拍攝,電影般的用鏡:搖鏡、跟拍、推、拉;畫面也是電影的色調。光成本就不只十倍以上,完勝!

第二天看第二集,平手。《二月廿九》回到香港拍攝,開始有爛 gag。《想見你》在這集快完時才開始穿越,開了個頭就結束。

第三天是四天連假的開始,看第三集;果然跟凱倫說的一樣,必需先忍耐到第三集。之後就看到停不下來,馬不停蹄的不睡覺看。看完後除了有一絲失落感,心裡還有千個百個疑問,馬上二刷...然後三刷。《二月廿九》?忘了。

看戲就看戲,那有這麼多疑問?對,如果把《想見你》當作一部愛情偶像劇來看的話,的確是,看完就算了,反正裡面的愛情戲也普通而已,沒有很刻骨銘心。但如果你把它當作一部推理劇而又跟我一樣腦袋轉個不停,就會像物理人想去了解上帝怎樣創造世界般想去參透編劇怎樣建構這所有的劇情。這部戲厲害的地方是它藏了很多很細微線索等著你發現,二刷、三刷不斷發現當初沒有注意到的細節時那種興奮跟抽大麻差不多,會上癮。跟大家討論發現每個人注意到的細節都不一樣時,不得不稱讚編劇的功力,怎能把這麼多細節放進去。

為什麼需要這麼多的細節呢?因為《想見你》的前設跟別的穿越劇不太一樣。一般的穿越劇,像非常強大的《信號》或普通強大的《九回時間旅行》,都需要一個 device 來穿越,而只有主角能穿越。《想見你》裡任何人只要拿到 walkman 就可以穿越,而且改變了過去後不斷迴圈。因為不斷迴圈,觀眾其實可以從編劇安排的細節裡分辨出是第幾次循環(當然也可以完全不管,這樣會失去很多樂趣)。舉例來說:戲裡王詮勝在大學跟黃雨萱遇上時是第一次迴圈,那時李子維還躺在加拿大的病床上當植物人。如果沒有後來的墜機李子維是不會醒來的,就不會接莫俊傑出獄,也就沒有兩人機場對話。戲裡的兩次的機場對話,雖然情景一樣,但細心的人會發現兩次對話內容有些許不一樣,每次迴圈裡都會有些改變。還有,誰想到在第二集心理醫生桌上出現過的一塊毫不起眼的擺設竟然在幾集之後變成兇器,而如果從後面往前看(三刷就是這樣看),你會發現很多線索早就鋪陳了,只是我們都沒在意。總之,細節之多,絕不是一兩刷可以弄清楚的。

第二個厲害是音樂做得很認真,一般台劇搞個片頭片尾曲就很不容易了。《想見你》特別找了音樂人量身打造五首配合劇情的歌,非常認真(可以 google 他們是怎樣打造這首歌的,分別是配合什麼劇情)。在看完無聊的第一集的隔天上班,開會時腦中忽然間響起片頭曲《Someday or one day》,非常入腦。除了量身打造的五首新歌外,貫穿全劇的五首舊歌也是一時之選。最強是第八集一開場的那首《擁抱》,用一首歌交代王詮勝為什麼會自殺。很多人看了以為只是MV,或是晚了打開電視而錯過了,二刷吧。除了歌曲外,配樂也是一流;說白點,配樂比演員演技好,很多情節是音樂帶我進去那個情緒而不是演員。這就是為什麼這部劇可以出雙 CD 的 OST。

還有一個吸引人之處是題材豐富,除了一開始就把它當作推理劇而不只是愛情偶像劇來看外,裡面還帶出同性戀、霸凌、重男輕女的家庭問題及自卑人格等。但因為十三集的劇時間有限,很多議題沒法好好交代,像王詮勝的同性戀,五分鐘的《擁抱》完全不夠發揮。還有陳韻如的自我否定跟莫俊傑的自卑,他倆也屬於群體裡的邊緣人,應該多放些時間去描寫他們。

這部戲當然有缺點啦,最大的敗筆是 1998 年已經沒人聽黑膠了,CD當道,錄音帶也在消失中。

雪鈴問謝芝齊怎樣把毒藥穿越回去殺蔡同學?穿越的不是只有靈魂嗎?唉唷,要四刷啦~

2020/03/29

武漢肺炎 Q&A

最近好多人問關於武漢肺炎的問題,整理如下。閱讀前先旨聲明,所有回答皆自以為是偏見歧視無里頭,本人不負任何責任。

病毒的名字到底怎樣叫
當然是武漢肺炎啦,沒看到標題嗎?難道是中國肺炎嗎?萬一下次輪到溫州搞肺炎出來毒害全球,「中國肺炎」這個詞又用掉了叫什麼好?不要再說WHO怎樣定了,貪錢的死黑塞害死歐美多少人有目共睹,他大概在某國絕殺名單裡了。什麼 Covid-19,英文耶,叫我八十歳的媽怎麼唸。你阿嫲會唸嗎?

病毒怎樣來
有一說:「武漢 P4 實驗室研發生化武器國內測試成功後順利投放。」我不相信,我相信的是把「成功」改為「失敗」。為什麼說失敗呢?本來這生化武器的特性就是吃野味就可以免疫(蝙蝠俠這麼強,蝙蝠也不差)。武漢有碩大的華南野味市場,人人吃野味,所以選擇該處進行測試,此武器之強一發不可收拾。雖然測試失敗,但見此威力驚人,馬上肉身投放於世界各國,以報當年超英趕美失敗之耻。

中國到底死了多少人
中國登的數字沒人會信,不過近來有人把中國各大電信商用戶人數比對了一下,發現過了個年少了七百萬人,你相信這個數字嗎?至於說武漢本身,武昌殯儀館三月廿三日開始限領骨灰每天五百,直到清明節過後,一共十三天。而全武漢一共有八間殯儀館,非常容算出有多少人。

東京奧運怎麼辦
本來要寫東奧啥時宣佈停辦,不過安倍先我一步。

對經濟影響有多大
難以預測。這是黑天鵝,從來沒見過,取決於疫情什麼時會過去。跟 2008 年的狀況不一樣,現在不是結構問題,不是大家沒有錢,只是沒法出去消費,等疫情過去後就會回復經濟活動;刷掉一些體質不良企業倒是不錯。

中國經濟有什麼影響
對中國經濟影響外界不會知道,反正數字都是他們說了算,但影響最大的是社會問題。武漢肺炎惡化貧富差距。富人有疫情躲一躲就好,有錢人甚至可以危機入市。民工、草根階層、服務業卻會因為沒法回到工作地或店舖關門而失去收入。會不會跟切諾貝爾核電廠事件一樣成為蘇聯解體的起點?好期待喔〜

政府如何救經濟
FED 一開始就搞降息這一招根本用錯了。總體經擠學教科書有教,面對市場失靈有兩招:貨幣政策跟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由央行或類似 FED 這類機構負責,操作利率、存款準備率、QE 等方式影響市場;其主要方式為增加貨幣市場流動性。財政政策由經濟部負責,利用加大財政預算去把錢放到人民手中,增加人民消費信心。凱因斯經濟學所說把馬路挖爛再補起來就是其中一個例子(其實書裡講的是把金子埋在路下面等人去挖)。
目前市場並不缺錢,所以一開始就用減息等方法無濟於事,應該用財政政策。但因為疫情嚴重,就算要蓋蚊子館都找不到工人。不過台灣還有些不錯招數:像補貼民眾使用外送快遞買食物,鼓勵大家不出門,在家吃,也算幫失業人仕找到工作。另一是補貼從外地回來隔離者的家屬去飯店住。飯店也許怕接待隔離者,就讓隔離者住家裡,而其家屬去飯店住,可以順便救飯店。各國政府都應想更多跳出框框的財政政策救經濟。

怎樣才能不中標
武漢肺炎傳染力很強,不中很難。能做的是延後,等有效治療方案出來再中,能等到疫苗出來更好,但這要好幾年。這段時間做好自我保護,重點是身體要健康,抵抗力足夠。美國第一例靠的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支援性治療法治好的( https://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oa2001191),我叫它普拿疼治療法。所以,只要身體好,中了也不用太擔心。

這段時間該做什麼
很想消費救經濟,由於不敢(不想)出門,卡都沒在刷,這兩個月發票都少不止一半。連我這種平常消費比較少的都有明顯下降,更何況是一般人?留家裡看書、聽音樂看電影,或是出去跑步、爬山運動都是個好方法。如果是習慣週末無所事事腦袋放空逛街逛百貨賣場的人可以好好培養個家裡可做的嗜好。這就是為什麼德國人中標人數這麼低而意大利人數這麼高的原因。不是說誰的文化比較優,但在面對疫情時,適者生存這句話就應驗了。

2020/01/12

他們與世界的距離

一直很注意自己有沒有掉進同溫層,深怕被同質資訊包圍干擾了對社會的觀察及分析。所以會留意各顏色媒體,跟自己想法距離愈遠的花愈多時間去看。

選前兩週,距離我很遠的報紙評論版不管是專欄或讀者投書,又或是距離很遠的社群網站開始出現那種類似給兒子女兒家書。以過來人角度,從經歷過蔣介石、蔣經國、台灣經濟起飛、政黨輪替等等等,勸告兒女或年輕人投錯人就找不到工作、失業、沒有未來、叭啦叭啦。每兩三天就一篇,從溫情喊話到「老子吃鹽比你吃米多」到老人講話你要乖乖聽。我想他們是沒招了嗎?他們沒當過年輕人嗎?不知道愈叫愈跑的道理嗎?又或是,他們已經老了又不服老,既忘了曾年少輕狂又以為自己講話別人要聽。依老賣老只會惹人討厭。

現實是,年輕人不管你說什麼,他們會用選票來告訴你他們要什麼。

這種事幾個月前不就在香港發生了嗎?為什麼沒學到教訓呢?當林奠用母親的態度教訓示威者後,事情變本加厲。當七十歲的美心集團後人說放棄這兩代年輕人時,年輕人用「裝修」美心來告訴她年輕人並沒有放棄香港。

這種事在紐西蘭也有,前陣子25歲的女國會議員受不了50歲的老議員在那反零排放,撂下「Ok boomer」一語成為網路大熱,年輕人跟中老年世代洪溝中外都是個普遍情況。

戰後嬰兒潮出生的人,因為兩戰老人都打仗死得差不多,所以無論在政商或職場中沒人擋路順風順水,成為既得利益者,現在卡住一眾年輕人的位置;當年輕人苦無出路想求變時又跑出來指指點點說這不成那不該。很多時候聽到有人抱怨年輕人很少講話,很少發表意見;其實不是他們沒意見,是不想在老人面前講,反正講也會被唸,乾脆不要講。

過去幾個月勇武派在香港到處丟磚丟氣油彈執行「裝修」行動時,常常會被問到意見,又有類似香港怎麼辦的擔心。老實說我也不知道怎麼辦,不過我對年輕人有信心,一點都不擔心。香港的未來是他們的,他們在找尋出路,也許比較迂迴,但肯定比我們為他們安排更適合他們。

同樣的,台灣未來同樣屬於年輕人,他們正在摸索未來。政黨可以選擇跟他們 connect,幫他們在想走的路徑舖路,又或是你喊破喉嚨叫他們走這走那結果沒人理你,白費工夫。

這個世界早就屬於年輕人的了,而你,你知道你跟世界的距離有多遠嗎?